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枪老太婆对白(我与双枪老太婆)

双枪老太婆对白(我与双枪老太婆)(1)

2019年4月8日,岳池县政协文化文史学习委员会组织文史员,前往中和镇拜谒烈士廖玉璧与陈联诗合墓,闲谈中引发了热烈讨论双枪老太婆及其原型,大家对艺术典型与生活人物争论不休,促使我想说说自己与双枪老太婆的襟襟襻襻。

群众的问题难着了我

1982年春,我从中和区抽到岳池县第四次人口普查办公室,九月初通知到四川大学参加地方志编修班短训四月,从此就与史志结缘,再也没能分开。

1985年前后,有不少人问我,说你是编写县志的,你讲讲,陈联诗与邓惠中,她俩哪个才是真正的双枪老太婆的原型?我一时语塞,无言以对。他们又说,你是搞地方历史的,有责任把这个问题弄清楚。我很感惭愧,点头表示赞同,并接受他们的意见。从此,凡是与双枪老太婆有关的人与事,我就特别关注,尽可能地了解她的来龙去脉,即使传说我也不放过。

我最早知道双枪老太婆这个人物,是小说《红岩》于1961年出版发行后,在岳池师范学校读书时,从图书室借起看到的。小说写她的篇幅虽然不多,可这个艺术典型是华蓥山游击队的政委,传奇又英勇。我因出生在华蓥山西麓的蒿芝坝,对她觉得很亲近又特别敬佩,所以我将《红岩》一连看了两遍。

当时媒体报道双枪老太婆的原型是陈联诗,拍摄电影《烈火中永生》在陈联诗家中取过境,1965年放映前后,又有媒体结合报道陈联诗的事迹。这样,在我的脑海里,就将双枪老太婆与陈联诗划了等号。

1983年,四川日报以整版的篇幅,刊登了1949年11月27日,在渣滓洞监狱被特务杀害烈士落实政策的文章,其中有约为千字的版面报道邓惠中。此文又称邓惠中是双枪老太婆的原型。接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以双枪老太婆的原型是邓惠中作了播报。邓惠中的女儿邓叶芸,在媒体上发表文章怀念母亲,《新华文摘》还选载过。《辽宁日报》又连载了她的文章,在一些媒体上,也一时宣称邓惠中是双枪老太婆的原型。

这样,陈联诗的战友与熟人,坚持陈联诗是双枪老太婆的原型,而邓惠中的亲朋好友又说邓才是。两方均执一端,各说各有理。有时碰到一起,争得面红耳赤。

《双枪老太婆陈联诗自述》一书的出版前后

我是具体负责《岳池县志》人物篇的资料搜集与撰稿人,陈联诗与邓惠中又是被列入县志的重点人物之一,所以我就有许多了解她俩的机会。我曾经几次去查阅她俩的档案,走访她们的亲属与朋友。大约在1986年秋,我应陈联诗之子廖亚彬的要求,在他家住了一周,翻阅并摘抄了他一切与父母有关的资料,给他撰写一个传记性的文稿。为何要这样做?这内中有个插曲。

1959年,重庆市文联准备编印一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读物,为国庆十周年献礼。而作为市文联成员的陈联诗,她的传奇经历引起了文联与有关领导的重视,于是,由生病在床的陈联诗口述,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选派了四个学生记录。其中有两名学生笔者还记得,一个是何根华,一个是傅德岷。

何根华是岳池县城关镇人,西师毕业后在重庆41中任教,后被评为高级教师。其丈夫好似叫马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红岩》杂志的主编,廖亚彬曾经带我去见过他。因廖亚彬要我给他父母写个长篇传记,想在《红岩》上发表。

傅德岷西师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被评为教授。1965年根据陈联诗的口述资料,创作小说初稿《魂荡华蓥》,曾送陈联诗的亲戚、时任岳池县中和区委副书记的申明寿审阅。1972年笔者调中和小学工作,申在中和公社任党委书记,他将打印的文稿给笔者阅读过。所以知道陈联诗是小说文稿《魂荡华蓥》主人公的原型。1991年《魂荡华蓥——双枪老太婆前传》公开出版,傅德岷因西师的学生李太银时任岳池县委书记,他还到岳池作过报告,县新华书店帮其销售小说500册。

四个西师的学生对陈联诗的口述材料轮流作记录,整理成50余万字的口述资料20本。

在这之前,市文联曾编印过三个老太婆事迹的小册子。撰写的这三人,一个是陈联诗,第二个叫金永华。金是曾任地下党重庆市委书记王 璞的母亲。王后调上川东地工委书记,西南民主联军川东纵队即华蓥山游击队政委,在1948年8月领导的华蓥山武装起义中,英勇牺牲在岳池县排楼乡木瓜寨。再一个是中共地下党西南局所驻周公馆的女主人。

陈联诗的口述资料整理好后,市文联党组织派人到岳池等地,调查她所讲的事实,结果有相当一部分,大约是因为地下党的秘密活动,所以鲜为人知,无人证实。这样就把资料搁置了下来。笔者首次去查抄陈联诗的档案时,调查提纲与经查情况的原件都还存在。

1960年,陈联诗病近。她的20本口述资料,据说一部分被保存在她的外孙女处,一部分在她儿子廖亚彬手中。廖亚彬满怀对父母的热爱与崇敬,欲将其革命事迹通过书籍让世人广泛知道,曾向外侄索要末果。他通过姐姐廖宁君工作,仍没达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廖亚彬要我帮他将其父母的事迹撰成文稿,我觉得他的出发点很好,也就答应了。我花了近半年的时间,白天上班,晚上与周末撰写,拉出近20万字的草稿,请代写书信的张廷凤誊抄。廖亚彬曾许诺出版,或请马戎安排在《红岩》上分期编发。当时我想,虽没有付给报酬,能够出书,宣传先烈,也感满足。可谁知结果却石沉大海。

1995年,陈联诗的外孙林民涛、外孙女林雪编著的《双枪老太婆陈联诗自述》一书,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她准备在北京召开首发式,曾邀请岳池县人民政府县长与志办负责人参加,县府办公室将县长在首发式上的讲话稿,安排县志办公室代拟。发行情况笔者不知。

之后与《双枪老太婆陈联诗自述》有关的还有一件事。

1998年4月27日,由广安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科长周英芥陪同,中共岳池县宣传部长张超、岳池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贺宗飞、县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王顺富将贵宾引进会客室。他们是英国市政大学教授、艺术系主任、全英金银珠宝协会主席、67岁的托尼·罗斯。教授的夫人苏娜·罗斯女士,是著名金银珠宝设计家,已经年近花甲。再是英籍华人、壳牌地质学家格瑞,他的中国名字叫黄家荣,与其妻林平(英籍华人,实用技术与视觉文化硕士,中英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组织英方代表)。林平抱着一个6月的女儿,她的名字叫林玉婷。

托尼教授告诉我们,他从正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林平那儿得到《双枪老太婆陈联诗自述》一书,深深地被陈联诗的传奇经历所动,更为她的丈夫廖玉璧烈士的精神感染,所以他决定把这本书翻译成英文出版。为了向世界宣传这件事,他要到烈士的故乡及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寻踪采访,增进对烈士的了解,以便把书翻译得更为精彩。

《双枪老太婆陈联诗自述》一书的作者、陈联诗的外孙女、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主任林雪,还有林雪的姐姐林芝陪同着外国友人和自己的妹妹,开始了一整天的采访活动。四川电视台与岳池县广播电视台的记者跟踪采访。笔者作为岳池县的史志工作人员,被叫去滥竽充数当向导,顺便作一些解说。

临行前,副县长贺宗飞因工作太忙要去参加一个由他主持的会议不能陪同客人前往,单独向笔者(那时仍在史志办负责)叮嘱:好好照顾外国客人,有什么事及时打电话相告或找乡镇解决。莫让客人受到一点冷遇。领导的细心思考与周密安排,笔者极为感动,点头应承。

按照领导的安排,笔者引着他们,到过烈士廖玉璧的故居——中和镇太阳坪村和陈联诗的故乡——赛龙乡陈家院子,满足了英国友人的要求,至于教授翻译如何,最后是否用英文出版,笔者没去了解。

双枪老太婆的原型究竟是谁?

要想知道双枪老太婆的原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访问塑造双枪老太婆这个艺术典型人物的作家。

我几次到重庆出差,调查《岳池县志》的人物资料,如电力专家吴锡瀛,革命烈士陈徒南,渣滓洞的英烈,藏书家陈树棠等,曾两次到杨益言的住处,不是作家出差,就是他参会而让我扑了空。

当时重庆出版社办有《人间》杂志,编发史料方面的文章,我在上面发过几篇小稿,如《埋名三十年的英雄》、《争抔肥土移作花》、《异国兄弟情》等。1988年底我出差在沙坪坝,去杂志社所在的李子坝(后迁移袁家岗)不远,我想去认识一下编辑,刚好主编杨本泉在他的办公室。闲谈中我以向他请教的态度,询问如何解答双枪老太婆原型,才得知他是《红岩》作者之一杨益言的堂兄,曾协助过《红岩》的创作。我看到他很随和,就请其帮忙联系。杨本泉给我写了介绍信,并打电话与他堂弟约定了时间,这样我才顺利见到杨益言。

杨益言对人也很和善,我滔滔不绝地谈及陈联诗与她丈夫廖玉璧的传奇经历和英雄事迹,他频频点头,表示没有异议。

谈过廖玉璧夫妇情况后,我突然想起陈联诗于1951年写的自传,讲到1933年在余家场被捕时称“……我因病跑不动,同时子弹也打光了,即退到后街一个陈姓的老百姓家中,把我的两只手枪藏在他屋内便桶下的尿窖灰中……”时,就问杨益言:“你们在塑造双枪老太婆这个人物时,是不是这些因素起到一定的作用,激发了创作灵感,才以双枪老太婆命名?”

杨益言点点头微笑着,说你讲的没错。真正的情况是,《红岩》出版后,省文联在成都举行首发式,会前廖宁君站起来说,双枪老太婆就我是母亲,我叫廖宁君,是双枪老太婆的女儿。我马上打断杨益言的话:你们怎么说话?领导是何种态度?杨益言讲,我们想到她是烈士的后代,我们怎么好对她说啥。这样,双枪老太婆的原型是陈联诗就宣传开了。后来在重庆拍摄电影《烈火中永生》,有些镜头就到陈联诗家中获取。所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宣传的双枪老太婆原型是陈联诗。

说过陈联诗,我们又议论邓惠中。我又对作家杨益言说:邓惠中和渣滓洞遇害革命人士被平反扫雪后,四川日报发表文章,又称双枪老太婆的原型是邓惠中,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杨益言说,四川日报编发那篇文章,事先没人给我说,我也不晓得。至于邓惠中这个人,在监狱中我就对她很熟悉。他还说,塑造双枪老太婆这个人,是《红岩》这本书的需要,她的形象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从杨益言家出来后,我的思绪良多。

著名长篇小说《红岩》,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为创建新中国,为共产主义理想而献身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这些正气凛然的人物,是当年地下斗争历史的艺术概括。但或多或少也可以在一些人身上找到原型的一些痕迹,当然其中虚构的成分更多一些。读者熟悉的智勇双全,文武皆备、叱咤风云的双枪老太婆,同我们岳池县的两位女共产党员陈联诗和邓惠中一生的传奇经历,除存在着上述的联系,还与她们的英雄事迹有关。

陈联诗,1901年出生于岳池县赛龙乡,父亲是医生,早逝。一家五口靠母亲做手工维持生活。以后由其舅父接至县城抚养,送去入学。1918年她从岳池女子师范校毕业,留校任教,1923年与高等小学任教的廖玉壁结婚,后夫妻俩同考入南京东南大学,接触不少进步人士和肖楚女等早期共产党员,走上了革命道路。1925年“五四惨案”发生后,南京掀起罢课、罢市、罢工斗争,廖玉壁在斗争中遭警察打伤,夫妻俩均受到追捕。后来学校停办,陈联诗便送丈夫回岳池治伤。

1926年5月,曾参加过中国同盟会、作过县团练局长的陈徒南,在岳池县黎梓卫召集附近48场团总开会,成立“川北民军”,反对军阀横征暴敛,欺压百姓。廖玉璧负责军事,陈联诗担任筹集军饷、武器等后勤工作。以后敌人征剿民军,包围陈联诗丈夫家,她化装成使女挑水脱身。1927年重庆“3.31惨案”中,担任中学教师的廖玉壁率学生参加抗议帝国主义的打抢坝大会,遭到军警镇压。廖为保护学生,头部受到重伤,幸被同志救出。跟随丈夫的陈联诗此时也遭追捕。夫妻俩返回岳池故乡。陈联诗经过革命斗争的实践锻炼,第二年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岳池党组织派廖玉壁组建华蓥山游击队,陈联诗仍负责后勤工作。

陈联诗在担任后勤工作中,借购运武器之便,熟悉了各种武器性能,学会了使用长短枪,尤以手枪射击准确而著称。

1932年12月4日,陈联诗带游击队员从重庆运送一批武器走水路经渭溪场上岸时,引起敌军怀疑,跟踪,被追到来龙寨上的城隍庙前时,她情急生智,让人将武器藏在神像下,装着求神还愿的阔太太,骗过敌人。但当武器运往余家场时,因叛徒告密,遭敌军围剿。她不顾长途疲劳和感冒引起的痛苦,拒绝同志劝阻,执意掩护游击队撤退。为了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她用两只手枪,左右开弓射击。敌军惊呼:“有个女共,双手能打枪!”吓得趴在地上,不敢前进。

游击队在她的掩护下,顺利安全地转移。但在敌人重重包围下,她虽化装成重庆美专教师回乡探望病重的母亲,仍未逃脱虎口,被抓送在岳池监狱里蹲了一年,经组织营救出狱后,与游击队一起,活动在华蓥山老龙洞一带,又多次击退敌人的进攻。

陈联诗带领几名游击队员在观音溪与一排敌军遭遇。她挥动双枪,冲锋在前。敌人见她如此勇猛,枪法惊人,枪一响,一个敌兵倒下,吓得落荒而逃。从此华蓥山有个打双枪的女人,“枪法妙得很”的消息,不胫而走。人们愈传愈神,称之为“双枪神女”。

陈联诗在地下斗争中,曾几次被捕,而她的革命斗志像愈燃愈烈的火焰,没有停熄过一刻。1935年2月,廖玉壁为革命光荣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陈联诗的婆母也因支持儿子革命几次坐牢,受尽酷刑的折磨。她遭此不幸,抑制住悲痛,更勇敢地投入战斗。同时教育子女献身革命。她的儿子廖亚影1948年在华蓥山武装起义中,成为一名出色的游击队指挥员。她的女儿廖宁君也秘密参加了地下党,奔走城乡,担负游击队后勤工作,默默地为革命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无独有偶,“双枪老太婆”的另一原型邓惠中,使枪的本领也很高强。

邓惠中原名张惠中,1904年生于岳池县长滩寺,五岁丧父,靠大哥空余时间教其识字。1920年她与教师邓福谦结婚。邓后去上海求学,受革命思想影响,成为岳池早期的中共党员。邓返回家乡后,即投身革命,对妻子的影响很大。她虽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但上进心强,在丈夫的帮助、支持下,考入岳池女子师范学校。因怀着对丈夫的深情和钦佩,把名字由张惠中改为邓惠中。1938年支持邓福谦去延安,她卖光了田产交丈夫作路费。她一面抚养三个孩子,一面从事革命工作,白天给孩子们讲解革命道理,晚间迈着缠过又放大的双脚,走村窜户,过溪翻山,发动群众,投入抗日活动。她的行为引起当地保甲长的注意和怀疑。

1940年国民党县党部特务头子肖艾翥传询邓惠中,追问邓福谦去向及活动情况。

“你丈夫在延安干什么?”特务头子来个突然袭击。

“他没到延安,走时说是去做生意,不然我怎会把田卖了给他做头钱!”邓惠中坦然地回答。

“你是个教师,晚上去这家跑那家干啥?”特务头子一拍桌子,凶得口喷唾沫。

“学生打了架,吵了嘴,不用心读书,我要向他们父母讲一下啊!”她镇静如常,反问:“难道这也有错?”

“哪有那么多打架扯筋的?”

“现在大人打架骂人的处处可见,何况孩子?”邓惠中上前一步:“你家的孩子都是规规矩矩的吗?”

特务头子理屈词穷,一下变了态度:“嘿嘿!这么说你对党国很忠诚!那我介绍你参加国民党。”随即拿出一张表放在邓惠中面前,逼她表态。

邓惠中摇了摇头:“我父亲临终时说过,田可耕,书可读,只有官不可做,我不当官,加入国民党做啥?”

唇枪舌战,针锋相对,特务捞不到稻草,只好放走邓惠中。

1948年,游击队在准备岳(池)武(胜)起义过程中,邓惠中参加了军事训练,同青年人一道,学会使用长短枪和拆装技术。由于她瞄得准,发弹快,游击队员尊称她是“神枪手”。她有时身藏手枪,四处奔走,成为女中奇人。一天,她为了把武器送到综巴乡,装成阔太太坐在滑杆上,子弹装在精致的皮箱中,放在头下枕着。共产党员秦满朋身着国民党军装,紧跟在后。夕阳西下,到了岳池界牌关卡,两个保丁拦路检查,秦满朋用手枪抵着保丁腰说:“老子要送太太去武胜,莫耽搁时间!”两个保丁吓得身如筛糠,只好放行。邓惠中冒险把武器送到了游击队员手里。

杨柳乡保长拉了四个游击队员的壮丁,邓惠中带领地下武装人员扮做乡丁,以检查为名,把他们营救出来。有时,她埋伏在马路旁,拦截救出壮丁,教育警告为虎作伥的乡保长。酉溪乡地主曹黑吉家有步枪、子弹,邓惠中为解除其武装,女扮男装成过往客商,带领化了妆的游击队员,趁其为父祝寿之机,进入曹家大院,在酒宴高潮时,逼其交出枪弹。

岳武起义后,敌人异常惊恐。邓惠中忙于筹款运武器,送情报,冒险奔走在后方与前线。起义失利后,她化名岳丽,扮成农妇,赶到南充向上级党组织汇报情况,保证了党组织领导人得以及时安全转移。1948年9月10日,她回到岳池县城江西馆小学,销毁有关文件,不幸被追踪而至的特务逮捕。特务妄图用软化手段使她屈服,将她的长子、女儿和未婚的儿媳也加以逮捕,连同已先逮捕的次子邓诚一起押到她面前,并施以严刑拷打,企图动摇她。可她的儿女们个个坚强如钢,使特务诡计破灭。特务万般无奈,只好将邓惠中和邓诚押到重庆,囚禁在中美合作所渣子洞监狱,另外三人则关在合川牢房。

重庆解放前夕的1949年11月27日,邓惠中及年仅20岁的次子邓诚在渣子洞监狱遭特务杀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

上述可见,陈联诗与邓惠中两人的高尚品质,坚定信念,无私奉献的精神,视死如归的革命节操,与日月同光!笔者拜访了杨益言后,确认为岳池的陈联诗与邓惠中,都是双枪老太婆原型人物之一。所以老朽曾写过一篇短文《“双枪老太婆”的原型是谁?》,被编发在1989年3月25日的《南充日报》上。不久又撰写了《双枪老太婆与陈联诗 邓惠中》一文,记述了她俩的上述革命事迹,则被《晚霞》杂志1991年2期刊出。

2003年12月27日到2004年元月13日,历时18天,中央电视七台“搜寻天下”栏目组在岳池等地拍摄三集电视纪录片,反映华蓥山游击队和双枪老太婆原型的史实,追寻战斗英雄柴云振的足迹,体现岳池农家文化的深厚历史内涵,每集播放三十分钟。摄制组由导演霍宏宇、摄影邹吉亮、彭丽静组成。笔者受岳池县文联主席郭勇分派,与他们一道跑前追后,曾到华蓥山、华蓥市阳和镇及岳池县中和镇、赛龙镇、大伏乡、黄龙乡等地为他们带路。其中《追踪双枪老太婆足迹》播出后,再次展现了她们的革命英雄形象与业绩,让观众受到优良传统教育。

双枪老太婆对白(我与双枪老太婆)(2)

我与双枪老太婆

本来我与双枪老太婆的千丝万缕联系可告一段落,但因笔者的爱好,还惹出一些事端。

1951年土地改革后,笔者家分了土地与房屋,由蒿芝坝搬迁到相邻的李家院子。那儿有几个爱讲故事的人。农业合作化前,他们在雨天与夜晚讲,集体生产后,他们边做农活边讲,常常让人听得哈哈大笑,或泪流满面。同院的荣继臣、荣继乐、荣继周,荣继善出身地主,文化程度高,脑中的故事是从书上看来的。而徐荣正与他的儿子徐天全,则从戏台上看来或说书人那儿听来的。徐荣正一字不识,可他记忆力特好,只要看了戏,他会把全部的唱啌唱词背出或唱出来。所以他讲的故事就特别生动。笔者听的多了,就对民间文学产生了爱好,一天不听就心痒难耐。正因为如此,在我负责县志人物篇的撰写中,顺便了解谁是双枪老太婆的原型时,就特别注重打听这方面的情况。民间传说的素材一旦多了,就使我有了冲动,将其整理与加工成文稿,寄往报刊杂志。最先发表的是《冬妹子传奇》与《双枪姐传奇》,分别刊于《处女地》1985年8期与1988年8期。有七则故事以《双枪老太婆别传》与《双枪老太婆轶事》分别被《民间文学》与《山海经》1988年2期同时刊出,并被《民间故事选刊》1989年2期与1990年4期转发。《智取军饷》被《中国市容报》1988年3月6日到4月25日连载后,也被《民间故事选刊》转发了精彩的那一部分。《北湖》、《南充文化》、《南充日报》、《山西民间文学》、《文学故事报》等报刊也编发了双枪老太婆的故事。1993年,老朽将上述已经被编发的与尚存的文稿,集结由电子科大出版社出版了《双枪老太婆的故事》

2001年夏,中共岳池县委宣传部通知我去开会,听取重庆笛女阿瑞斯影视公司老总傅晓阳的介绍,谈及他们打算拍摄华蓥山的纪录片,宣传红色文化。他让我们详谈过华蓥山的文化历史后,又向我们借用有关资料。这样,我就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有的与华蓥山历史文化有关的资料都找出来,包括党史、县志、还有我的拙作《双枪老太婆的故事》、《华蓥少年游击队》,都交给了他们。

2001年9月,在华蓥市召开电视连续剧《双枪老太婆》剧本提纲讨论会议,笔者被安排与傅晓阳同住一室,交谈中才得知华蓥市市委书记蒋维君重视宣传工作,经过市委研究,投资80万元,与影视公司联合,计划拍摄一部宣传华蓥山的电视连续剧,以扩大其知名度,促进旅游业发展。傅晓阳在来岳池之前,曾与《魂荡华蓥——双枪老太婆前传》的作者傅德岷联系,准备改编他的著作,连合同都拟好了的,后因故双方意见不一没有达成协议。公司又与《双枪老太婆陈联诗自述》的作者林民涛、林雪联系,因作者以改编酬金20万元和选定导演为条件,协商未果。于是,傅晓阳另辟蹊径才到岳池。

剧本提纲讨论会后不久,老朽收到陈联诗的外孙林民涛、林雪寄来的另一部电视连续剧剧本提纲,声称将以《双枪老太婆陈联诗自述》为基调,筹备拍摄电视连续剧。我根据自己的浅见,提了些不成熟的建议与意见。可后来没有再听到下文。

2002年2月春节前夕,傅晓阳打电话说他要来探望老朽,我在电话上表示谢意之后,明确提出谢绝。他说还要与我签订一个协议,让我将《双枪老太婆的故事》的改编权、使用权等给予他们。当时我想到打造华蓥山,大力宣传我的家乡是好事,就对他们说,不用签订协议,你尽管拿去使用好了。我说我今后不会找你们的麻烦,更不会打官司。如若不相信,可把我说的话录下来,今后好作证。并且再三说了不找他们打官司的话。可他们还是按照商业程序运作,到岳池来与我签订了事先打印好了的《授权书》。

2003年2月13日,电视连续剧《双枪老太婆传奇》在华蓥市召开试片与新闻发布会,通知我参加,还有杨益言等也请了去,中央电视台派有记者出席。杨益言对记者再次谈及了双枪老太婆的原型人物问题,央视记者也采访过老朽。眼看电视剧《双枪老太婆传奇》就要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谁知却遇到了麻烦。

电视剧《双枪老太婆传奇》遇到两次大麻烦

我们在2003年春节前夕,正盼着收看电视连续剧《双枪老太婆传奇》,想过一个特别快乐的春节时,傅晓阳打来电话,说有人向央视写信告状,诬蔑电视剧丑化了革命先烈,说是将双枪老太婆拍摄成了“白发魔女”。于是,预告播出的电视宣布暂停。

原来在新闻发布会的次日,《华西都市报》发表了记者庞山岚、邱盛兰的文章《<双枪老太婆>引发侵权官司?各方说法不一》,三个小标题是:林民涛:静观事态发展;傅晓阳:不怕打官司;杨益言:双枪老太婆是艺术形象。

可能经过周旋,让审片人再次细看了电视剧的每个人物,特别是剧中女性,如主人公白坤洁及母亲,女游击队员秋玲、梁二嫂,县长千金杨丽雯,闵加林之母,红尘女子春研等,大约没发现有魔鬼般的面孔与行动,终于在2006年的春节前后由中央电视台播出《双》剧。听说后来有近50多个电视台相继播出,在全国的观众中产生过较大的反响。

傅晓阳也许还没有松过一口气,小说《魂荡华蓥——双枪老太婆前传》的作者又将他告上了法院。《重庆晨报》等媒体将消息报道了出来。一时先在重庆后遍及全国引来热议。

为了官司,傅晓阳带上律师陈天元又来到了岳池,将原告的起诉书及有关资料复印了一份给我。按照原告提出的十余条侵权,老朽翻遍所有的岳池地方史志及文史资料,一一与原告的指控找出了《双》剧的所有情节及其语言等,提出了依据。证明原告所有指控,被告都有据可查,并非抄袭,侵权一说不复存在。官司以《双》剧没有侵权告终。听到这个消息,笔都为傅晓阳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极短的尾声

《双》剧播出之后,一些电视台前往华蓥或岳池,拍摄革命传统教育的纪录片播放,先后有湖南电视台的邓婷,重庆电视台(三次)的周磊等人,老朽曾给他们带路作向导。

随着时间的流失,笔者与双枪老太婆的瓜葛渐渐少了。

2017年,省文联编辑出版《四川民间文化大典》,市文联安排老朽提供补充条目内容,笔者搜集整理26条,其中为“民间故事”类报送双枪老太婆的故事三则:双枪惊敌、测字攻心、惩恶除害。

2018年7月,市委宣传部编辑出版《小平故里广安百问》一书,安排老朽提供条目《<红岩>中的双枪老太婆原型是谁?》。想必此书早已经与读者见面。(2019.4.24撰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