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斗诗的名称(原是今朝斗草赢)
文|李学朴
古人为了在操劳的生存过程中取得适当的休息,调节生活节奏,曾采用了许多娱乐方法来活跃气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人们便拿出更多的时间去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斗草,便是那时的娱乐游戏之一。
“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这是白居易《观儿戏》描写斗草游戏的诗句。斗草是古人郊野旅游时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踏百草”,流行于中原、江南地区。
这一游戏大约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说“五月五日……又有斗百草之戏”。从唐代之后诗词小说的描写中可知,它既是清明、端午等岁时节令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春夏两季随时可行的一种游艺。《金瓶梅》十九回写,八月中旬吴月娘领着众妇人进新花园游赏,“或携手游芳径之中,或斗草坐香茵之上”。当时已近中秋节令,可见这种游艺的流行程度。唐宋时期风气尤盛,刘餗《隋唐嘉话》有“安乐公主五日斗百草”的记载。唐代王建有首《宫词》更是把斗草写得极为生动:“水中芹叶土中花,拾得还将避众家,总待别女般数尽,袖中拈出郁金芽。”诗中描绘了采草人将名贵的花卉暗藏起来,等别人花草斗罢,再从袖中拈出郁金香压倒群芳夺魁。入宋以后,斗草之风愈为流行。
古代斗草的起源与中医药学的发展有关联。相传远古时代就有神农氏尝百草而发现草药之说,后来清明踏青、端午采药便成了约定俗成的活动,至今闽南、粤东等地民间仍保留着这一遗风。当地人认为,春夏季节草木葳蕤,草药更多而且容易辨识采集,并且认为端午节采集的草药疗效更佳。人们撮草掘根,相互攀比谁采集的药品种多、知道的药性多。于是,斗百草趣俗就在比知识中得到沿袭发展。
此外,华夏古代文人墨客、王公宦臣也都喜欢种花养卉,竞比奇异,这也是一种斗法。元代白朴《墙头马上》第一折就写道:“奉命前往洛阳,不问权豪势要之家,选拣奇花异卉和买花栽子,趁时栽接。”斗草趣俗的盛况,《镜花缘》一书也有精彩描绘,第70回整个回目浓墨重彩描写了斗草的有趣情景。这次斗草有25位姑娘参赛,竞斗十分激烈:“风吹不响铃儿草”对“雨打无声鼓子花”、“长寿”对“半夏”、“金盏草”对“玉簪花”、“蝴蝶花”对“蜜蜂草”、“木贼草”对“水仙花”、“慈姑花”对“妒妇草”、“苍耳子”对“白头翁”等等,这些绝妙的巧对令人称奇。
古人的斗百草有“文斗”“武斗”两类。文斗方法是将各自的盆景摆放在一起,看谁的最珍奇,造型最雅美;另一法是把花草集放在一起,一人报出自己的草名,他人各以手中之草对答,颇似灯谜中的“遥对格”,如“虎耳草”对“鸡冠花”。倘若一人报出的草名,他人对答不上,此人即斗胜,反之如果一人答对所有报出的草名,而别人不能再续报新草名,此人也算是赢。这种别开生面的奇巧绝对后来还演变成为酒令的一种。《中国酒令》书中就有一节专门介绍“斗草令”;“斗草令有很多门类,如天文门、地理门、花草门、珍宝门、数目门等,行令前须选定门类。”
在古代,斗草更是女子、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大家三五成群,团团围坐在绿茵茵的草地或田野,互相出对征答,实乃寓教于乐。甚至连帝王也迷上了它,《中吴纪闻》中就有吴王夫差与西施作斗草之戏的记载。宋朝以后,普遍成了女子的节日游戏,当时广泛流传着北宋词人晏殊写的女子斗草令《破阵子》:“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相逢。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古典文学《红楼梦》第62回中也可读到妙趣横生的斗草情形:“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里斗草,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那个又说:‘我有月月红’,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的枇杷果’……”这都是以各自所采花草的名目为对。
斗草在明清时期也十分流行。康熙年间有关北京民间史料的《百戏竹枝词》中也有反映,其中《斗百草》一诗云:“一带裙腰绣早春,踏青时节小园频。斗他远志还惆怅,惟有宜男最可人。”诗前注说:“古人已有此戏,以吉祥而少见者为胜。闺人春日为之”。
所谓“武斗法”,一般比较的是草的多寡、韧性、长短等,也有双方以草茎相拉拽,断者为负。闽南等地古时习惯用斗草来替代拈阄、抽签。草的长短不一,由一主持人掌握手中,先声明抽中长(或短)草为胜或负、或该奖该罚。在比韧性方面,一向被人认为娇弱纤小的草却如“疾风劲草”不可小视。
故宫馆藏中有一幅清代宫廷画家金廷标绘的挂轴《群婴斗草图》,就是表现“武斗”场面的画作:临水坡岸上青草绿如茵,十个活泼的男娃在湖石花丛间拔草、斗草嬉戏,有的站着进行拉力赛。当年,乾隆皇帝对斗草也感兴趣,特意在这幅挂轴上方题诗:“垂杨奇石草芊萋,红绿倾篮斗贾低,赤子之心爱生意,名言那识有濂溪。”
一般说来,“文斗”较适合上层社会特别是文人阶层,“武斗”则更多地流行于劳动群众特别是儿童之中。但无论“文斗”还是“武斗”,对于人们增长植物知识、锻炼身体、娱乐、生活乃至陶冶性情不无裨益。
斗草趣俗并未在民间消失,例如每年杨树落叶时常有京城儿童聚于树下拾叶,然后两两相对,将叶柄(京语谓之“根”)勾在一君互相拉拽(京语谓之“拔”),以断否定输赢。儿童们称之为“拔根”。拔根的玩法与斗草中的“武斗”完全一样,不同的仅在于前者是在秋季,后者是在夏季;前者只用杨树叶柄,后者则可用各种花草的茎。从拔根游戏中,我们仍可以领略到古人斗草的一丝遗风,为欲求长寿者添一缕童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