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历史性事件(武汉追光50年)
20世纪70年代初
华中科技大学的前身
华中工学院在全国率先创办激光专业
湖北、武汉的激光产业发展之路
由此揭开序章
50年筚路蓝缕
武汉的激光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
从弱到强的历程
市场规模占据全国半壁江山
创史:率先创办激光专业
确立国内学术地位
武汉人知道“激光”,还是原华中工学院院长朱九思1971年到教育部开会时头一回听说。当时,国内只有中科院从事激光研发。看好这项新技术的发展前景,朱九思回到武汉后,很快就开设了激光专业。
1978年,学院的李再光教授发现国内研发的高功率二氧化碳横流激光器,与国外同类设备相比有很大差距,决心自主研发。于是,华中工学院光学工程系应运而生,研制出的国内首台2kw高功率二氧化碳横流激光器,为学院获批国家级实验室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老一辈专家的拼搏努力下,上世纪80年代初,华中工学院的激光技术已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与此同时,武汉相继成立了数家以高科技激光产品为主的企业,以楚天激光、华工激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很快涌现。
华中科技大学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朱晓:一开始它就瞄准了市场的需求, 针对工业领域的需求去研发激光器,所以这个基因里面就是我们湖北的基因,湖北激光的基因,就是为经济服务的 。
创业: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武汉激光“产学研”融合发展
武汉科教资源雄厚,光机电多学科交叉互联,产学研融合是天然优势,但三者并非最初就是有机一体。
1997年,华工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整体改制为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也就是华工科技的前身,由此开启了市场化运作之路。公司的实验室技术水平并不输国外同行,但产品利润却几乎为零。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马新强:我们以前在激光器方面有所研究,但是做成激光装备,比如说激光切割、激光加工应用等方面还是缺乏经验的,也没有基础 。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很快就获得了一些技术方面的资源。
三年后,华工科技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以激光为核心产业的上市公司。通过募集资金、跨国收购,华工科技构建了高起点的国际竞争平台,拥有了多项知识产权。而当时国内高端激光设备都要靠进口,华工科技意识到,“做集成”远远不够,还需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马新强:我们就下决心研发一些关键核心部件,重要的像那种激光器,我们必须要自己生产,首先保证供应链的安全,同时也可以保证成本要比国外低很多 ,要客户买得起、公司有钱赚 ,那么就需要行业内专家型人才补充进来。
与技术源头单位保持紧密合作,同时招揽行业人才、培育后备人才,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在华工科技转化落地。通过联合华科材料学专家、下游汽车配件厂商跨界研发,国内首台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在这里诞生,30秒就能将高强度汽车部件切割完成,目前已应用到沃尔沃、吉利等20多个汽车品牌。
多年来,从华工科技走出了中国第一台光纤激光器、紫外激光器、皮秒激光器、飞秒激光器等产品,都已广泛应用于3C电子产品制造、汽车制造等行业,助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哪里有需求,武汉激光产业的研究方向就聚焦到哪里。
创新: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
面向未来做强价值链
进入21世纪,光纤激光器兴起。2007年,通过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掌握光纤激光器技术的闫大鹏博士回国,与华工科技合资创立锐科激光,开启了中国工业光纤激光器的国产化产业化进程。
2013年,首台国产万瓦光纤激光器在锐科激光诞生,结束了我国不能自主研发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历史,让同类进口产品价格从最初的700多万元直接降到了70万元左右。2016年,锐科激光联合华工科技起草发布了我国第一部光纤激光器行业标准,并参与编制了我国首个激光产品的国际标准。如今,锐科各类光纤激光器生产规模全球第二、全国第一,市场份额2020年位居全国第一。
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工程师 闫大鹏:要自强自立, 就是你一定要100%国产化,通过人才链形成一个创新链 ,最后形成一个产业链 。我们基本上现在实现了整个上游产业链的垂直整合,而且形成一个闭环。
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上下游企业在武汉聚集。据统计,目前仅光谷的激光企业就达200余家,激光产业年产值已达千亿元,占国内市场规模一半左右,是中国最大的激光设备制造基地之一,产学研为一体的激光产业链初步形成。
但同时,业内专家认为,武汉乃至湖北的激光产业链仍存在配套不完善、价值链不强的问题。面向未来,补链、强链是久久为功的工作。
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工程师 闫大鹏:咱们东湖开发区乃至武汉市在推出链长制 ,我认为这个激光产业抱团非常重要 。去年疫情期间我们深刻体会到,在开发区里我们有配套企业,采购就非常方便 ,配套政策非常重要。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马新强:像华东、华南,他们一些激光企业在当地配套率达到了90%,武汉这边我算了一下,当地配套率可能还不到50% ,整个激光应用的渗透率不高的。从今后来讲, 我觉得要有更多的应用、有更多的客户,拉动产业链不断向武汉聚集。
华中科技大学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朱晓:我们整个激光企业产值还不高, 说明我们的价值链还没体现 。现在就是要把激光和应用深度融合,开拓出一个新的领域,这就是一座金山。
融媒体记者:李小雪 胡岚涛
通讯员:汤阳 李慧 江哲 姚华 孙诗
编辑:朱青 吕艳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