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产业分布区域(创新地图武汉各区)

11月5日,武汉创新地图通过“武汉云”上线发布。

创新地图全方位展现武汉创新资源现状,多层面描绘创新发展蓝图,让区域创新主体发展有路可循。该地图由武汉市科技局联合武汉市规划研究院编制完成,通过互联网展示平台,全景式呈现“科技创新资源地图”、“科技创新规划地图”、“创产融合引导地图”、“科技创新服务集成地图”四大板块。

该地图共绘制24张(包括热力图5张、规划图2张、引导图1张、分布图16张),制作表格清单25张。并将武汉市178个高水平创新人才与单位、1410个创新平台、6259家高新技术企业、867个创新服务机构,合计4大类25小类共8714个创新要素信息进行归纳呈现。

对这些创新要素信息进行分析,可大致看出武汉创新资源分布格局。对于区域发展来说,知晓自身创新实力,同时积极开展合作提升创新水平,才能更好地增强区域创新能级,在竞争中获得更多重要机遇。

武汉产业分布区域(创新地图武汉各区)(1)

武汉各区科技创新发展引导图。

1

武汉创新要素整体情况展露无遗。

在创新资源总量维度,创新地图分四大类进行全面介绍:

其一,武汉有178个高水平人才与单位,包括72位院士、2个“双一流”高校和29个“双一流”学科、75个科研院所。

其二,武汉有1410个创新平台,包括10个重大基础设施、7所湖北实验室、47家国家级创新平台、644家省级创新平台、720家市级创新平台。

武汉产业分布区域(创新地图武汉各区)(2)

其三,武汉有6259家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武汉净增高企数量逐年上升,2018年为709家,2019年为881家,2020年则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达到1842家。截至2020年底,武汉高企数量增至6259家。

其四,武汉有867个创新服务机构,包括85家孵化器、156家众创空间、267家科技金融服务机构、26家技术合同登记站、110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19家技术特派员工作站、8家科技金融工作站和96家专利服务机构。

在创新资源布局维度,创新地图从区域协同创新格局、“一核一城一圈”全域科技创新格局、创新载体规划布局层面描绘武汉科技创新发展蓝图。其中,“一核”为东湖科学城。

武汉产业分布区域(创新地图武汉各区)(3)

创新载体方面,创新地图展示了武汉全市规划布局的63个创新街区、园区、楼宇,其中创新街区11个(已成规模6个、正在建设2个、规划建设3个),创新园区33个(已成规模21个、正在建设10个、规划建设2个),创新楼宇19个(已成规模13个、正在建设5个、规划建设1个)。

武汉产业分布区域(创新地图武汉各区)(4)

创新街区、园区、楼宇空间分布图。

在创产融合维度,创新地图紧扣“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要求,以武汉市产业地图为基础,针对与创新发展最为紧密的六大支柱产业(“光芯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和先进基础材料、智能建造、绿色环保)、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网络安全、航空航天、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数字创意、氢能)和五大未来产业(电磁能、量子科技、超级计算、脑科学和类脑科学、深地深海深空)进行精细化对接,涵盖17个产业门类对应的697个创新资源。

2

武汉各区创新资源分布和综合创新实力,在创新地图上实现可视化呈现。

依据武汉科技创新空间规划结构图来看,武汉以湖北东湖科学城为“创新极核”,光谷科创大走廊与武汉新港、长江新区、武汉经开区沿江构建的科创走廊形成“十字交叉”。在这份结构图中,光谷科创大走廊的辐射引领范围越过长江,直抵武汉临空经济区,且向孝感区域辐射。

武汉产业分布区域(创新地图武汉各区)(5)

全市科技创新空间规划结构图。

在“一核一城一圈”全域科技创新格局规划中,武汉每个区都承担相应的创新方向和任务。以东湖高新区为例,该区要重点突出大学科技园、环大学创新带,建设硅谷小镇、移动互联创谷和创业街等区域,同时,创新地图还展示了东湖高新区2021年度创新重点指标和重点任务。

以武汉科创资源空间分布热力图来看,创新资源主要集中在环大学区域、科研院所集中区域,以及科创企业密集区域。东湖高新区创新资源热力最高,其次是洪山区和武昌区,硚口和江汉等区域,创新资源也相对较多。

武汉产业分布区域(创新地图武汉各区)(6)

科技创新资源空间分布热力图。

上述热力图表现和创新要素各区分布总体情况,基本一致。

对部分创新资源区域分布统计来看,全市科研院所分布较多的区是武昌区、洪山区、江岸区、东湖高新区、硚口区;国家级创新平台分布较多的区是洪山区、武昌区、东湖高新区、青山区、硚口区;省级创新平台分布较多的区是洪山区、武昌区、硚口区、江汉区、东湖高新区。

武汉产业分布区域(创新地图武汉各区)(7)

高新技术企业分布情况,更能看出区域的科创综合实力。武汉有6259家高新技术企业,东湖高新区以3150家遥遥领先,其后则是洪山区(565家)、武昌区(344家)、武汉经开区(333家)、东西湖区(312家)。新城区中,江夏区以244家,位列第一。

此外,还有一些创新资源分布,同样展示着区域创新能力。比如,孵化器分布较多的区是东湖高新区、洪山区、青山区、江岸区、江夏区、武昌区;众创空间分布较多的区是东湖高新区、武昌区、洪山区、江岸区、江汉区。

3

创新地图最主要的作用,无疑是提供服务。

该地图着重整合武汉现有的“武汉市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武汉市技术合同认定服务平台”“武汉市企业融资对接服务平台”等资源,提供“相关服务办理链接”、“生活服务配套查询”和“创新资源评估比较”三大功能,在营造更优科技创新环境、吸纳科技创新人才方面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创新地图能满足科技创新企业人才的生活需求。依托现有教育、医疗、交通、绿地等专项空间规划的基础数据,对创新人群较为关注的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提供查询功能,他们会很直观地了解到在什么地方生活更方便,医疗、教育等设施更完善。

在创产融合板块,创新地图对17个产业门类697个创新资源的组建单位、建设地点和技术领域均进行了详细介绍,这将推动创新资源与产业布局从创新资源匹配和技术方向指引两个维度无缝衔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