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眉山东坡(大时代眉山东坡文化润泽千载)

编者按:“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胸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胸怀“国之大者”,踔厉奋发,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在中华大地不断涌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为立体展现各地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央广网特别策划推出《大时代》系列主题报道,邀您和我们一起走进城市深处,感受十年巨变,看各地不负伟大时代、筑梦追梦绘就的壮美画卷。

央广网眉山10月12日消息上午8时30分,秋日的阳光略带暖意,透过枝叶在三苏祠的红墙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徐丽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饭后准时坐在办公桌前,对新一天的工作日程进行梳理。

徐丽是土生土长的眉山人,在三苏祠解说员岗位上已经工作了近四十年。“我很骄傲一直在传播东坡文化,当面给讲解三苏祠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徐丽说。

今年6月8日,在四川眉山考察时,来到三苏祠,了解三苏生平、主要文学成就和家训家风,以及三苏祠历史沿革、东坡文化研究传承等。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广泛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能封闭僵化,更不能一切以外国的东西为圭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你不知道的眉山东坡(大时代眉山东坡文化润泽千载)(1)

晨光下的眉山全景图(央广网发 向哲 摄)

近年来,眉山深深扎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汲取精髓智慧,传承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在“以文塑城、以文化人、以文兴业、以文促廉”的道路上守正创新,砥砺前行;同时,坚定扛起“天府粮仓”的使命担当,守牢天府产粮宝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闯出了新天地。

守东坡文化之“根” 千年诗书城绽放最美文化自信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坐落于眉山中心城区的三苏祠,古木参天,百年银杏、千年黄葛,处处透着历史和文化的厚重。从这里走出了中国古代文坛最著名的“父子档”,唐宋八大家中,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独揽三席。

作为“三苏”的故乡,千百年来,在东坡文化的滋养下,眉山人耕读传家、崇文尚礼。从衣食住行到文化古迹,“东坡”二字融入了眉山千年文脉骨血。

你不知道的眉山东坡(大时代眉山东坡文化润泽千载)(2)

三苏祠里络绎不绝的游客(央广网发 眉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上世纪80年代,18岁的徐丽进入三苏祠博物馆,成为最早的一批讲解员之一。“从上午9点开始,一个小时一场,每天大概要讲七八场,扩音器都不知道用坏了多少。”徐丽亲历了全国各地游客对东坡文化持久不衰的痴迷。

随着新时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步伐的加快,如何乘势推动源远流长的东坡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眉山一直在探索着创新传承之路。

“要讲好东坡故事,只通过口头讲述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与三苏祠的古建筑、文物展陈、多媒体创新等结合起来,更加‘润物细无声’地把东坡文化传播出去。”徐丽对如何用创新手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亲身实践的心得体会。

你不知道的眉山东坡(大时代眉山东坡文化润泽千载)(3)

你不知道的眉山东坡(大时代眉山东坡文化润泽千载)(4)

2012年(上图)与2022年(下图)眉山东坡湖周边发展对比图(央广网发 侯建明 摄)

让历史文物“活”起来,让东坡文化“火”起来。近年,眉山聚焦文旅共融共兴,把东坡文化融入城市建设,打造东坡文旅新场景,构划虚拟人物“苏小妹”为眉山“数字代言人”和“宋文化推荐官”,投资5388万元实施三苏祠文物库房及展厅改造工程,连续四年举办东坡文化学术高峰论坛。眉山上下齐心、多措并举形成传承三苏文脉、弘扬东坡文化的强大合力。

“苏氏一门有着良好的家风,这种家风通过祖辈的传承和父母的言传身教,成为了苏轼安身立命的人生底色。母亲的不残鸟雀、不发宿藏,父亲的因材施教、题砚教子的家风故事是每一位游客最感兴趣,也是最受益的。”徐丽说。

你不知道的眉山东坡(大时代眉山东坡文化润泽千载)(5)

徐丽在为参观学生讲解(央广网发 眉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眉山天府新区高家镇鹰头村,有一个传承古老优良家风家训、建设新时代文明家庭的鲜活案例。

徐瑞蓉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民。“要多读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再苦再难都要坚持。”这是她常对孩子们说的话。早年丧夫的她没有被生活的困难打倒,靠着打谷子、种棉花、养猪支持自己的子女读书,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培养出了2名博士、1名硕士和1名大学本科生。

沿袭三苏家族故里一脉相承的优秀家风,铸就了徐瑞蓉一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徐瑞蓉的女儿郑翠兰上个世纪80年代留学后,放弃优渥待遇,毅然回国为祖国效力。1993年,其子郑少华回到鹰头村当村干部,2020年春节期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因劳累过度,因公殉职,被眉山市委追授为“眉山市优秀共产党员”。

2020年底,徐瑞蓉家庭被中央文明委评选为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这里面倾注了家人的支持和理解,也包含着浓浓的家风传承。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是一本书,写满中华民族的智慧,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我的家乡是个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地方。”“我的家乡几乎人人都种了桃子和李子,特别甜,欢迎你们来品尝!”……每当提起自己的家乡,眉山丹棱县齐乐镇龙鹄村的孩子们总是有说不完的话,言语之间是满满的自豪感。

你不知道的眉山东坡(大时代眉山东坡文化润泽千载)(6)

丹棱县龙鹄村的孩子用画笔描绘自己的家乡(央广网发 眉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暑假期间,我们村委会组织了一个夏令营,给孩子们讲讲龙鹄村的历史,说说东坡文化,让孩子们更全面地认识家乡、了解家乡,从小培养文化自信。”龙鹄村第一书记赖星忻说,“先让他们热爱家乡,长大后才能更好地主动建设家乡。”

十年间,眉山文化传承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开发推出文创产品、旅游商品100余种,创建国家A级景区33家。眉山传承三苏文脉,弘扬东坡文化的步伐越来越坚定、越走越自信。

“耕种播收”全程机械化 打造高质量“天府粮仓”

“这台是激光平地机,它可以找平落差,类似于装修地面找平。”王程淋指着一排排的机械农具说。

2004年,在外打工的王程淋看到家乡发展形势向好,便萌生返乡经营收割机的想法,经过不断钻研,转向农机“赛道”。2011年,他牵头成立成林农机专业合作社,把技术教给村民,将农机共享,大大提高了当地农业生产效率。

俗话说,种好育壮秧,壮秧半季稻。2020年,成林农机合作社在眉山率先尝试“工厂化育秧”技术。

“从爷爷辈开始,就在种地,每天肩挑背扛,小时候,每次看到爷爷割稻子佝偻的背影,我就想能有个机器一下把水稻变成大米就好了。”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娃儿到“四川省返乡下乡创业明星”,回望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王程淋的今天不只是一步一个脚印摸索出来的,还有他对农业的梦想和执着。

你不知道的眉山东坡(大时代眉山东坡文化润泽千载)(7)

眉山市东坡区永丰村稻田开镰收割(央广网发 崔宗喜 摄)

稻穗飘香,机声轰隆,王程淋的收割机在邵国东的高标准农田里往返奔驰——今年8月20日,永丰村的水稻迎来了开镰时刻。

“眉山市东坡区永丰村,业主邵国东,实际收获面积1131.62平方米,产量1655.3公斤,按照13.5%的水分含量,实际亩产达到了780.2公斤,祝贺!”一串串实测数据从农科院专家口中报出。种粮大户邵国东喜上眉梢:“太好了!这是近年来最高的产量了!”他大概算了算,种植的420亩水稻,产量预计能达到32.7万公斤,按照市价计算,毛收入也超过了90万元。

从前年的亩产670公斤,到今年的亩产780公斤,为何能实现年年增产?

你不知道的眉山东坡(大时代眉山东坡文化润泽千载)(8)

眉山市东坡区高标准试验农田(央广网发 侯建明 摄)

答案就藏在邵国东承包地旁边的这200亩试验田里。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教授马均说:“这片田里有106个水稻新品种,今年我们有望筛选出5至6个优良的品种,配合我们最新推广的栽培技术,来实现水稻的高产、优质、高效。”

作为眉山有名的种粮村,近年来,永丰村不断推广试验新品种、新技术,已先后测试了300多个品种,成功筛选出26个良品推广到四川省各地。永丰村辖区内的高标准农田面积达3100亩、连片规模种植1500亩。目前,已建成全省规模最大、新品种数量最多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并在全省率先实现水稻“耕、种、播、收”全程机械化生产。

三千多亩高标准农田在结束抢收后,将种上蔬菜和中药材。采用“稻菜”“稻药”轮作模式,不仅可以改良土壤,促进粮食生产,还能大幅提高农民收入。

你不知道的眉山东坡(大时代眉山东坡文化润泽千载)(9)

眉山市东坡区三宝村稻田养鱼喜获丰收(央广网发 侯建明 摄)

“种粮食一年比一年好,我们也一年比一年有干劲儿!”丰收和新品选育成功的双重喜悦,让邵国东和村民们振奋不已。

近年来,眉山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始终抓牢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农业科技日日趋新、粮食产量节节攀升。2021年,眉山市粮食产量127.5万吨,同比增长1.3%,“科技+汗水”让“天府粮仓”更加殷实。眉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严明宇表示:“今后我们将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奋力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新农人返乡推动农业现代化 乡村振兴绘写田园新诗篇

“这个柑子水分太足了,个头又大,葡萄也甜,他家每年都有新品种!”在2022年9月20日的农民丰收节上,一群人围在一个展位前,夸赞不已。“学霸”、公益团队创始人、获得过国家奖学金和国家专利大奖……当你拥有这些光环的时候,你会作出怎样的职业规划?

刘沈厅就是这样一个出色的年轻人,而他的选择却让人有些意外。刘沈厅是眉山彭山区人,读大学时就一直向往诗意田园的乡村生活。取得硕士学位后,他放弃留学读博的机会,2017年毅然决然回到家乡,一头“扎”进田里。“眉山就像一块磁铁,总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吸引我回来。”刘沈厅的语气里充满着对家乡的眷恋。

你不知道的眉山东坡(大时代眉山东坡文化润泽千载)(10)

刘沈厅巡查葡萄园吊喷系统(央广网发 眉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眉山市彭山区是全国新农村改革试点,通过出台三权分置、两权抵押和新型职业农民等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激发乡村活力,解决了“人地钱”三大核心问题,同时也为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们提供了必要条件。

从走进田间地头的那一刻开始,刘沈厅就成为了一名“新农人”。最初他认为农业是最简单的行当:“我自己就是在农村长大的,爸妈都是农民,种地有啥难的嘛!”

但当他信心满满种植的猕猴桃大部分枯死之后,他逐渐明白,做农业远没有那么简单,它蕴含着大学问。

意识到这一点,刘沈厅开始没日没夜地钻研种植技术,拜省农科院专家为师。期间,眉山多部门也在生产技术、融资贷款、项目扶持上一次次帮他渡过难关,为返乡青年的“农业梦”保驾护航。

经过孜孜不倦地刻苦钻研,一年多时间,刘沈厅就从最初的“门外汉”变成掌握多种果树种植技术的“土专家”。他研究出了简易滴灌等多种实用技术,双层保温防冻袋等5项国家专利已免费推广上万亩。

你不知道的眉山东坡(大时代眉山东坡文化润泽千载)(11)

眉山市彭山区果农在采摘葡萄(央广网发 眉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一大批拥有新理念新技术的新农人牵着乡村产业振兴的“牛鼻子”,按农业现代化新思路打造系列本地特色产业,带动当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在一批“刘沈厅们”的带动下,2021年,彭山区葡萄产量3.23万吨,产值5.16亿元;全区特色水果面积达到了13.2万亩,产值14.59亿元。

家乡越来越好,更多的年轻人带着热血与“干劲儿”踏上返乡的“归途”,从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这是一条“人与故土”和谐共兴的奋斗新路。

数据显示,眉山2021年全市GDP总量1547.87亿元,是2012年的2.1倍,年均增长7.8%。其中,2016年突破1000亿元,从1000亿元量级到1500亿元量级仅用了5年。这座千载诗书文化名城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在奔向未来的新征程上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你不知道的眉山东坡(大时代眉山东坡文化润泽千载)(12)

眉山市洪雅县茶农在如诗如画的田间采茶(央广网发 眉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走在眉山乡村的小路上,目之所及,良田万顷,绿水环绕。一座座民舍白墙黛瓦,犹如一幅动人的画卷,寄托着老百姓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除了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旅游、民宿、医疗等基础配套设施更是一应俱全——乡村振兴正在这里跑出“加速度”。

千百年历史文化的积淀,赋予这座城市活的灵魂。以文化为基石,以传承为方向,以乡村振兴为动力,眉山正以自信且从容的姿态,稳步前行。

百家读城:

眉山:一座千载诗书香飘万里的城市

□周闻道

苏东坡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说,一个有文化内涵的人,气质自然高端华丽,魅力内生。

这里揭示的审美法则,同样适合于一个城市。魅力来自于城市之魂。眉山的城市之魂,是由东坡文化赋予的。

眉山,古称眉州,是北宋大文豪苏轼、苏洵、苏辙的故乡,并因此而赢得了“千载诗书城”“人文第一州”等美誉。从南齐建武三年(公元496年)走来的眉山,从来就没有或缺过文化的声音。其中的最强音,当然是东坡文化。

浸润于眉山骨髓的东坡文化,早已成为一个精神坐标、一种生活方式。同时,透过概念所呈现的思维本质,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其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东坡文化是以苏东坡为核心的眉山“三苏”及历代先贤和眉山人民共同创造的优秀地域文化,它的核心是爱国、为民、勤勉、清正、宽广。

毋庸置疑,东坡文化已成为眉山的城市之魂。这种文化因子在这个城市的细胞中不断生成生长、聚集壮大,形成一种无形的、强大的力,“文而化之”这个城市的蜕变。

自然禀赋的蜕变。地处四川盆地和成都平原西南边缘,成都——乐山黄金走廊中段的眉山,拥有得天独厚区位优势,50%的森林覆盖率、58.04%的城乡绿化率,占国土面积9.6%的水域;“世界最美桌山”瓦屋山、“长寿福地”彭祖山、“川西第一海”黑龙滩等与东坡文化珠联璧合,成就了这里的“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城市”等盛誉。

农耕文明的蜕变。这里的传统的农业已不再传统,早已引入现代科技元素,步入现代化征程。至“十三五”末,全市共创建丹棱桔橙、洪雅绿茶等4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青神竹编、彭山葡萄等10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7个“中国特产之乡”。全市整体通过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认定。按照眉山农业农村“十四五”发展规划,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将“双轮驱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将同步推进。到眉山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去看看,你会发现那里的现代化高标准粮食种植基地与传统的粮食种植有天壤之别。

工业文明的蜕变。眉山建区设市25年以来,工业突飞猛进,由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业地区,一跃跃入工业化中后期,成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天府新区的现代工业新城。目前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体,“电子信息、机械及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为重点的“1 3”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已达1342.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64.5%。

有东坡文化赋魂,眉山如此自信。

此地能开眼界,何人可配眉山!

(作者系眉山籍作家、高级经济师)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夏凌云

统筹:陶玉德

记者:昌思荣 苏莉 王颖

编审:韩晓余 郅怡婧

视频:昌思荣 邓杨(实习生)

你不知道的眉山东坡(大时代眉山东坡文化润泽千载)(1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