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差大臣办事太讲究(钦差得意忘形拿鸡毛当令箭)

清代的翰林院是所有新科进士们最想去的地方,因为只要进入这个衙门,就意味着前途无量。清沿明制,“非翰林不入内阁”,虽然实际操作中也有所偏差,但基本上是按照这个套路来的。也就是说,想要成为位极人臣的大学士,前提就得是翰林院庶吉士出身。

钦差大臣办事太讲究(钦差得意忘形拿鸡毛当令箭)(1)

翰林官们所拥有的特权还有很多,比如提拨较为迅速、容易成为皇帝的近臣、死后还有机会获赐以“文”开头的谥号。不过,话又说回来,不能所有的便宜都让翰林官们占了,在馆学习的几年对于庶吉士们来说,也是十分清贫的,因此也有“穷翰林”一说。

由于翰林们的穷实在太出名了,所以朝廷又对他们进行了额外的照顾,那就是每逢乡试之年,都从翰林官中选拨德才兼备之人充任乡试正、副考官,皇帝是想让他们在办差的同时也能捞到一笔额外的收入。按例,乡试考官们被正式委任后,便可到户部拿到一笔可观的“差旅费”,大约在2000两左右。虽说是差旅费,但这笔钱基本上用不着,沿途的地方官早早为他们做了安排,一路之上根本不用开销。

钦差大臣办事太讲究(钦差得意忘形拿鸡毛当令箭)(2)

更大的外快是到了乡试的省份后,地方的督抚以及属下官员都要凑上一笔不小的红包,送给乡试主考官,名为“棚规”,富裕的省份高的可到上万两,穷一点的也有数千两,这些钱够他们几十年的俸禄了。

清代官场中,最忌讳的就是“拿着鸡毛当令箭”,也向来鄙视动不动拿朝廷制度说事。凡事只要过得去,不可太过较真,要是违反了这个游戏规则,搞不好是要吃苦头的。咸丰年间,就有这么一位翰林官,不懂这个规矩,最后落得个降级的处分。

这位翰林官姓方,属于年少登科型的,他21岁考中二甲进士,并顺利进入翰林院当庶吉士。这一年,他被任命为陕西乡试主考官,一时间名声大噪,羡煞旁人,他自己也颇为得意忘形。到了陕西后,方某自以为是为朝廷选才,身负钦差之命,居然对巡抚大人有所不敬。

钦差大臣办事太讲究(钦差得意忘形拿鸡毛当令箭)(3)

按说,乡试主考官是朝廷钦差,但很少有人将这当回事。可偏偏方某不懂事,拿地方封疆当下属看待,动不动以钦差口吻指手画脚,巡抚自然气不过,当面就争执了起来。方某却说:“这是朝廷制度,不是我故意为难你。”巡抚当场差点气晕,但人家说得也是实话,不能乱了法度。

不久,乡试如期举行,当地的学政、知府以及各州县长官纷纷准备“棚规”准备孝敬方某,这是惯例,不用说大家也都明白。不过这里面也有个规矩,这些钱必须得有总督或是巡抚出面奉送,其他官只负责凑钱。当这笔礼钱送到巡抚衙门时,巡抚觉得出气的时候来了,决心要好好收拾一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主考官。

钦差大臣办事太讲究(钦差得意忘形拿鸡毛当令箭)(4)

连续数日的忙碌,三年一度的乡试总算是给顺利对付过去了,方某按照官场旧例来到巡抚衙门,只等红包奉上。可是,久久不见巡抚大人有何动静,可这种事人家不提自己也不便点破,只好悻悻而归。

刚到住处不久,他的随从已经打探清楚了。原来是巡抚大人为报私怨扣留了红包,而且还发了一道公文,再三声明:朝廷有制度,钦差到地方办差,地方官不许以任何理由行贿赂不法之事吗,如有查处,一律撤参。对于当地的官员来说,巡抚总是要比乡试主考官更有实权,宁愿得罪方某,也不会去触巡抚的霉头。

钦差大臣办事太讲究(钦差得意忘形拿鸡毛当令箭)(5)

到了最后,方某连回京的路费都没了着落,也恨死了巡抚,于是便以其他理由参奏陕西巡抚在地方上有不法之事。陕西巡抚也不甘落后,上奏方某肆意勒索,让地方官行贿孝敬。朝廷收到两人奏折后,各打五十大板,处降级留任处分,可谓两败俱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