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磷弹爆炸的场景(撒向战场上空的)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岳江峰
策划:宋雅娟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爆炸后的白磷弹火光四射如烟花般“绚烂” 资料图
白磷弹外观和普通杀伤爆破弹外观容易区分 资料图
据路透社9月9日报道称,俄军方当日表示,两架美国F-15战斗机8日在叙利亚代尔祖尔省投下了白磷弹。美国否认这一指控。此前,人权组织也曾表示,以美国为首、旨在打击“伊斯兰国”组织的联军在叙利亚冲突中使用了白磷弹药。白磷弹是一种集“燃烧、腐蚀、毒性”于一身的极为恐怖的弹药,能够烧蚀皮肤,侵入骨头,受伤部位难以治愈,产生不寒而栗的震慑效果。
白磷弹的结构组成决定了它“生性恐怖”
从中学的化学知识可以知道,白磷是一种无色或者浅黄色、半透明蜡状物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其气味类似于大蒜,燃点极低,只有40℃,一旦与氧气接触就容易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的同时散发出浓烈的烟雾。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也已经普遍清楚,以前文学作品中经常提到的“鬼火”,其实就是白磷的自燃现象。
白磷弹正是利用白磷容易自燃,可形成浓重烟雾的特性研制而成的特种弹药。为了增强威力,白磷弹内还添加有助燃的铝粉剂、提高附着力的粘稠剂等。这种武器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却有非常厉害的燃烧效果,沾到皮肤上很难去除,燃烧温度又高,一般可达1000℃以上,可以一直把人的软组织烧尽,然后再深入到骨头,同时产生的烟雾对眼鼻刺激极大。
从外观看,白磷弹一般涂成乳白色或者天灰色,和一般涂成绿色的杀伤爆破榴弹很容易区别开。此外,白磷弹的弹体上往往有WP(white phosphorus英文“白磷”缩写)字样。从爆炸效果上看,白磷弹装填有众多的燃烧小块,炸开以后成天女散花状,在空中出现白色、黄色等鲜明、刺眼的颜色,并呈现放射性的浓郁火焰,散发出浓烈烟雾,发烟时间长达5~10分钟。在夜间发射时非常好看,犹如燃放的烟花。
虽然白磷弹的毁伤效果很恐怖,但并不是不能防范。白磷弹爆炸后,磷火球四溅,但是下落速度比较慢,人员应该立刻寻找遮蔽物,建筑、汽车、甚至可以把外衣张开作为遮蔽物,有条件的还可以全身潜入水里,隔绝效果更好。遭到白磷烧伤以后,要立刻脱去被沾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然后用沾水的纱布或者毛巾捂住伤口,隔绝空气、降低温度阻止白磷燃烧。有条件的话立即涂抹2%-3%硝酸银灭磷火,中和磷毒,尽快送医。
国际法对白磷弹的战场使用是如何界定的?
国际法规定,如果白磷弹被用作烟幕弹或照明弹,则不在禁用之列,不过必须遵从燃烧弹的使用规定。但是,围绕白磷弹具体属于常规武器还是化学武器,外界目前还存在一定争议。然而,不管属于哪种武器,白磷弹都被明令禁止对平民或平民居住区目标使用。现在大多数人认为,白磷弹属于常规武器,因为燃烧弹药是常规武器的一大子类。
1980 年,联合国在日内瓦会议上通过了《联合国常规武器公约》(简称《常规武器公约》),其中第3条禁止对平民使用白磷作为燃烧武器,同时还禁止对在平民居住区内的敌方军事力量进行空中打击。目前,世界上已经有约80个国家都签署了《常规武器公约》第3 条,对于那些没有签约的国家,就相当于给自己使用白磷弹留下了较为宽松的“后门”。
在联合国《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认为具有过分伤害力或滥杀滥伤作用的常规武器公约》中,其第3议定书——《禁止或限制使用燃烧武器议定书》进一步规定:禁止对平民和民用目标,以及非军事用途的植被使用燃烧武器;禁止使用非空中投放的燃烧武器攻击平民区域内的军事目标。
此外,因为白磷弹燃烧后释放出的磷化物有剧毒,具备典型的“以爆炸的方式释放有毒化学品的特征”,因此也有人认定白磷弹应当属于有毒化学武器的范畴。根据国际上1993 年通过《化学武器公约》,禁止使用任何“通过对生命过程产生化学作用而对人或动物造成死亡、伤害或暂时致残”的有毒化学武器。
白磷弹在多次局部战争中“罪恶的影子”
早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二战中,美国人就曾经使用过磷弹武器,用于对付在太平洋诸岛工事里的日本人,取得了预期的作战效果。在六十年代的越战中,美国也曾经大量对越南投下磷弹Mark77 ,其威力与现代版本的磷弹相比还比较小。在九十年代初期的海湾战争中,攻击伊拉克的英美军队也曾经使用过白磷弹。
2006年8月,以色列在同黎巴嫩真主党的冲突中,以色列在黎境内使用了诸如磷弹、集束炸弹、贫铀弹等国际禁用武器,使这场历时一个多月的冲突造成了1000多黎巴嫩人丧生,3500多人受伤,数十万人流离失所。
近几年,随着叙利亚冲突的持续发酵,叙利亚境内已经成为白磷弹使用的重灾区。早在2016年11月,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表示,俄军在叙利亚北部城市阿勒颇发现叙反对派武装使用含有毒物质的炮弹——白磷弹。在近期的冲突中,更是频繁曝出包括俄罗斯、以色列和美国都在叙利亚使用了白磷弹。
据报道,这些国家之所以频繁使用白磷弹,其目的主要是有利于后续部队在该地区展开大规模的地面进攻作战行动,也有利于让爆炸所产生的烟雾破坏敌人对战场形势的侦察和判定,甚至产生强大的心理战威慑效果。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国,让科学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起来。温馨提示:以上为科普百分百网上阅读所浏览内容,转载分享只为知识传播和学习宣传,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如有意见建议,请私信留言,我们会及时处理。欢迎关注,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