为人处世最不可低估的是人性(生活中无处不在的)

昨晚,朋友通过微信给我分享了一个只有二十多秒钟的搞笑短视频,是一段简短的对话。视频中,甲惊讶地问乙:“听说你昨天被公司开除了,这是怎么回事啊?”乙伤心而近乎带着哭腔感慨地回答说:“昨天,老板叫我拿计算器去他办公室一趟,因为我多说了一句话,就被开除了。”甲好奇地追问:“哦,那么,你说了一句什么话呀,竟然有这么严重?”乙懊悔而尴尬地回答道:“我说,老板,你算什么东西?”视频结尾是爆笑的配音。

看完视频,凡是中国人都明白“你算什么东西”这句话是一句双关语,问题全出在“东西”这个词上,就是说,都是其中“东西”一词惹的祸。因为生活中,我们既不能把人称之为“东西”,也不能把人称之为“不是东西”,更不能质问别人“你算什么东西”,但是,实际上,我们又经常把人比作“东西”,其结果总是:人既可以是“东西”,也在追求或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东西”,同时,人又怕别人把自己说成“东西”或“不是东西”,因而,生活便有了如下“东西”辩证法:

当自己还不算什么东西的时候,别人自然不会把你当作什么东西对待,我们就要知趣地远离那些势利的东西;当我们算得上什么东西的时候,那些势利的东西就会卑躬屈膝地想方设法接近你并宛如太监般地与你套近乎、陪笑脸;当你遭遇不幸或失势失利,再次从“算什么东西”又变成“不算什么东西”的时候,一切又仿佛回到了原点。“拽名人”、“攀高枝”等趋炎附势现象无不说明,人要过上有尊严的世俗生活,就必须努力使自己成为“东西”或“算东西”,这样,别人才会把你当作“东西”,否则,在势利眼里,结果只剩下鄙夷的一句话:“你算什么东西!”这就是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东西”辩证法!

为人处世最不可低估的是人性(生活中无处不在的)(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