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大名府是哪里(昔年陪都北宋大名府)
在华北大平原的核心腹地,在冀鲁豫三省交界的地方,有一人口近百万的平原大县,这便是处于河北省东南一角位置的大名县。今天的大名,籍籍无名,与其他农业大县并无多大区别,这里最出名的可能是当地的特产大名府小磨香油,还有这里是华人世界知名歌者邓丽君从未踏足的故乡。然而,历史上的大名,自隋唐以至清末,皆为郡、府、州、路治所所在地,有着一千余年的光辉过往!
大名区位示意图
且不论两汉以来元城、贵乡、魏县的分分合合,只从南北朝末期,设立魏州,与贵乡县同城而治说起,因为这就是今日大名历史上辉煌过往的开端。隋代,将魏州改为武阳郡,统辖周边十多县,覆盖今日冀鲁豫三省。而且,随着大运河的开通,紧邻永济渠的魏州/武阳郡城逐渐繁华,日益成为河北地区的中心城池。
隋代大运河与魏州
唐朝时,这里不仅是魏州的治所,也是河北道的治所。安史之乱后,唐王朝藩镇割据,河北三镇魏博节度使、成德节度使和卢龙节度使更是威震天下,其中三镇之首便是魏博节度使。魏博节度使管辖魏州、博州、相州、贝州、卫州、澶州六州,短期占领瀛洲、德州、沧州、洺州四州,覆盖今日河北东南部和河南北部广大区域。当时便有“长安天子,魏博牙兵”之说。魏州便是魏博节度使的驻地和统治中心,这里自然成为区域中心所在。在唐朝末年,节度使乐彦祯将魏州城扩建为周长八十里的大城,与唐长安城周长相近,可见当时魏州城之规模巨大与藩镇实力之强。
唐代魏州与河北三镇
五代沿袭唐朝,魏州地位不减,俨然北方第一大城,形成得魏州者得天下的局面。其间,948年改名为大名府,自此大名府延续一千年。宋代,大名府人口达百万,加之抵御北方契丹进攻,1042年,宋仁宗钦定为北京大名府,成为大宋王朝的北方陪都,也是大名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重新营建大名府城,形成周长四十八里的陪都北京城。当时的北京大名府不仅是府县同城,还是河北路及后来的河北东路治所,管辖今天的河北中南部以及河南北部与山东东北部部分区域。
宋代大名府与宋代北京城遗址
金代,大名府城为大名府路、大名府、大名县、元城县三级治所,仍然是区域中心。元代,大名为中书省辖地,大名府城为大名路、大名县、元城县两级治所,不过大名路辖地改为主要向南侧管制,辖地范围主要在今河南省区域。
金代大名府与元代大名路
明清两代为(北)直隶辖地,大名府城为大名府和大名县、元城县两级治所。明初,漳河、卫河洪水暴虐,大名府古城被洪水裹挟泥沙所毁坏,被掩埋在地下。只得另择其他地方新建府城,则有今日大名县城所在地的明清大名府城。可惜的是,明清大名府城规模大为缩减,周长仅为九里。大名府在清初曾短暂做过直隶省省城,省道府县四级衙门齐聚大名府城,然而,省府很快迁往真定府再迁保定府。
明清大名府
清亡后,废府存县,后大名府两大附郭县大名县和元城县逐渐合并为今日唯一的大名县。新中国时期,大名县划归邯郸地区,今为邯郸市下辖普通一县。
邯郸市地图
昔日威风凛凛的大名府风光不再,这是历史的变迁与无奈,大名府从陪都,到省城,到府城,再到今天唯一保留的县城。大运河的开通曾为魏州和大名府带来无限机遇与繁华,后来元朝时期运河东移,大名府城也远离了黄金水道,逐步没落,但是依然保留府城的冀南区域中心位置。铁路的开通,也与大名府城无缘,而让昔日已经没落千年的邯郸县重新兴盛,逐步取代大名府的冀南区域中心位置。
大名府城门
其实,大名府城也是不甘的,在二十世纪初的直隶省立第七师范学校便是这座府城最后的倔强,也为这座府城带来新的知识和思想,为这座城市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代,还有一群来自欧陆的传教士在大名府城活动,他们是负责直隶东南教区传教的耶稣会会士,他们为这座府城留下的便是今天依然矗立在古城的大教堂。这座教堂建成于1921年12月,距今百年,钟楼高46米,建筑面积1440平米,号称中国第二大教堂,河北省最壮观的教堂。
大名教堂
厚重的历史积淀不仅给大名留下了明清古城、狄公祠、兴化寺等古迹,也为大名保存了一座完整的地下古城宋金大名府城,更为大名留下了复兴的渴望与进取的动力!即便从昔日的陪都,府城,落魄到今日的县城,大名也不应再落魄,不再回味过去的辉煌,而是从辉煌的过去中汲取奋斗的力量创造新的辉煌!千年沧桑,沧海桑田,令人感慨!
大名籍女星
以上内容,抛砖引玉,期待诸君指正。
大名府城
市井小民,岁风润物,码字不易,浅薄粗鄙,博君一笑,若能一思,不胜欣喜。
2021年3月10日
Note:文字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无意侵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