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的简短由来(宋代是怎么过二月二的)
文/杨荣慧
今天是二月二,这是一个比较边缘的节日。古人是怎么过这个节的?
古代二月二其实比较复杂,它不像上元、中秋、端午,二月二与天文、气候变化关联不强,所以不同时代、地域的过法也不一样。诸如中和节、龙抬头节、社日、花朝节,都与二月二有关联。
中和节
中和节最初是二月初一,这是唐代由朝廷推行的节日。唐德宗贞元五年(789)正月曾下诏:“朕以春方发生,候及仲月,勾萌毕达,天地和同……自今宜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以代正月晦日,备三令节数,内外官司休假一日。”
唐德宗
春的气息来临,特别设立这个节日,给官吏放一天假,与三月三上巳节、五月五重阳节共同称为“三令节”。每到三令节,就在曲江设宴,官民同乐,还规定村社做中和酒、祭神祈祷丰收。
中和节的设定,大概是出于季节变化、鼓励农业生产的考虑。在宋代之后,这个节日基本消失,移到了二月二中。
唐末《秦中岁时记》记载:“二月二曲江采菜,士民游观极盛。”提到了采野菜、春游,可以作为二月二在民间取代中和节的一个例证。
花朝节
说到春游,讲讲花朝节,这是百花的生日。二月二、二月十二、二月十五都有。
宋代花朝节,据南宋杨万里《诚斋诗话》说,东京开封是二月十二日过,举行“扑蝶会”。奇怪正月刚过,百花、蝴蝶怎么就有了?《翰墨记》又说:“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
宋代士大夫簪花的场景。《四相簪花图》(明)仇英
《梦粱录》载,二月十五日花朝节,浙江一带最为耀眼,人们赶往钱塘门外玉壶、杨府、庆乐一带游玩赏花。地方官率全体官吏到郊外给百姓分发酒食,以劝农桑。
可见,宋代花朝节不单是民间的赏花游乐,也延续了唐代中和节的劝农精神。
挑菜节
花朝节还是春游的节日。前面说到唐代二月二到曲江采菜,士民游览很热闹。到宋代,这一习俗还保留,百姓出城采菜,其实演变成游玩的节日。
北宋张耒有诗《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休假的节日,碰上下雨不能出门逛,郁闷无聊。
南宋词人贺铸《二月二日席上赋》中有诗句:“二日旧传挑菜节,一樽聊解负薪忧。”陆游《水龙吟》记载成都春日:“挑菜初闲,禁烟将近,一城丝管。”二月二过了,清明还没到,满城都是音乐声。
宋代佚名《春游晚归图》
“挑菜”的习俗,周密《武林旧事》也有记载。他说,二月一日中和节,唐人比较看重,到今天只剩下个放假了。但二月二日,西湖外凤凰山下的皇宫里,要办御宴、做游戏。
“上赏则成号真珠、玉柸、金器、北珠、篦环、珠翠、领抹,次亦铤银、酒器、冠镯、翠花、缎帛、龙涎、御扇、笔墨、官窑、定器之类。”后妃、皇子、公主都有赏无罚,其他人游戏输了要受罚。
罚什么?“罚则舞唱、吟诗、念佛、饮冷水、吃生姜之类。用此以资戏笑。”喝凉水、吃生姜,这不就是“大冒险”嘛。
二月二挑菜节,南宋皇宫里的玩法,引发了很多人的效仿。本质上大概是迎接春天的娱春活动。
龙抬头
这是比较晚的习俗了。据说直到元末《析津志》中才提到,北京地区“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干嘛呢?五更时,大家把石灰洒在水井周围,一直延申到房间里。不能扫地,“恐惊了龙眼睛”。
明代《帝京景物略》记载:“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
其他记载大体相同,大概就是第一石灰从外面水井、水缸延申到房间,引龙回。甚至有集体的祈雨活动。这是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吧,表达对农业经济生产的期待。
二是熏床、炕,让百虫不生;天气变暖,昆虫复苏,可能为了清除虫卵吧。
三是摊煎饼。
社日
最后就是春社(社日分春社、秋社)。清代《清嘉录》记载:“(二月)二日为土地神诞,俗称土地公公,大小官廨皆有其祠。”民俗学研究者指出,在宋代之后,春社渐渐与二月二合并。
鲁迅《社戏》记录了浙东一代的社日习俗,这一民俗十分生动活泼。社,看字形就知道是与土地有关的神,就是土地神。
社戏
土地崇拜在华夏文化中历史悠久。五谷都是来自土地,土地崇拜、社日与二月二连在一起就不奇怪了。
“秋报春祈”,春社日通过祭祀向社神祈祷丰收,秋社日则向社神报告收成,感谢神明。
每到社日,往往有聚会、吃社饭等活动。《荆楚岁时记》:“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胙。”村民聚在一起,搭棚子,杀牲喝酒,祭神聚餐。
当代乌镇的社戏。视觉中国供图
唐代王驾《社日》:“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聚会比较愉快了。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遇到老农民叫他喝酒,一起称赞他的朋友成都府尹严武。
到宋代,乡村里社日的热闹程度,比唐朝只高不低。
北宋梅尧臣《春社》:“树下赛田鼓,坛边饲肉鸦。春谬朝共饮,野老暮相哗。”南宋陆游《春社》:“社肉如林社酒浓,乡邻罗拜祝年丰。太平气象吾能说,尽在冬冬社鼓中。”
陆游还有那首著名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回到浙东老家,在山村里,农民拿出了酒、鸡、猪,吹箫打鼓迎接春社。这种豪逸和淳朴的古风,感染了陆游。
陆游
历史学者包伟民在《陆游的乡村世界》,描述陆游笔下的浙东乡里社会。书中提到,邻里之间在生产生活等方面互帮互助,体现了传统乡村生活温情的一面。其中传统节俗就是一个重要的促进因素,比如社日的共同庆祝。
如果年成较好,邻里间还会集资凑钱,请戏剧演员来唱戏。可见社日这样的节日,是当时基层社会的重要文化,起到粘合剂的作用。
二月二古代这些内涵,大概与迎春、祈雨、祈丰收有关,大多已不多见了。社日今天浙东的乡村地区还有,比如请剧团唱戏,这是古老的、活泼泼的民俗。
今天方便体验的二月二,只有出城踏春了,不过这也是上巳、清明的内容。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