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学基础知识(划重点)
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科技技术日新月异,工业生产技术手段越来越现代化,工业产品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随着生产的发展单靠统计方法控制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系列组织管理工作,要对设计、准备、制造、销售和使用等环节都进行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只是其中的一种工具,这样,新的历史条件和经济形势对质量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是质量管理从SQC向更高级的全面质量管理发展。
60年代初,美国的费根鲍姆和朱兰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主张
1.数理统计方法和组织管理相结。
2.综合考虑质量、价格、交货期和服务。
3.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4.产品质量和成本结合起来考虑。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必须满足“三全一多样”的基本要求。
➀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➁全员的质量管理
➂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➃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构成要素及核心观点
构成要素:
●软件要素:包括质量文化,上层领导的重视及对全面质量的承诺,有效的沟通等。
●硬件要素:包括有效的质量体系,质量管理团队、质量管理工具的使用。
核心观点:
➀一切为了顾客
➁一切凭数据说话
➂一切以PDCA循环(戴明环)办事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质量教育工作
●标准化工作
●计量工作
●质量信息工作
●质量责任制
从质量管理的产生至今,经历了约一个世纪。质量管理是伴随着产业革命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差不多每隔20年,在解决质量管理工作方面就会发生重大的变革。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
第一阶段:质量检验阶段
第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第三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以上三个阶段从管理的深度来讲;第一阶段处于“单纯检验”,第二阶段处于“检验和预防”,第三阶段处于“控制与提高”。从管理的广度来讲:前两个阶段局限在制造过程;第三个阶段向前延伸到设计与试制过程,向后延伸到使用过程。
内容来源于白衣经管论,原创分享,吐槽侵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