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姑娘生活习俗(为什么非洲女人生活那么苦)

这几天重庆高温,我又患了膀胱炎。连续几天没有去店里上班了,这对我来说是少有的假日。早上送孩子去学古筝,一节课160元。

放学后在回家路上,孩子要吃包子,给她买了一笼小笼包,花了9元钱。我因为生病输了一天液,医生另外开了一些药,可是效果并没有那么好。

至少没有以往我喝的蒲公英和苦蒿水那么好。昨天在头条上发了个微头条,写我生病那个痛苦的感受。引起了很多共鸣,很多小病就是这样,它不会要人命,可是又能让你度秒如年,生不如死。

朋友们很热心,给我推荐了很多泡水喝的中草药。包括菊花、竹叶、车前草、折耳根、绿豆等等。我想起曾经喝过婆婆从农村带来的蒲公英,效果真的很好,可是已经喝完了。

于是下课后带着女儿去药房想买一点,结果营业员指给我看的是一瓶罐装的晒干的药。外表看起来像是绿茶,只是比绿茶更长。

非洲姑娘生活习俗(为什么非洲女人生活那么苦)(1)

一罐38元,我觉得好贵。可是药房开的药都不太管用,所以只能寄希望于这瓶蒲公英茶(昨天喝了一大锅绿豆水,感觉症状也没有完全消失。)

拉着女儿的手走出药房,我算了下,这几天在家里看病、吃药、她上课和买菜花了好几百元。

可是,我竟然第一次没有因为不工作而感到焦虑。曾经的我如果休息在家里不上班,就会感觉坐立不安,我会觉得不挣钱只花钱会让我感觉很没有安全感。很焦虑恐惧我会养不活自己。为什么我突然不焦虑了?

我一直在想原因。我想可能和最近看的一本书有关吧。

这本书我看完后一直舍不得还回图书馆,这是梁子写的《非洲十年》书里记录了她十年间去过的非洲各国,她用女性的视角。去观察非洲那些女人的生活。

初看那本书的时候,我惊讶于非洲的贫穷与落后。那些女人们没有工作的机会,也就没有了受教育的必要。生下来到四五岁,就开始帮家里干活,要承担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要做家务。十一二岁就嫁人了。

嫁人后也只能依靠老公去工作来养活自己,没有经济地位的女人有家里没有地位可言,她们幸福与否只能看自己的命运,看是否能嫁一个喝酒后不打人的男人。

她们除了生孩子带孩子再没有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少部分女人能通过劳动给家里带来经济收入,但这样的劳保也没有体面可言,比如终日在田地踩棕榈果炼棕榈油,比如做一些泥罐,或是去做烤鱼的小作坊。

初看的时候我被这些落后震惊,也为她们感到难过。

非洲姑娘生活习俗(为什么非洲女人生活那么苦)(2)

可是,我想她们绝不会只有受难这一种情绪,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她们怎么能度过漫长的一生,她们怎么会生儿育女,不停地让自己的血脉在那块贫脊的土地上延续。

我想看支撑她们活下去的信念是什么。

带着这样的视角,我看到她们只要是勉强能够填饱肚子,就会竭力创造出快乐来。

有一个小村子,那片土地除了粘稠的泥土之外一无所有,那些土地不适合种庄稼,无法依靠农业解决吃饭问题。于是村里的女们们汇聚在一起制作陶罐卖钱。

可是一个陶罐卖不了多少钱,要命的是她们效率很低下,一天还做不了几个。算下来要保证温饱都很难。

可是作者说想要去拍摄她们捉鱼的场景。于是这群女人们欢呼着,喝了很多酒庆祝,然后手拉手在村里又叫又跳唱。

等终于唱完了,她们一起穿过沼泽地,穿过密林来到一条“小河”,这条小河浑浊泥泞,比沼泽地好不了多少。女人们冲进小河里,半天捉了小半盆鱼。然后又欢叫着去另一条同样泥泞的小河里洗澡,喝酒。

非洲姑娘生活习俗(为什么非洲女人生活那么苦)(3)

她们似乎从不为明天发愁。我只能这样去理解她们的乐观:因为全村人都一样穷,饿肚子的时候大家一起饿肚子,没有攀比,也就没有了很多烦恼。因此她们更能看到自己拥有的,而不会为没有的东西而烦恼。

她们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一眼就能看出这些衣服来自全球各地,风格多么奇特啊,白色西装里面是红格子背心,搭配的是另一种色的格子裙。一个小女孩将一件大人的背心当裙子穿。光着脚下,她们头顶着重物,笑得多么开心啊。

这样发自内心的笑,很少在城市人脸上看到。

非洲姑娘生活习俗(为什么非洲女人生活那么苦)(4)

经济的繁荣带给我们的必然就是更幸福的生活吗?在这些非洲人眼里,答案是否定的。

当他们听到作者说她从没在中国吃过木薯时,他们惊奇不已,他们不知道这世界有多大,于

是也就不知道那许许多多种烦恼。

简单也许就是一种力量。

除了随遇而安,她们似乎没有更多的选择。因为没有工作的机会,没有逆袭的空间,也就没有了不停挑战自己的必要。

非洲姑娘生活习俗(为什么非洲女人生活那么苦)(5)

只有不停地离开舒适圈才能带来更大的收益的时候,离开舒适圈才有必要,而她们没有这个必要,她们不需要像我们这样惨烈的竞争才能争取到幸福。

对她们而言,幸福就是吃饱饭,老公不打人,生一堆孩子。

就这么简单!

而我们呢?当我们想要幸福却又求而不得的时候,是不是因为我们想要的太多?我们把幸福的方程列得太复杂,以至于自己都找不到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