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十首经典诗句(一首苏幕遮写尽乡愁)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

欢迎关注槐序,这里有最美古诗词

…..

范仲淹的十首经典诗句(一首苏幕遮写尽乡愁)(1)

- 范文正公 · 文人楷模 -

在《水浒传》第一回中,讲述了宋仁宗嘉祐三年,京师出现瘟疫,于是范仲淹上书奏请朝廷派人去龙虎山请张真人驱疫,后太尉洪信被委以重任前往。

可就在洪信不听劝阻,打开上清宫“伏魔之殿”时,放走了殿内镇压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梁山泊一百单八将。

但实际上,范仲淹早在1052年就于徐州病逝了,而嘉祐三年为1058年。

由此可见,古人对待历史也并不严谨。

我们现在回顾900多年前的往事,只能根据现存资料相互比对,采用最可信的部分,尽量客观公正地去评价一个人。

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自网络发达以后,信息交叉总会存在一些谬传,为了达到博人眼球的目的。

范仲淹的十首经典诗句(一首苏幕遮写尽乡愁)(2)

首先这是我们自欺欺人,另外历史是严肃的,不容篡改和扭曲。

就像李白在诗中所写: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后人跃于纸上的谈资,谁也不希望我们今天经历的一切,在多年后成为谁笔下的讹传。

范仲淹,官宦人家之后,两岁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后母亲改嫁淄州长山人朱文翰,范仲淹遂更名朱说(yuè)。

23岁时,范仲淹得知身世后离家出走,前往南都应天府投师于戚同文门下,数年寒窗苦读后,已通晓儒家经典要义,心中对未来也有了展望。

所以你看,英雄向来不问出处,优秀的人到哪里都优秀。

范仲淹的十首经典诗句(一首苏幕遮写尽乡愁)(3)

27岁时,范仲淹中进士,任广德军司理参军,因有了朝廷俸禄,便把母亲接过来奉养,两年后再升官,复宗归本,叫回原名。

当时晏殊正知应天府,闻范仲淹为官清廉正直,为人勤勉律己之名,便把他招致自己的麾下,收为门生,又推荐给了宰相王曾,故范仲淹很快就被召至京师。

在京期间,他多次谏言仁宗,但当时是章献太后把持朝政,所以他又上书太后,屡屡直言。可官职卑微,并没有得到重视,所以他自请出朝,任河中府通判,转任陈州。

在地方为官期间,范仲淹依旧不断给仁宗写奏折,虽未被采纳,但已经给仁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待太后驾崩后,仁宗亲政,范仲淹被召回朝,委以重任。

是年,天下大旱,蝗灾蔓延,为了安定民心,范仲淹再次上书恳请朝廷赈灾,但仁宗未予理会。范仲淹被逼急了,当面质问仁宗:若宫中停食半日,陛下该当如何?

就这样,刚刚回京的范仲淹就被派去赈灾了,再回朝时还带回了一把野草,告诉仁宗和朝臣,百姓吃的就是这个。从那以后,仁宗下令六宫贵戚戒除骄奢之风。

范仲淹的十首经典诗句(一首苏幕遮写尽乡愁)(4)

公元1033年,郭皇后误伤仁宗,宰相吕夷简因与皇后有隙,建议废后,范仲淹携重臣跪伏垂拱殿外,请求仁宗三思。于是第二天,范仲淹便被外放睦州,苏州水患时,范仲淹又被派去治水,因立功而还朝。

起起伏伏,范仲淹已经47岁了,当时北宋已经积贫积弱,再不改革将举步维艰,所以他和欧阳修、富弼、韩琦等人一起推动了新政。

可是革新仅仅维持一年多,朝廷内因党争问题,再次把范仲淹贬出京师,当时梅尧臣还作文《灵乌赋》力劝范仲淹少说话、少管闲事,范仲淹回作《灵乌赋》,直言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就是因为有这样的豪气和魄力,后来西夏李元昊举兵时,他才能洞察实情,历经5年时间,让李元昊向宋俯首称臣。

范仲淹的十首经典诗句(一首苏幕遮写尽乡愁)(5)

遗憾的是,后来司马光因不满王安石,又将士兵们用生命夺取的土地,无偿送还给了西夏。

所以后人皆评:司马光为文人误国的典型,北宋实亡于司马光。

因立有奇功,仁宗有意擢范仲淹为宰相,但范仲淹推辞不就,认为不可越章行事,仍为参知政事(预宰相事务),并再次推动了改革,不过最终仍因朋党问题宣告失败。

于是,他再次被贬,去往邓州,正是在那里,范仲淹建立了花洲书院,留下了千古美名。

范仲淹的很多作品,也都是作于邓州,如是著名的《岳阳楼记》。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则是他仅存五首词中的一首,同样是千古经典。

范仲淹的十首经典诗句(一首苏幕遮写尽乡愁)(6)

- 诗词赏析 -

..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出自范仲淹的《苏幕遮 · 怀旧》

这首词为范仲淹任陕西四路宣抚使,抵御西夏军事时所作,当时他亲自挂帅,上阵指挥退敌,又因布置得当,而令李元昊降宋。

身处疆场,纵马驰骋,最怀念的还是家乡,故作词抒怀。

词牌虽属“婉约派”,但笔锋却丝毫不逊于豪放词,所以誉之为“大笔振迅”之作。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成千古绝唱。

范仲淹的十首经典诗句(一首苏幕遮写尽乡愁)(7)

诗词大意可解为:

碧空白云,黄叶飘零,天边的秋色于苍穹相连,烟波浩渺,弥漫着丝丝寒意。远山处,夕阳铺陈在江水之上,水天一色,芳草不解人的思乡之苦,无边无际地向暮色里外延伸;

默默思乡,黯然神伤,羁旅之人的愁思无处排解,每天夜里除非遇见美梦,才能多睡一会。当明月悬挂之时,不敢独自倚靠欣赏,只能借酒浇愁,最后化作相思泪。

如果这首词不是作于沙场之上,这当是一首极美的秋景词,但因为身处军营,枕戈待旦,反而多了一些悲凉肃穆之情。

时值深秋,黄叶飘落,寒烟浩渺,秋水共长天一色,可心中愁思不断,只能以酒助眠,却化腮边相思泪。

范仲淹虽没有入选“唐宋八大家”,但他的散文亦是相当出色,亦如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的十首经典诗句(一首苏幕遮写尽乡愁)(8)

同样,范仲淹的诗词成就也不低,脍炙人口之作俯拾皆是,像我们耳熟能详的《江上渔者》《渔家傲》《御街行·秋日怀旧》《野色》等,都是千古名篇,经典中的经典。

自然,最重要的还是他的为人,品格高尚、刚直不阿,为世人所敬重。

他过世后,仁宗亲自题写 “褒贤之碑”,加赠兵部尚书,谥号“文正”。后屡次加赠为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追封楚国公。

宋钦宗时,又“褒赠近世名臣”,特赠范仲淹为魏国公。

到清康熙帝时,还颁诏“以宋臣范仲淹从祀孔庙”,称“先儒范子”,允其从祀于历代帝王庙。

故,后人皆称呼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 END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