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前300国内认可度(QS的亚洲排行的公信力何在)

11月25日,全球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Quacquarelli Symonds)发布了2021年度的亚洲大学排行,一直被QS“宠幸”的新加坡国立大学这次又当仁不让地排到了亚洲的头把交椅,而第二到第七名的位置却让网友们五味杂陈,清华大学、南洋理工、香港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这样捋下来竟让人感觉有哪里不对?

吃瓜群众一直喜闻乐见“北清”还是“清北”的多年纠缠,这什么时候北大竟然出溜到全国老四的位置?不要说是北大校友,笔者也是一脸黑线,为了一探究竟,笔者决定对照着所谓的“标准”、结合着QS自己家过往的排行来说道说道。

笔者从QS官网上下载了清华、浙大、复旦、北大的分项数据,打分一共有十项。

qs前300国内认可度(QS的亚洲排行的公信力何在)(1)

前面五项可以视为一个大类,这个大类从学术角度分成了“学术声誉”“雇主声誉”“篇均引用”“人均论文数”和“教师博士”,其中前两项北大都是第一名,第三项“篇均引用”以97.9略逊于复旦大学98.23,然而后面两项北大可是被“拉了胯”,人均论文数58.41名列倒数第二,教师博士比例数66.13名落孙山,倒数第一!

Excuese me?北大人均论文数得分竟然这么低?笔者又查阅了ScienceDirect2019全年的发文情况,我们拿这个数据与QS官网的教师人数数据来测算一下四校的人均论文数量,北大人均发表0.67篇国际论文,略高于大清的人均0.62篇,但在QS亚洲排行这项指标得分却比大清少了24.6分,5%的权重啊!仅这一项就比大清低了1.23分(总分比大清低1.87分),尽管QS并没有公布该项指标的具体测算办法,但是就分项数据来看,北大人均发文数得分这么低还是应该推敲推敲。

qs前300国内认可度(QS的亚洲排行的公信力何在)(2)

表2 QS亚洲排名与ScienceDirecet(2019)综合排名

再说“博士教师比例数”这一项。呵呵,堂堂的京师大学堂竟然在四校里倒数第一,合着北大老师里面博士比例最少?在北大当老师这么容易怎么感觉有点飘?再来查阅下《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情况统计资料汇编》,笔者发现这里面北大博士教师的比例是84.7%,跟清华一样,比复旦略高!然而这一项上北大的得分竟然比大清少了33分,结合QS亚洲大学排名表里这5%的权重,呵呵,北大又被隔壁甩了一条街,而且不仅比清华低了1.66分,比浙大也低了1.69分。好吧,啥都不说了,咱这硕士毕业的有决心有志气要让北大给咱一个tenure-track!

qs前300国内认可度(QS的亚洲排行的公信力何在)(3)

表3 《教育部直属高校2017年基本情况统计资料汇编》

再看后面五项的数据,后面五项笔者之所以给它们归为一大类是它们都是国际交流方面的,分别是“国际员工”“国际学生”“出境交换生”“入境交换生”“国际研究合作网络”,好的,这五项打分大家可以看表格,这几所学校的分项分互有高下,但有一项清北都特别的低,就是入境交换生,清华得了56.23,北大得了77.46,浙大100!复旦99.9!这四所学校笔者可是都走过,要说清北双雄里面各种肤色的入境交换生比率要远远低过浙大复旦,那五道口附近的各种国际餐馆可能不答应!由于未能找到足够令人信服的其他可比数据,所以只能替两位老大哥呼唤下QS这项指标的来源。

QS怎么样也是号称全球前几位具有公信力的大学排行,然而自己人和自己人打架这种事可是让吃瓜群众看得一头雾水。

这次QS公布的2021年度亚洲大学排名和五个月前公布的2021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真的有很多出入!难道说,新冠肺炎疫情真的颠覆了一切?

让我们以亚洲排名第一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为基准,测算下各个高校在此次排名中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相对位置,并且将往年其与新国大的相对位置关系做对比,浙大、复旦和北大等高校在世界排名中与亚洲第一名的相对位置关系与本次亚洲排名相比刚好发生了逆转有木有?!翻译成人话就是,浙大和复旦在几个月前发布的2021年世界排名中还排在北大的后面,在亚洲大学排名中就排在了北大前面?这不是piapia的打脸是什么?QS你们先自己关起门来打好架再出来说道好伐?

qs前300国内认可度(QS的亚洲排行的公信力何在)(4)

qs前300国内认可度(QS的亚洲排行的公信力何在)(5)

表4 QS体系内几次排名位置对比和与其他知名世界大学排行榜的对比

吃瓜群众说有可能是这短短几个月,QS世界大学排名与亚洲大学排名的指标体系有变化?姑且不说因为这种主观的调整导致排名大变合理不合理,我们就直面差异,看看这种调整吃瓜群众是否都认同?

在笔者看来,亚洲大学排名的调整思路具有以下两项格外奇怪的地方:

第一就是指标调整上的主观臆测性。QS亚洲大学排行上特别强化了国际化的测算,占比之大划分之细让人深吸一口冷气!君不见日本大学的国际化水平普遍不高,然而,并不妨碍人家常常有诺奖,高质量输出的科研成果震撼全球呀!这份榜单前面几个大学里都没有日本啥事,笔者相信霓虹人可能不比笔者觉得排名智商税感人。

第二就是测算想上的标准模糊不清,科学性存疑。例如,在师比一项中加入“达到博士水平”的教员比例,这一标准与“获得博士学位”究竟有啥差别?根据教育部的数据,北大获得博士学位专职教员比例明显高于上交大,然而此项得分却相差十几分,让人怎么信服?QS宣称此项指标与生师比共同构成“展示机构对高质量教学承诺的情况”,而忽略教师对教学实际的投入与教学质量,单纯靠数字(还是可疑的数字)就表明了“高质量的承诺”,可真是滑稽可笑。再者,QS以往颇为推崇的,认为要占据“最高权重分配”的学术声誉调查占比下调10%,而提升雇主声誉调查等做法,QS并没有给群众们一个充分的理由。

好了,国内这几所高校比来比去也没意思,吃瓜群众都看到了霓虹国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的落榜,这两所被公认为诺奖集中营的“世一大”分别排在15位和17位,而名不见经传的马来西亚大学和高丽大学排到了第9位和第10位,想想当年同班学霸小哥哥读硕士去了东大还踌躇满志的样子笔者就好想笑好伐!去马来西亚大学读书不香吗?人家这排名可是远高东大的哼。

费了好大心力去比数据笔者自己都觉得大脑有点刻板至极,咱也知道,这么翻天覆地的剧烈调整可能和指标体系调整有关系,但是这调整中加入了很多主观性质的因素,一些新增项和比重项对大学办学水平的衡量并没有任何帮助。虽然咱也不敢说这排名榜单有没有商业成分注水成分在里面,但至少主客观的感觉都是学术指标占比过低了,这样的结果与公众认知和其他权威排名甚至QS自己家的世界排行都有较大出入,QS家这次可是要深陷人民群众的口水战之中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