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最有名的一首诗 孟浩然23岁写的一首神作

孟浩然是个矛盾的人。

他终生布衣,一生未获得任何官职,除在襄阳隐居外,余生均在漫游。他虽然以隐逸出名,却始终未忘情仕进,一直到晚年,希图做官的念头才逐渐淡漠。他是唐朝“山水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一生写了很多气象清远,意象高洁的诗作,但《新唐书》却记载他“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颇有几分“侠客”的气质。

唐睿宗景云二年,23岁的孟浩然正值风华正茂,却决意归隐山林,写了一首著名的《夜归鹿门山歌》。年纪轻轻,孟浩然为何要离群索居,隐居山野?他是不慕名利,淡泊无求,还是别有所图?这首诗为何入选“唐诗三百首”,这首诗有何高妙之处?

孟浩然最有名的一首诗 孟浩然23岁写的一首神作(1)

△王和尚读诗:孟浩然23岁为何要隐居?

今日,王和尚将细解这首诗,借此分析孟浩然坎坷的命运和复杂的性格。

01.背景分析:孟浩然为何选择了隐居鹿门山?

这首诗全文如下: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鹿门,即鹿门山,位于湖北襄阳,此地名士庞德公即隐居于此。东汉末年,大争之世,群雄并起,战乱频仍,荆州刺史刘表听闻庞德公的大名,数次邀请他出山襄助,庞德公都婉言谢绝,后携妻子隐居鹿门山,采药为生。庞德公离群索居,躲避战乱,不愿参与尘世的名利追逐,他有句名言说: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

孟浩然,是襄阳人,对家乡的这位名士非常敬仰。因此他的“夜归”,其实是钦慕庞德公的高风亮节,希望和他一样与世无争,隐居山林。恰巧此时,孟浩然结交一位好友张子容,张子容也是襄阳人,和孟浩然是生死之交。两人约定,一起归隐鹿门山,这时孟浩然写了《夜归鹿门歌》以明志。

孟浩然最有名的一首诗 孟浩然23岁写的一首神作(2)

△王和尚读诗:隐士庞德公吸引了孟浩然

02.大唐逆行者,孟浩然为何决意隐居山林?

这首诗起笔描写黄昏之景,先以声音打破沉沉暮色。鹿门山附近的寺庙传来钟声,白昼也慢慢变得昏暗不明。寺庙钟声,既有报时之意,也有唤醒众生之意。杜甫曾有诗说“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这种报时的钟声,在孟浩然听来,好像敲击在他心上,唤醒他归隐的志向。

然后,是一个长镜头。山寺外的渡头,一片喧哗争渡之声。渔梁,即拦截水流 以捕鱼的水坝。时已近黄昏,百鸟回巢,渡头上也挤满了回家的人们。李清照曾有词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陶渊明也有诗说“山气日夕嘉,飞鸟相与还”,在暮色苍暝之中,回家的人们沿着沙岸急匆匆回家而去。

孟浩然最有名的一首诗 孟浩然23岁写的一首神作(3)

△王和尚读诗:李清照的名句

​ 这里有一个微妙的分镜头。村民们沿着岸边回家而去,而孟浩然则乘船往鹿门山深处进发。村民们奔向世俗的温暖和归宿,而他,背离人群朝着自己的理想进发。这种背向而行,显示出他的决绝与孤独。有趣的是,他用了个“归”字,村民们经过一天的忙碌归家歇息,他由尘世走入山野,岂不也是一种归宿么?

再回头看“渔梁渡头争渡喧”一句,村民们熙熙攘攘,吵吵闹闹在渡头争着回家,这种无序和喧闹,是孟浩然所不喜的,所以他冷冷地看着人们在渡头争抢。这也好像,尘世中人们对功名利禄的争抢,这种喧闹和无序,是孟浩然鄙夷的,所以他背离而去。

每人都有各自的归途,孟浩然已经做了选择。

孟浩然最有名的一首诗 孟浩然23岁写的一首神作(4)

△王和尚读诗:孟浩然做了一个逆行者

所以他看着缕缕行行归家的人们,心中未必没有一丝羡慕,但是他仍然决绝地“乘舟归鹿门”而去。他抛弃了世俗的争斗与喧闹,背离了他尘世的温暖与狭隘。

03.孟浩然决意隐居么?为何感到孤独和怅惘?

对孟浩然而言,离群索居,远避尘埃才是他心中所向。虽然孤独,倒也畅快。因此他接着写道“鹿门月照开烟树”,行进到鹿门山,一轮明月破云而出,照在树上,照在他的身上。孟浩然用了一个神妙无比的字“开”。开,就有了动感,在月光照耀之下,层叠的树好像大门一样敞开,欢迎他的到来。

杜甫从长安出发,前往凤翔朝见皇帝时候,有一句诗说“雾树行相引,莲峰望忽开。”在信念的指引下,树木都为他指路,山也放开去路。而孟浩然眼中的“月照开烟树”也与此类似,暗示他心中的快慰之情。

孟浩然最有名的一首诗 孟浩然23岁写的一首神作(5)

△王和尚读诗:月亮欢迎孟浩然到来

乘船行进之时,他路过了庞德公隐居之处。庞德公洁身自好,淡泊名利,他隐居之处也就成了他心中的“圣地”。正当他为月照烟树之景沉醉之时,忽然来到了庞德公的隐居之处。这个“忽”也很有意思。“忽”有快速之意,将他从沉醉之中惊醒;也有不期而遇的惊喜之情。

写诗吊古,一般都抒发与古人的“神交”之情,而物是人非,沧桑变幻,又让人心生许多感慨。三国时期诗人阮籍在《咏怀诗》中感叹说“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表达对昔日繁华无限的遥想怅惘之慨。而庞德公作为一代名士,也早已作古,这空荡荡的鹿门山,有谁记得这曾有一个名士在此隐居呢?

所以,孟浩然在诗的结尾感叹说“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其中“岩扉松径长寂寥”一句,很像《北山移文》中“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白云谁侣?山阿寂寥,千载谁赏!”斯人已逝,风景仍在,这种在时间长河中的幻灭感,让孟浩然心生孤独和感慨。

孟浩然最有名的一首诗 孟浩然23岁写的一首神作(6)

△王和尚读诗:孟浩然的犹豫与徘徊

​ 此时,他要来继承庞德公的遗志,在鹿门山闭门隐居,却表现出一种孤独和犹豫,他像个孤独的游魂在月明烟树之下徘徊,在岩扉松径之处怅然若失。

04.夜归鹿门歌,为何入选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的高妙之处首先在于其感情的变化。作者由警醒而冷眼旁观世人的忙碌与争竞,进而决绝地背人而去,坚守内心的信念,去隐居山林;在行进路上他有欣喜,有安慰,但是走到庞工隐居之处,却感到孤独和怅惘,在徘徊吟咏中结束全诗,留下不绝的回响。

其次,这首诗的用笔朴素而精炼,文辞不深而含义淳厚,写得淡雅而从容,含蓄而内敛,故而读起来铿锵舒徐,有一唱三叹的美感。

孟浩然最有名的一首诗 孟浩然23岁写的一首神作(7)

△王和尚读诗:孟浩然的一叶扁舟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诗的韵脚值得推敲。在诗的前两句,“昏”、“喧”、“村”和“门”,押平声韵,显得从容流转,风采照人;而在后两句,“树”,“处”和“去”等韵脚,押仄声韵,感情变得曲折跌宕,声调急促,显示出作者内心的不平静,配合诗意中的犹豫和孤寂,更加显得清冷苍凉。

05.孟浩然真心归隐么?他青春隐居为了什么?

孟浩然此时才23岁,正值青春年华,他为何要和张子容隐居鹿门山呢?

张子容在隐居第二年冬天即入京参加科举考试,而孟浩然自25岁起也开始辞亲远游,浪迹江湖,四处拜谒公卿名流,以求仕进。

孟浩然最有名的一首诗 孟浩然23岁写的一首神作(8)

△王和尚读诗:孟浩然的无奈

可见,孟浩然此时,远不能割舍功名利禄的热望,他的隐居,一方面是为了安心读书,继续力量,与其说他和张子容是隐居,倒不如说是“蛰伏”。孟浩然生于一个清贫的书香门第,想要建功立业,实现胸中抱负,唯有读书科举,别无他图。因此,他需要用心读书,磨炼自己的诗才,这样才可能在科举或者公卿面前崭露头角。

无独有偶。李白在18岁时,也曾隐居在大匡山折节读书,等待时机。等到25岁时,开始“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踏入追逐名利的征途。

因此,在《夜归鹿门歌》中,孟浩然表露的犹豫和怅惘之情,正是他内心不平静的表现,要等到他在“名利场中”碰得头破血流,一无所获时,他的归隐之心才真正是纯粹无求的。

孟浩然最有名的一首诗 孟浩然23岁写的一首神作(9)

△王和尚读诗:孟浩然渴望建功立业

声明:本文系由沧浪读诗会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转载请告知,不告而转,维权到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