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王蛇为何没天敌的原因(澳洲内陆太攀蛇)

目前来自澳大利亚的内陆太攀蛇(又名细鳞太攀蛇)被专家们公认为世界上最毒的蛇。

一些人可能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最毒的蛇王应当是海蛇或者是眼镜蛇、银环蛇、莽山烙铁头等蛇。

但事实真是这样吗?答案却不是。事实上澳大利亚的内陆太攀蛇的毒性远高于这些蛇的毒性。

眼镜王蛇为何没天敌的原因(澳洲内陆太攀蛇)(1)

内陆太攀蛇

要知道在判断一条毒蛇的毒性强弱时,采用的最权威对比的方式名叫《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一般简单表示为“LD50”。

LD50的具体解释为:在一定的时间里,用相同的感染方式,对某种体型、年龄相差不大的动物实验组,造成50%(一半)的死亡率,所需要的最小用毒量。

简单来说“同样毒死10只小白鼠,某种蛇毒量使用量最少,则就表示这种蛇的毒性越强”

而这个最小的用毒量就可以具体用LD50的数值表示。也就是说LD50数值越小,就表示毒性越强(量少毒强)。

研究人员在对毒蛇的毒液的LD50数值进行测试时,几乎选用的实验组都为小白鼠。

而蛇毒的注射方式也有四种方式,分别是对小白鼠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不同的注射方式,毒性发挥的效果不同,所得到的LD50数值也不同。

对不同毒蛇的毒性,进行排名也得需要在采用相同的注射方式下对比。

眼镜王蛇为何没天敌的原因(澳洲内陆太攀蛇)(2)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给大家举个例;

以下是广西大学的研究人员对眼镜蛇测量LD50数值,所进行的实验;具体如下:

研究人员选择的实验注射对象为:200只体重18克到22克的小白鼠;

蛇毒种类为:眼镜蛇毒

注射方式:皮下、静脉、腹腔、肌肉

实验时间:7天

眼镜王蛇为何没天敌的原因(澳洲内陆太攀蛇)(3)

实验过程:把200只小白鼠分为4大组每大组50只小白鼠,每大组采用不同注射途径。在把每大组分为5小组每小组10只,小组内采用相同的注射方式,然后依次对它们进行眼镜蛇毒注射,最后观察并记录小白鼠的状态。

根据小白鼠的死亡情况建立模型,再根据模型计算出眼镜蛇的LD50数值。

实验中:大部分小白鼠死亡时间在12小时以内,集中死亡时间在2~6小时内;而在注射48小时后没有死亡的小白鼠开始恢复健康。

最后取得实验数据LD50(单位为毫克/每千克)为:

皮下注射:0.915

静脉注射:0.691

腹腔注射:0.714

肌肉注射:0.803

下图为小白鼠皮下注射的实验结果图

眼镜王蛇为何没天敌的原因(澳洲内陆太攀蛇)(4)

那么澳大利亚的内陆太攀蛇可参考的LD50是多少?它会是最强王者吗?

皮下注射LD50为:0.025mg/kg(数据来源吉尼斯世界纪录)

目前国外研究人员测试得到的内陆太攀蛇的皮下注射LD50数值仅为:0.025mg/kg。

眼镜蛇VS内陆太攀蛇

根据广西大学的实验数据对比会发现,眼镜蛇的皮下注射LD50为:0.915mg/kg,在相同条件下内陆太攀蛇的毒性几乎是眼镜蛇毒性的36倍多。

所以内陆太攀蛇胜出!

那么其他蛇类会比它更毒吗?

海蛇VS内陆太攀蛇

曾一度被认为是世界最毒的毒蛇“贝氏海蛇”(学名贝尔切海蛇),后被发现这样的说法极其荒唐,其肌肉注射LD50为:0.155mg/kg,但另一种海蛇黑环海蛇肌肉注射LD50为:0.082mg/kg。

单凭黑环海蛇的毒性就已经击败了贝氏海蛇;

而黑环海蛇的皮下注射LD50为:0.111mg/kg,远多于内陆太攀蛇0.025的用毒量。数值越大,毒性越弱。

相同条件下两者毒性相差4倍以上。

所以内陆太攀蛇胜!

银环蛇VS内陆太攀蛇

银环蛇是我国境内最毒的毒蛇,其毒性极其强烈,让很多人谈之色变,被误以为它就是世界上最毒的毒蛇。

数据显示银环蛇的皮下注射LD50为:0.09mg/kg;

相同条件下内陆太攀蛇的毒性是银环蛇毒性的3到4倍;

所以内陆太攀蛇获胜!

莽山烙铁头VS内陆太攀蛇

莽山烙铁头是近来被人们热议的一种新认定的蛇,曾传言一些研究人员为了获得它,在黑市上给出超过百万元的价格。它数量稀少,体型庞大且有剧毒,还是中国独有的品种。很多人亲切地称它为“蛇中大熊猫”。

那它的毒性如何?数据如下:

皮下注射LD50为:12mg/kg

腹腔注射LD50为:4.3mg/kg

其毒性并没有很多人憧憬的那么强,更是远远比不了内陆太攀蛇的毒性。

所以还是内陆太攀蛇胜!

眼镜王蛇为何没天敌的原因(澳洲内陆太攀蛇)(5)

内陆太攀蛇为何要演化出如此厉害的毒性?

一些人根据内陆太攀蛇的皮下注射LD50数值估算出,内陆太攀蛇一次产生的毒液足够毒死“20万只老鼠或100个人、2头大象”十分的夸张,那么为何内陆太攀蛇万演化出如此厉害的毒液?

原因在于内陆太攀蛇的生存环境太过恶劣,内陆太攀蛇栖息于澳大利亚中部的维多利亚沙漠附近。这里拥有热带沙漠气候的特征,常年温差大,日夜温差更大,全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生存条件十分恶劣。

内陆太攀蛇的食物来源主要是生活在澳大利亚当地的老鼠,内陆太攀蛇时常出没于老鼠洞中寻找老鼠的踪迹。

一旦发现有老鼠出没,它们会在眨眼间对老鼠发起毒液攻击。强悍的毒液能够使小老鼠在极短的时间内死去。

强悍的毒液能为内陆太攀蛇在炎热的太阳下或者寒冷的河床上提供更高的捕食效率。

猎物被毒杀的时间越短,一方面可以为内陆太攀蛇保存体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内陆太攀蛇与猎物之间长时间搏斗而带来的伤害。

眼镜王蛇为何没天敌的原因(澳洲内陆太攀蛇)(6)

莽山烙铁头

结语

半数致死LD50是测量毒蛇毒性的权威方法,研究人员通过它测出了许多毒蛇的毒性值;

在不同测试中考虑到同类毒蛇个体之间也会存在差距,所以获得的数值也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但依旧不会影响内陆太攀蛇毒性排第一的结果。

内陆太攀蛇目前是全世界发现的毒性最强的毒蛇,其毒性远高于其它毒蛇的毒性。

它的毒性之所以如此厉害,在于它需要更高的效率去完成捕食。

澳大利亚内陆太攀蛇毒液厉害,但它性格温顺,在没有威胁的情况下不会主动攻击人类,所以不作死就不会死。

无论是什么样的毒蛇,我们都不应当主动去招惹它们,应当保持一颗敬畏自然的心。

眼镜王蛇为何没天敌的原因(澳洲内陆太攀蛇)(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