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木偶戏上下集(风土高凉高州木偶戏)

高州木偶戏上下集(风土高凉高州木偶戏)(1)

第60期《南方日报.高州视窗》4版

挂着一米多高围幕的小戏台上,八个惟妙惟肖的木偶正在上演《梦回太湖》。只见木偶时而眨动双眼,时而挥舞衣袖,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约莫过了几分钟,八位双手牵动操作线的艺人从围幕后走出来,揭开木偶表演的神秘面纱。艺人熟练的操作技巧、明快的曲艺唱腔、激昂的锣鼓点击,令人赞叹不绝。

高州木偶戏上下集(风土高凉高州木偶戏)(2)

高州木偶戏《梦回太湖》。木偶时而眨动双眼,时而挥舞衣袖,活灵活现。邓美芸 摄

这场戏出自高州市木偶戏传习所,一群艺人怀揣朴素之心,以自己的信念与执着,坚守着他们引以为豪的技艺,让高州木偶戏在传承与发展中,向新而生。

一口叙说千古事

双手对舞百万兵

高州木偶戏,俗称“傀戏”“傀仔戏”,始于明朝万历年间,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木偶戏一年四季均可演出,但以春季为最盛,特别是元宵、做年例之时以及一些喜庆节日。

高州木偶戏上下集(风土高凉高州木偶戏)(3)

高州木偶造型十分精巧,个个栩栩如生,形神兼备。受访者 供图

这是一门融汇了雕刻、服装、表演、剧本、音乐诸多元素的民间戏曲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瑰宝,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木偶戏在表演的时候,变化多端,飞天遁地。既能人之所能,又能人之所不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传承人曹章玲告诉笔者,木偶戏内容多取自历史演义、公案小说、民间传奇、神话故事,传统剧目不下数百种。而人物角色忠奸、善恶分明。木偶戏演出对艺人要求极高,需要集唱、做、念、打和奏乐于一身。

作为从事木偶戏创作40多年的艺人,曹章玲擅长花旦、夫人等角色,粤曲演唱声情并茂、字正腔圆,木偶操纵随心所欲、得心应手。曹章玲是国家二级演员,原是高州市木偶戏传习所所长,曾多次应邀率团赴省以及港澳台等地进行木偶艺术交流演出。如今,她退而不休,还经常参加重要演出,心里依然牵挂着木偶戏的传承与发展。

高州木偶戏上下集(风土高凉高州木偶戏)(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传承人曹章玲在表演高州木偶戏。 受访者 供图

在高州民间,木偶戏多以单人表演为主,全部道具用一担木偶箱就能全部装下。逢年过节或农闲时,木偶艺人肩挑着木偶箱,走村串巷,利用村中屋旁的空地或在屋厅中央,摆放一张方桌,就可以架设木偶表演舞台。

高州木偶造型十分精巧,它用坚韧的木料加工成型,彩绘、装潢时又多用变形夸张的手法。木偶艺人不仅能使木偶的头部、手臂、肘、腕、指和腰腿伸曲灵活自如,还可令其眨眼、张口、开合扇子、穿衣、戴帽、斟酒、拿书、写字、开弓射箭等,生动逼真。

随着群众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高州木偶戏在单人木偶的基础上,又发展成四人班和八人班。目前全市木偶班共有150多个,木偶艺人达500多人。

“我们的多人木偶戏《孙悟空三调芭蕉扇》,木偶在舞台上不断变化角色,时而变成一只鸡,时而变成一只老虎,吸引无数小朋友的眼球。这部剧经久不衰,越演越精彩。”曹章玲说到这里,神采飞扬。《孙悟空三调芭蕉扇》作为一部优秀的历史名剧,迄今已表演了十几年,曾在香港、澳门、台湾等地上演。

在创作与探索艺术表演的过程中,古老的木偶表演艺术在高州不断推陈出新。为顺应时代潮流,高州木偶戏由单人表演发展为多人表演,又吸纳现代音乐歌舞、古装戏与现代戏、神话剧与童话剧等剧种特色。

从“后继乏人”到“坚定自信”

“今年‘五一’期间,我和孩子们观看了一场木偶戏,不知为什么,竟然有些心疼。大戏班的演员们都已年过半百,单人木偶的师傅差不多是八九十岁高龄,徒弟也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伴随我们祖祖辈辈的木偶戏,除了村里的老人和看热闹的游人,它的出路在哪儿?我们又能为此做些什么?”谈到木偶戏的生存现状,市民李先生十分担忧。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54年,当时高州成立了木偶戏剧团,组织木偶戏老艺人整理传统剧目,并开展拜师授徒,培养木偶戏新人。20世纪七八十年代,高州木偶戏进入了鼎盛时期,木偶戏班发展到2000多班,年演出1万多场,成为广东演出单位中演出剧种最多的文艺团体,盛极一时。

然而,随着社会转型与经济冲击,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高州木偶戏独领风骚的辉煌一去不复返,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

高州木偶戏上下集(风土高凉高州木偶戏)(5)

艺人们在台上表演。邓美芸 摄

“以前逢年过节或者婚庆嫁娶,村民们都会请一个木偶戏班来表演助兴。由于时代的变化,青年人娱乐取向转变,木偶戏观众剧减,加之木偶艺术后继乏人,高州木偶戏的传承与发展困难重重。”曹章玲说。

为了改变濒临“断线”的局面,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剧团新招收了一批年轻学员,已经退休的曹章玲重新返回剧团带新团员。

“我从十几岁就开始师从父辈学习木偶戏了。”高州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陈文琰告诉笔者,他从小就在木偶戏技艺的熏陶下长大,不仅熟练掌握木偶戏的表演技巧,而且能雕琢出精美的木偶道具。作为80后的青年艺人,陈文琰是高州木偶制作的能工巧匠,集制作、表演、研发于一身。

像陈文琰一样的青年艺人,在高州市木偶戏传习所不在少数。2012年,文艺院团改制,由差额拨款单位改为全额拨款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由于财政加持,近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为高州木偶戏发展注入新活力。据了解,今年该传习所又计划招聘3名学员。

高州木偶戏上下集(风土高凉高州木偶戏)(6)

高州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在给木偶进行彩绘。受访者 供图

以上种种措施旨在借高州市木偶戏传习所这一龙头,带动乡村的木偶戏班百花齐放。此外,高州当地积极推进木偶戏进校园、社区和乡村,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现文化惠民,传承地方特色文化。

“我觉得整个木偶戏界变化最大的,就是国家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后,加强了对传统艺术的重视和传承。”曹章玲说,在木偶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各个级别的传承人每年都会得到一定的经济扶持。直到那时,她又找回了木偶传统艺术的那份自信。

传承不守旧 创新不离根

培养人才仅是第一步,如何赢回观众,是该传习所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始了。

1992年,剧团进京参加全国木偶皮影戏汇演,演出传统木偶粤剧《柳毅传书》,获剧目、导演、音乐和优秀表演四项大奖。2001年9月,应邀参加香港“中国传奇”艺术节展演。先后5次应香港特区政府和市政局邀请参加香港“中国传奇”艺术节展演。2016年,受省文化和旅游厅委托,应邀参加台湾“亚太传统艺术节”展演,获得台湾同胞的高度赞扬;2021年,在上海举行的“山海并茂 好心闻名”为主题的茂名文旅康美推介活动中,高州木偶戏剧团进行宣传展演……

高州木偶戏上下集(风土高凉高州木偶戏)(7)

高州木偶戏走进校园,吸引无数学生眼球。受访者 供图

同为80后的青年艺人林云锋告诉笔者,他参与排演的儿童卡通剧《斗鸡》,是木偶剧适应市场的一个有益探索。

《斗鸡》讲述了两只“大公鸡”由初次见面就开始撕打而最后握手言和成为好朋友的故事,通俗易懂的剧情、出神入化的表演,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学会人生道理。该剧于2020年在云浮市中小学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巡演,收获无数好评。

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为助力茂名乡村振兴宣传展演,高州市木偶戏传习所创作排练节目“分界打擂展风采”;为迎建党100周年,创作排练了献礼展演节目《高歌齐颂党华诞》,获得观众的高度赞扬和好评。

曹章玲介绍,时下正值高州荔枝成熟上市,目前,剧团正计划创排木偶剧《摘荔枝》,在根子贡园等地进行表演,在传承坚守之中,推动高州木偶戏向新而生。

【撰文】邓美芸

【作者】 邓美芸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