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一辈子只有一个经典角色(演员用生命去对待角色的过程就是最好的表演)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观众对于表演的探讨已不再热衷,在这个“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时代里,我们对表面形式的追求大于了内容。

并且对于什么是“好的表演”的定义也似乎从来就没有一个让所有人都认可的共识,虽然对于表演的好坏一定是有标准的,但对表演的评价也仍然无法彻底脱离一个相对主观的判断。

这种现象在其他艺术形式当中同样存在,作家冯唐就提出过文学“金线论”,以此来作为标准去衡量小说作品的优劣,在他眼中韩寒就属于游离在这条金线之外的作家。但这条金线具体是什么,冯唐仍然没能给出一个较为清晰的解读。


演员一辈子只有一个经典角色(演员用生命去对待角色的过程就是最好的表演)(1)


当表演不能让普通观众简易的分辨出差距,那么劣质的表演就有了它生存的空间。

在综艺节目《演员的诞生》火爆荧屏之后,演技的问题又被人们重新拾起来探讨,但“什么是好的表演”这个话题仍然没有结论,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郭敬明和李成儒互怼的滑稽场面。

令人啼笑皆非的场面背后,其实也隐含着一种无奈,如果表演的水平无法在一个统一的标准之下进行评论,也无法在达成一定的基础共识之下进行定论,那么追求高水平表演的方向是什么?演员们到底还需不需要演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演员一辈子只有一个经典角色(演员用生命去对待角色的过程就是最好的表演)(2)

《机械师》


那么今天我们可以试图去从另外一个角度去“量化”表演,如果把“表演”理解为对“角色塑造的过程”,那我们不妨探讨一下那些伟大的角色和伟大的演员们是怎样经历这些过程的。

在世界范围内,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演员会为了一部戏准备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最直观的就是我们常说的“气球人”,他们可以为了片中的角色变化身材和体重,可以胖的大腹便便,也可以瘦的皮包骨头。

克里斯蒂安·贝尔在《机械师》当中为了更加贴近角色,从而瘦身60磅,在后来的《蝙蝠侠》当中又他又专门增重60斤,如此疯狂的表现让他成为了“气球人”当中的代表人物。


演员一辈子只有一个经典角色(演员用生命去对待角色的过程就是最好的表演)(3)

《荒岛余生》


除了贝尔之外,阿米尔·汗和汤姆·汉克斯也曾为了角色而变换身材。汤姆·汉克斯在拍摄《荒岛余生》的时候,为了能够让自己的身材更加贴近片中那个流落在荒岛上的主人公,他整整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让自己成功瘦身55磅。

可以见得,汤姆·汉克斯在“气球人”的领域当中是没有牌面的,这样的减肥效率和那些“疯子”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但对于当时43岁的汤姆·汉克斯来说,这足够让他苦不堪言了,他每天只能吃掉很少的食物,却要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这样日子一过就是10个多月,对于一个并不享受健身快感的人来说,这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演员一辈子只有一个经典角色(演员用生命去对待角色的过程就是最好的表演)(4)

阿米尔·汗健身与增肥的对比


在阿米尔·汗主演的电影《摔跤吧,爸爸》当中,为了演好片中从19岁、29岁、到55岁这三个年龄段,他先增重27公斤,然后再利用五个月的时间将一身的“肥膘”练成腱子肉,使其拥有一个运动员的健壮身材。

虽然影片当中大部分篇幅展现的都是阿米尔·汗55岁这个年龄段的故事,但只为了为数不多的镜头阿米尔·汗却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我们都清楚如今的电影特效可以替代人做很多事情,尤其是“增重”,其实仅仅通过一些简单的手段和道具就可以制造出很逼真的效果。但阿尔米·汗却认为,成为一个胖子,或一个壮汉,不光是外形上的变化,也是一个心态的变化。一个瘦子永远无法想象胖子的心情,除非他变成一个胖子。

这样的职业态度尽管让我们赞叹不已,但其实在顶尖的职业演员当中并算不上有多罕见,这可以算是顶级演员所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而已。

演员一辈子只有一个经典角色(演员用生命去对待角色的过程就是最好的表演)(5)

《出租车司机》

除了身材的随意变化之外,一些“方法派”演员还会通过深入到角色的生活当中,亲身去感受他们的生活状态,从而变成角色本身。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被称为“戏王之王”的罗伯特·德尼罗,他从小就生长在纽约的意大利街区,长大以后,那些黑道人物被他诠释的惟妙惟肖,真假难辨。到今天也仍然有人固执的认为德尼罗曾拥有过参加帮派的生活经历。

当然,对于他所没有经历的角色,除了天赋和技巧之外,还需要一些更加具体的方法,而这些看起来有些执着的方法很可能便是他能够成功的关键。

演员一辈子只有一个经典角色(演员用生命去对待角色的过程就是最好的表演)(6)

《愤怒的公牛》

为了能够饰演电影《出租车司机》当中的崔维斯,德尼罗曾考取了出租车的资格证,并且真就在影片的取景地纽约街头开了半年出租车。他和剧中的出租车司机崔维斯一样,在纽约的午夜里孤独的游荡,这部电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出租车司机崔维斯也成为德尼罗对自己最满意的角色之一。

在四年后的电影《愤怒的公牛》当中,德尼罗故技重施,为了进入角色,他找到拳王杰克·拉莫塔学习了整整一年的拳击。并且在其他时间里进行了大量的体能训练。德尼罗绝不满足于简单的模仿,他要通过训练成为一名真正的拳击运动员,并且要在“真刀真枪”的拳击擂台上检验自己的训练成果。在布鲁克林的一场真正的拳击比赛中当中,他参加了三场比赛,赢了其中的两场。


演员一辈子只有一个经典角色(演员用生命去对待角色的过程就是最好的表演)(7)

《愤怒的公牛》


当德尼罗认为自己已经真正成为了一名拳击手的时候,他所需要做的不是“表演”,而是单纯的“展示”。而为了演好退役后堕落的拳王形象,他仅仅用了四十天便成功增重六十磅,展示了一个“气球人”所该拥有的基本素质。这部电影最终帮助德尼罗成功加冕了奥斯卡影帝。

以获奥斯卡影帝和影后次数最多的丹尼尔·戴·刘易斯和梅丽尔·斯特里普为例,他们也都是“不疯魔不成活”的典型代表。他们常常会把角色带入到生活当中。


演员一辈子只有一个经典角色(演员用生命去对待角色的过程就是最好的表演)(8)

《纽约黑帮》


丹尼尔·戴·刘易斯在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电影《纽约黑帮》当中饰演大反派“屠夫”比尔·普尔,为了用最好的状态去诠释角色,他在拍摄期间彻底让自己与角色合二为一,他甚至告诉片场的所有人员,从今天开始,我就是“屠夫”比尔·普尔,而不是丹尼尔·戴·刘易斯。

戏里戏外保持高度一致的“屠夫”简直成为了所有剧组人员的“噩梦”,很多人见到他都很害怕,更为有趣的是,这种氛围甚至能够形成传递,帮助其他演员能够完全进入角色,这给当时正处在转型期的莱昂纳多带来了很大的启发。由于入戏深,莱昂纳多甚至在拍摄过程当中用力过猛,失手打断了“屠夫”的鼻梁骨。


演员一辈子只有一个经典角色(演员用生命去对待角色的过程就是最好的表演)(9)

《猎鹿人》


获得奥斯卡影后“帽子戏法”的梅姨为影迷们奉献了诸多经典的角色,然而她却常常在醒来之后不知道自己该以什么角色去面对这一天的生活。当海天成一线的时候,一个疲惫的飞行员常常分不清天空与大海,而梅姨也曾在戏剧与现实当中迷失自我。

这样的情况可以通过自身强大的纠错机制去调节,但不是每个演员都有这样的愿望和能力,比较极端的例子是希斯莱杰和张国荣。


演员一辈子只有一个经典角色(演员用生命去对待角色的过程就是最好的表演)(10)

《蝙蝠侠:黑暗骑士》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无论是希斯莱杰与小丑,还是张国荣与程蝶衣,他们都已经超越了表演的范畴,他们与角色之间的关系更加微妙,希斯莱杰唤醒了自己心内当中的恶魔,而张国荣也激活了他心灵深处的那份孤独。与其说他们都是通过自己精湛的演技成功的塑造了角色,反倒不如说他们是通过片中的角色而认识了自己。


演员一辈子只有一个经典角色(演员用生命去对待角色的过程就是最好的表演)(11)

《霸王别姬》


当片场的灯光熄灭,电影结束了,当颁奖舞台上的掌声停止,人们的喝彩也到此为止了,但生活还要继续走下去,而这个时候的希斯莱杰与张国荣又是谁呢?他们再次迷失在对自我的认知当中。

虽然好的表演无法用完全客观的角度去评价,但角色和演员之间的关系越为复杂,我们就越有理由相信好的角色正在被这些“癫狂之人”上升到生命的态度去对待。那么,至少这就给演员们塑造好角色制造了一个具有说服力的前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