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五日,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所以它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端午节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的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不一,有的说是纪念屈原的;有的说是纪念伍子胥的;有的说是纪念曹娥。但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以及周边的国家,如韩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民众把端午节的赛龙舟和吃粽子等活动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端午节的由来)(1)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绸发展成粽子。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端午节的由来)(2)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端午节的由来)(3)

江淮一带端午节吃的食物

粽子。端午节吃粽子。刚踏入农历的五月,江淮地区的百姓就开始浸糯米了,紧接着是洗粽叶、包粽子。

绿豆糕。在合肥一带,端午节那天,清早起来一定要吃粽子和绿豆糕。之所以选择绿豆糕,是因为南方气温湿热,而绿豆性味甘寒,正好用来清热解毒。

鳝鳖。在合肥地区,有种特殊的食俗,就是端午要吃鳝鳖,叫“箭杆黄鳝马蹄鳖”。

花糕和苋菜。端午节这一天还要吃花糕和苋菜。苋菜是不可缺少的应时菜。俗谓饮雄黄酒可防生疥疮,吃苋菜可净腹,土话叫“打浪肠子”。

端午粑。“端午粑”,就是用精面粉和酒酿,放青桐叶或荷叶上,经过发酵后蒸熟,甜美清香。蒿子粑粑,是安徽江淮、江南地区流传的一种特色美食,主要以蒿子、米粉、腊肉为原料精制而成。

五黄。黄山一带,除了吃粽子、绿豆糕外,还要吃“五黄”:黄瓜、黄鳝、黄鱼、雄黄酒、咸蛋黄。许多合肥人最多在端午佳节吃咸鸭蛋了。吃“五黄”的最佳时刻是端午节的中午,在这一刻,借助“五黄”驱邪解毒的功效,便可以扭转运势,万事顺心。

端午节的禁忌

端午节是中国夏季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所以在传统文化中这一天还是有不少的禁忌。

忌恶日。传说五月为“恶月”,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所以这天又有“躲午”的习俗。办事不要大张旗鼓,开业、结婚等隆重的事情要避开这一天。

忌回娘家。已婚女人不在娘家过夜,民间的说法是出嫁的闺女走娘家,必须在端午节之前回婆家,也就是不在娘家过端午节。

忌游泳。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经溺死过人的地方游泳,因为人们认为,在端午节那天“溺死鬼”最凶,要找替身“还阳”。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让其分享免其作粽的习俗。老人都说这一天不要游泳,应该是出于安全着想。

避五毒。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蛇,蜈蚣,蝎子,蜥蜴,癞蛤蟆)出没之时,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每到端午节,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有的地方的人们用彩色纸把五毒剪成图像(即剪纸),或贴在门,窗,墙,炕上,或系在儿童的手臂上,以避诸毒。

忌丢香包。在北方,端午节小孩子都要戴一整天香包,对孩子有庇护作用,不要弄丢了。端午节过了以后,小孩子要将所戴的香包扔到水里,这样才能免除火灾。

忌祝节日快乐。端午节最初并非良辰吉日,早先有种说法称,只能祝福别人“端午节安康”,而不能说“节日快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