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爱的能力有何理解(怎样区分爱的欲望和爱的能力)

“欲望”这个词在词典中的解释是:由人的本性产生的,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对爱的能力有何理解?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对爱的能力有何理解(怎样区分爱的欲望和爱的能力)

对爱的能力有何理解

“欲望”这个词在词典中的解释是:由人的本性产生的,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

佛经里也说: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来独往。欲望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原始本能,是对外界的渴望,是满足自我的需求。

父母对子女同样也有这种与生俱来的“爱的欲望”。

比如有的父母生孩子是为了给自己养老,老话里也说“养儿防老”;有人生孩子是为了让自己的理想情怀在孩子身上延续;有的希望孩子升官发财,拓宽家庭经济来源,改善物质生活……凡此种种“为自己”而着想的理由,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的“欲望”。因为欲望本身的含义就是要满足“自我”的需求。

但是父母对子女的"欲望",却往往披着一层面纱,他的名字叫"为了孩子"。

的确,把自己的欲望嫁接在孩子身上,有时确实难以区分到底是孩子的需求还是自己的欲望。

比如高中分文理科的时候,很多父母都会认为:学理科更好找工作,社会需求量大,于是便不顾及孩子更适合学文科还是理科。

有的孩子选择学习艺术,仅仅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佳,没有办法参加正常的文化课考试。

这样的选择或源自于家长的欲望,或迫于选择的无奈,说白了只是来自于生存本能的欲望,并不一定是源自于孩子内心里更高境界的对理想目标的追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如果孩子违背自身理想,而被强行满足家长的欲望,不知道将来的路能走多远,又有多少违心的未来在等待着他。于是造就出了一个流行的词——“学习工具”。

这就是父母爱的欲望在子女身上体现的结果。


爱的欲望人人都有,但爱的能力却各个不同。欲望与生俱来,能力却需要后天不断地培养提升。

能力不是单一的层面,而是多个层面的组合。比如尊重他人的能力、控制情绪的能力、正确表达的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共情的能力,等等。

有些父母爱孩子却不能尊重孩子。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就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可以随意打骂,随意为他做主。


幼儿园里的一位家长,被另外一位家长告状,说他的孩子欺负自己家孩子。那位家长听到告状后的表现十分令人惊讶,竟然当着另外一位家长的面,粗暴地痛打自己的孩子,周围家长都看不过去了,但是谁劝阻都没有用,他是故意用这种方式在对方家长面前表现“教育”的姿态。

殊不知,从小不被父母尊重的孩子,自尊的底线也非常低。女明星郑爽从小受到同学欺负,事后才哭着说:“我不知道这种行为是欺负人”。由于家庭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她成年之后情感也比较冷漠,最终因代孕事件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被广电彻底封杀。

在家庭里不受尊重,其实是撼动了孩子自尊的底线。不受尊重的孩子对别人的尊重往往没有什么感受力,也不大会懂得尊重别人。

所以爱孩子一定要尊重孩子,尊重是爱的能力中很重要的一层。

此外,控制情绪等能力也同样一样都不能少,其中的道理无需赘述。总之是什么样的教育就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爱的欲望和爱的能力共存于同一个人身上,但如果没有后天的修养和提升,欲望的影响力一定大于能力,因为欲望与生俱来,无需后天的培养,而能力却需要不断克服自我的需求,抛开自我欲望,代之以智慧和勇气。

当欲望和能力共同产生作用时,很显然,拥有爱的能力的父母,能够更好地帮助到孩子,而欲望炙盛的父母反而会成为而孩子成长的羁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