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书画名家是谁(衡水安平籍著名书画家李九如的艺术人生)
李九如近照
李九如为衡水好人网安平站赠字
李九如参加救助车祸女孩书画义卖现场创作
书法作品润格证书
书画作品
李九如,字从心,1938年出生,河北安平人,副研究馆员,多年从事书、画、摄影艺术工作,美术师承中央美院黄均教授,书法在中国书协研修班学习4年,师承张荣庆等老师,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国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书法作品先后在全国“和谐杯”书画展获特等奖,第六届“四方杯”国际书画展获金奖,全国书画艺术展获特等奖,首届中老年书画作品赴东南亚交流展获金奖,中国、菲律宾、日本书画展三等奖,第四届加拿大中华书画展获获创作奖等。摄影作品先后在第六届国际影展、中日联展、比利时、香港和国内大型展览参展并获奖。作品入编书画、摄影集多种。
李九如老先生的《李九如书画摄影集》正式出版。在当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受到了文艺工作爱好者的追捧。
笔者在安平县新华书店安平籍作家专柜前看到,几名书画爱好者在这里捧着李老师的摄影集在欣赏,他们说,李老师这个作品太好了,我们不但看到了李老师的艺术水平,更看到了李老师爱国、爱家乡的高尚情操。
笔者看到,这本书画摄影集汇集了他多年来近百幅精心之作,其中有大量作品题材来自农村、来自基层,既真实又动人,也见证了他艺术人生的足迹。
李九如2013年74岁,副研究员职称,艺术造诣颇深,戏剧、摄影、书法、绘画皆有所长,从部队转业后,在县文化馆任馆长多年,为本县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李九如出生在农村,对农村和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改革开放以后,更加关注农村的巨大变化,而积极热情地宣传和扶持。1983年,一个农村歌舞、鼓乐队几位鹤发童颜的老人,欢歌起舞,展现了广大农民物质丰裕之下饱满的精神文明,他利用自己的摄影技术,热情抓拍下了老人们的欢乐瞬间,完成了《晚霞争俏》的佳作,同年,以其进步的主题和无可挑剔的艺术,在加拿大国际摄影展上荣获了国际金奖,也为我们衡水地区填补了国际影展的空白。几年中,日本、比利时、香港等国际、国内的上百次影展都留下了他的作品和声誉,先后出席了“河北省第四届文联先进个人表彰大会”,“衡水地区拔尖人才代表会”,被选为“先进摄影工作者”。
李老退休之后,在中国书协研修班学习4年,主攻“二王”的行草,至今以二王为基调的李氏笔风在书界名声鹊起。“中国当代文人书画赛”、“文人书画家经典作品展”、“‘四方杯’国际书画大赛”、“首届东南亚中老年书画交流展”、“中国菲律宾日本书画展”、“第四届加拿大中华书画赛”等国际、国内的大奖就达十几项。
“仕女画”也是九如先生的长项,正在复建的“安平圣姑庙”主人公“孝感圣姑”的肖像由他一手绘制,为不失历史真实和百姓传说中的圣姑形象,他精心查阅了古代服饰、发饰、风情与传说,圣姑的俊秀、善良、睿智,在他笔下体现得淋漓尽致,已被文物专家和主管部门审核、确认、采用。由此衍生的圣姑系列形象将重新回到人们的中间,安平的孝义文化将进一步得到弘扬光大。
九如身体健朗,精神矍铄,他的工作和治学精神依然健旺,不懈追求,为老有所学,70多岁买了电脑,查阅资料、欣赏书画,大大充实了他的老年生活,也为老有所为“充电”“接力”,艺术水平不断拔高。现在李老受聘为“老年书协主席”和“圣姑庙修复办公室”的“文史顾问”,他不顾年老,成天奔走于各个层面和角落,深得政府和群众的敬仰。
“九如”,这是安平县城一个叫得响的名字,大凡有点文化爱好的文人雅士,几乎没有不向他索求字画的,为此常使老人应接不暇。但他有一个信条,就是“为文先为人”,他把为人之道看得至高,只要有人喜欢进步文化,他总是有求必应,为其精心创作。他说,传播艺术,就像当年做行政工作一样,是一个文人的责任。他对近年文化市场沽名钓誉之事,却视如敝屣,不屑一顾,他没有一件这类的“文集”“画册”等。
李老一生勤勤恳恳,朴实厚道,艺术精湛,他无论在职还是退休,无论工作还是艺术,都获得了极高、极丰的荣誉,其奖誉不下百项。但是,他的书斋、客厅没有张挂一张奖状,唯有自作的一幅水墨画“秋菊”在书斋墙上,他自题的横额是“人淡如菊”——这便是老人的品格:恬淡、雅静,独立清秋,不与百花争艳,其品质却一样高雅芬芳。
李九如老先生的《李九如书画摄影集》现在已正式出版。在当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受到了文艺工作爱好者的追捧。这本书画摄影集汇集了他多年来近百幅精心之作,其中有大量作品题材来自农村、来自基层,既真实又动人,也见证了他艺术人生的足迹。
摄影作品《慈母》。主人公是一位俯首穿针缝缀的老母亲。仔细端详,品读,不由联想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亲情。一个母亲的伟大形象赫然屹立在我的心间。《慈母》在艺术上给我的感受是它布局的“喧宾夺主”。一位伟大的母亲,在整个作品中仅仅占了一个极小的角落,主人公的背后则是一片广袤的天地,这是留给读者遐想的广阔空间。母爱无疆,世界最深广的领域莫过于母亲的胸怀,一个游子就是走到天涯海角,总走不出母亲那片“意恐迟迟归”的广袤心境和“手中线”的无限牵挂。看罢,不由你不永生感念母亲。
《老乐》与《慈母》形成鲜明对照,“乐”是作品的主题,“乐”充满了整个空间。《老乐》的主人公脸上刻满了沧桑,喜悦之情洋溢在老人的眉宇之间。主人公端着一手扑克牌而精心运作,从脸上看,老人胜算在握。但这里透出的是“运筹”的幸福,“运筹”的喜悦远远超出了“成功”的喜悦。它像农民种地一样,丰收固然令人喜悦,而耕耘更充满美丽的希望。所以,它也像一部哲理小说,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抠底”、“满贯”、任何成功都是短暂的,只有“运筹”才是长久和富有活力的。作者巧妙地抓住了老人生活中这最扣人心弦的一瞬,实为难得。
《晚霞争俏》主人公是几位很底层的老太太,她们满脸灿然生辉。改革开放以后,中华民族彻底告别了贫穷和苦难,人民的幸福完全浓缩在了几位老人的脸上。作者的快门儿就紧紧扣住了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为我国现代清明的政治氛围拍下了光彩的一瞬。
摄影作品《无限光明在心间》的主人公是一位盲人,他在夜幕中演奏,一环光圈洋溢着满面的笑容,笑得是那么悠然,那么开心。作者取的是夜景,“光明”对于主人公来说本来是无所谓的,但夜景里表现的恰恰是主人公所需要的“光明”。摄影界有句熟语,说摄影“没有不好的光线,只有不好的驾驭”。黑暗中的盲人如何感受光明,如何让读者体会到盲人的幸福,只能靠作者驾驭光线的技巧来完成。可以说,这幅作品既含哲理又富感情,给人留下了解读不尽的幸福感受,达到了理想的艺术效果。
“脊梁”象征中华民族的顽强抗争精神,是在汶川地震之后。2008年夏天,这里的同胞经历了一场天塌地陷的灭顶之灾,但汶川人民没有被震垮,中华民族没有被震垮,大家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几年后重建、复兴,一个崭新的汶川又屹立在中华民族这块英雄的土地上,彰显了我们民族坚挺不屈的伟大精魂,靠的就是亿万个坚挺的“脊梁”。《脊梁》紧扣一个挑夫的脊背,稳重艰难地在山路上攀登,“形近旨远”,饱含了感人至深的意蕴。
作者说自己不会作诗,但作品中一个个精彩的题目无不富有诗韵的美感和真挚的含义。读一读刘禹锡“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的诗句,再看看《晚霞争俏》的一代老人,个个满面生花,灿若晚霞,这不是很好的诗境吗?读“无限光明在心间”不由想起了毛主席“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诗句,这里既有诗的韵味,又有哲理的寓意。《脊梁》拍摄于1998年的泰山十八盘,而命名“脊梁”则是十几年后这次结集出版之前。联系汶川地震,该命题更富强大的生命力,起到了文字与画面相映生辉的功效。
李九如对安平文化事业的执着奉献和他的文化成就是有口皆碑的。他虽然年过古稀,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直为我县文化事业辛勤耕耘,为安平的古文物、古文化的收集、整理,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看到他的成就和政、野称颂的奉献与奔忙,我们不禁由衷赞叹:李九如,不愧是安平文化事业的“脊梁”,“无限光明”也在他的心间!(贾占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