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不到爱情那就等一个最好的自己(名利场无英雄的战场)

1811年,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出生在英国一个富有家庭,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大量文学阅读的积淀后四处游历,创造出了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批判主义作品《名利场》,通过两位性格鲜明女性角色的刻画,揭露出当时社会中对女性价值观的观察和思考。

2004年,印度裔导演米拉·奈尔将其改编成了电影,这部电影的评价两极化现象明显,有些人认为电影没有忠于原著精神,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改编完全背离了原著精神,所以豆瓣上评分只有6.9分,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这部电影改编颇具特色,不仅表现出了原著的主要情节,还进行了大胆创新,所有的改编情节都是围绕时代特色和人物精神而做的合理化修改,这两种评价反映出的是导演改编风格对于小说精神的影响,在我看来,观众们的评价都有道理,这个版本的电影改编效果还是中规中矩的,其中有对原著精神的升华,当更多的是基于新时代特色的再创造,由此向观众们揭露出女权主义崛起、对资本主义财富的疯狂追求等精神。

今天,我将从改编特色、人物塑造、主题升华三个方面来深入解析这部世界名著改编的成败之处,也让观众们了解导演想要表达的深刻内涵和不当之处。

等不到爱情那就等一个最好的自己(名利场无英雄的战场)(1)

01、影片按照小说既定主线展开情节,在演员选取上与原著人物形象偏差较大,删除了小说中的很多剧情交代情节,导致在戏剧发展上缺乏大局观,将小说中展现主题精神的结尾改编为开放式结局,将时代精神的隐喻放在了人物刻画上。

小说中的背景是19世纪的英国上流社会,这里金钱至上、权利至上,整个社会缺乏应有的人情冷暖,只关心各自利益的争夺,在此背景下展开的故事以两位女主命运的不同发展来映射社会的变迁,由此揭示上流社会骄奢淫逸、勾心斗角的生活场景。

影片没有改变小说中宏观的社会环境,遵循了小说中既有的人物关系和主线情节,运用天马行空的创造力丰富了人物形象,这些都是尊重原著读者的表现,可另一方面却有些差强人意,比如对于演员角色的选择。

等不到爱情那就等一个最好的自己(名利场无英雄的战场)(2)

在原作中的人物相比,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俊俏,过于醒目,这与小说中的描述有很大差异,更会引起读者的挑刺,比如留着小胡子高大的罗顿上校成为了奶油小生,缺乏了战争年代军人的威武之气,杜宾上校原本呆板木讷,但换成瑞斯·伊凡斯饰演过于高大帅气,这让人物反差不再如小说中那么强烈,人物身上的精气神得到了部分消减,这并不能全归结于演员本身,而是由选角偏差导致影片代入感不强。如果不是因为瑞茜·威瑟斯彭的强大个人魅力和出色表现,很有可能会让整部影片陷入巨大非议。

在改编内容方面,影片对剧情的删减是毫不犹豫的,删除了小说中非常重要的别特牧师一家,别特夫人不但撮合夏普和罗顿,还在被赶出克劳来小姐家后对夏普进行了倒戈,可是影片中就没有这个人物,显然对于关键节点人物的删减对带给观众很大的困惑,而导演在故事流畅性上进行了取舍,从效果上来说也并不尽如人意。

我们会发现影片缺乏了小说中高潮迭出的戏剧冲突,这一方面是由于影片没有放在宏观背景下去展现人物行为,导致人物性格出现了部分割裂,另一方面对于主题的渲染也不同于小说中的处处刻画,入木三分,仅仅描述出不同环境下角色们的各种追名逐利的行为。

等不到爱情那就等一个最好的自己(名利场无英雄的战场)(3)

从对结尾的改编也能发现导演的意图,萨克雷虽然时时展现出为了名利而奋斗的女性,但是他内心仍然对她们保留了心底的一丝善念,因为这里面有体制的原因,有她们所处环境的制约,更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都是人性中无法克服的本能。于是小说中,善良的阿米莉亚和杜宾走到了一起,夏普则把死去乔治的财产挥霍一空,只剩下了一份寿险合同。虽然夏普是整部小说中最势力的一位,但最后她的儿子继承了家业,虽然不愿与母亲相认,但仍然给她留下一笔生活费,让她可以体面的老去。

从中也可以看出,夏普最终没有如愿通过个人努力进入上层社会,却仍然达到了安享天年的水平,而晚年她的境界也发生了转变,拿出这些钱救济穷人,受到他人的赞扬。可是在电影中,乔治和夏普到了印度之后戛然而止,以颇具风格的印度歌舞成为了全片的终结,而没有交代人物的最终命运,将选择权留给了观众,这让影片的开放程度过大,没有表现出原作中作者对于这些人物的固有判断和结局,缺乏了主题深度,只能通过人物的特点行为去体会属于时代的精神隐喻,这其实是不够明智的,也是观众广泛批判的一点。

等不到爱情那就等一个最好的自己(名利场无英雄的战场)(4)

02、双女主形象失去了原著中的尖锐与刻薄,多了几分温柔与善良,追求名利的夏普与善良温柔的阿米莉亚对比关系并不明显,罗顿、奥斯本、杜宾等配角人物形象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双女主有一个很大的看点,那就是两位女主的差异性,早期小说中往往会塑造出两个不同性格的人物进行对比分析,《名利场》中的两位女主就是这样的设定,夏普出身贫寒,这与阿米莉亚高贵的出身形成反差;夏普处处小心算计,时刻等待高富帅来实现屌丝逆袭的胜利,这与阿米莉亚的恬淡优雅形成反差;夏普内心狂热,对生命充满了蓬勃的朝气,这与与世无争,温柔善良的阿米莉亚形成反差。

影片改变了小说中原有的人物设定,让夏普变得温柔善良,而不是原著中的尖锐刻薄,比如小说中的夏普把男人当成了玩弄对象,肆意挑逗,让他们成为自己猎取的对象,她的目的就是赚取那些奢华的物质享受,她所有行为的出发点就是金钱,这让她贪婪的人性显露无疑。

等不到爱情那就等一个最好的自己(名利场无英雄的战场)(5)

影片却摒弃了所有对夏普不利的一面,让她变得重情重义,温婉动人,这为她的贪慕虚荣披上了另外一层外衣,而从她行为来看,如此善意的人追求自己的幸福并无不妥,甚至连追求手段都没有了小说中的狠毒,也就是说颠覆了小说中的人物设定,从负面人物转变为了正面人物。

小说中追求名利的夏普和善良的阿米莉亚是两种人群的不同代表,正是因为出身、代表阶层的不同,让她们面临不同的选择和境遇,在最终的结局上也会不同,可是在影片中却让两者都成为了善良的代名词,无疑这是导演的良好夙愿,却消减了电影的戏剧张力,让两个人物性格趋同,不利于展现小说中那些深刻的主题意境。

其他配角人物形象改动也很大,比如罗顿在小说中是一个不算精明的纨绔子弟,他嗜赌如命,是一个地道的流氓,可以用无恶不作来形容,在姑妈对他失望之极时他仍想获得有钱姑妈的信任,而罗顿也被夏普所迷惑,以至于为了她与家庭决裂。电影中罗顿却成为痴情男人的象征,他明知道姑妈不接受他和夏普的结合却一意孤行,从事赌博也是为了养家糊口,一切行为都给了他“绝世好男人”的美名。

等不到爱情那就等一个最好的自己(名利场无英雄的战场)(6)

奥斯本同样自私自利,他对阿米莉亚没有付出过真感情,而是作为一个备胎一直储备,如果不是杜宾在苦苦劝阻,他会早早抛弃阿米莉亚,他不光和夏普调情还有不少风流韵事,只有在奔赴前线时展现了对家庭的留恋。影片中他成为了毫无人性的花花公子,总是自命不凡,这也让他战死沙场成为了理所当然。

杜宾是小说中最悲情的一位,他具有骑士精神,对朋友忠诚,他深爱着阿米莉亚,却从未横跨过道德的底线。他给阿米莉亚买钢琴却从未告诉过心上人,他具有世界上最美好的品性,甚至因为反对阿米莉亚和夏普交往而萌生退意。影片中杜宾不像小说中那么忠厚老实,但却同样正直,这可能是为数不多保持原型的角色。

等不到爱情那就等一个最好的自己(名利场无英雄的战场)(7)

03、原著揭露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因为“名利”而发生的种种人性丑恶,影片除了对人物进行深入刻画外,还升华了女性主义的崛起这一主题,虽然也暗含了“名利场中无英雄”的主题,却将根源推到了命运的巧合上面,缺乏了对时代背景的宏观把握。

小说中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发生的道德沦丧和精神堕落,上流社会有着为人所不耻的利益争夺,最为典型的就是夏普,她耗尽心力为了争取到名利,可是在众叛亲离、战争摧毁下烟消云散,反过来说,即使她真的得偿所愿,她过上的生活也不会是幸福的,小说中流露出一种忧伤的悲伤,这正是“名利”引发的争端。

等不到爱情那就等一个最好的自己(名利场无英雄的战场)(8)

影片中对于人物都是从正面去描述,夏普和阿米莉亚成为了真心相待的好姐妹,摒弃了其中无数的勾心斗角,这让电影充满了浓浓的正能量,似乎这就是一部因为战争而导致家破人亡的电影。但是小说的主题远不仅如此,它的内核是人类善良的天性和腐朽的体制之间的斗争,以及为了美好生活而付出的艰辛和代价,小说中的种种细节加深了读者对人物的理解,让主题更加突出。

电影在改变人物设定后,基于时代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小说的内涵,定调为积极向上的奋斗之路,让夏普失去艾米莉亚友谊和罗顿爱情的同时尝到了“名利”的代价,这些是对小说精神的肯定,同时又融入了时代特色:女权主义的崛起。

开头提到了对影片赞扬的声音,讲的就是夏普身上的奋斗精神,她所有的行为都是想让自己过得更加幸福,在批判社会体制的同时,萨克雷对夏普既有深深的同情,也赋予了她奋斗的意义,我认为这是可以被深挖的点,导演抓住了小说中一直隐含的内核,恰好与女权主义的盛行相匹配,这是值得称赞的。

等不到爱情那就等一个最好的自己(名利场无英雄的战场)(9)

夏普不能单纯的用好与坏来进行评判,而是生活在贫困环境中底层女人的奋斗之路。她体现出对维多利亚时期传统女性乖巧居家形象的挑战,在生活中夏普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向上爬的机会,她认定有用的人都会极力迎合,使其成为自己上升的阶梯。比如对克劳莱太太,她尽心尽力照顾了两个星期,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老太太的家产,为此可以忍辱负重,放低姿态。

夏普同样是一个独自自主非常聪明的女性,她在情场是老手,控制男人们的情感,这些她赖以生存的根本,只是因为不正确的金钱观让她失去了应有的底线,这无疑是令人伤心的,但她身上的进取和拼搏精神却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作者也希望在小说中体现出对女性主义精神的尊重和支持。

这是一场没有胜负的比拼,同样“名利场中无英雄”,影片将夏普失败的原因归结于阴差阳错,并且没有指明未来的方向,有一种可能是对于未来比较悲观,索性不拍那些伤感的画面,另一方面可能是对夏普经历有种认同感,觉得她可以代表那些向上的女性群体,却不愿将结局拍的流于形式。总之,影片在结局处理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而唯一的遗憾也是缺乏对时代背景的宏观把握。

等不到爱情那就等一个最好的自己(名利场无英雄的战场)(10)

结语:

《名利场》曾被誉为英国版的《红楼梦》,由此可见它在英国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作者还曾起过一个副标题:没有英雄的小说。在作者心中这场战争是没有硝烟没有胜负的,每个人都是这场战役的英雄,却又毫无价值,他们都被束缚在这腐朽的体制之下,如同嗡嗡乱撞的无头苍蝇,寻找着无法遇见的光明未来。

电影通过对小说人物、情节的改编,表现出了夏普的享乐和阿米莉亚的无奈,与原著相比缺乏了一些内涵,却也挖掘出了一些进步的要素,也算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只是对于名著,还是需要更加谨慎,以免摧毁掉读者心中那完美的经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