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分熟的牛排会很好吃(浅谈你吃过八分熟)

导读:文化是一个不断交流的过程,智慧、交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之根本所在。

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去吃牛排点“八分熟”,被提醒没有而感到尴尬?其实你完全没有必要尴尬,可以明确告诉他:现在牛排是有八分熟的。

几分熟的牛排会很好吃(浅谈你吃过八分熟)(1)

众所周知,牛排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当时作为王公贵族们的高级肉品,牛排被赋予了“高贵”以彰显主人的身份。到了十八世纪,英国成为著名的牛肉食用大国,随着“日不落”大旗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牛排也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牛排引入我国也是在1840年满清政府无能输掉了鸦片战争后,伴随着“福寿膏”一起广泛普及的。没错,在当时的社会吃着牛排、喝着红酒、抽着大烟,是“贵族”们最时尚的爱好。从某种意义上说,牛排在我国的发展史也折射出中华民族的血泪史。

几分熟的牛排会很好吃(浅谈你吃过八分熟)(2)

现抛开历史层面不说,单从西方对牛排熟读的定义有以下八个层次:Raw(生的),Blue(近生的),Rare(带红的),Medium-Rare(可见红肉的),Medium(中等熟的),Medium-Well(略微见红的),Well-Done(全熟的),Overcooked(熟透的)。因为翻译过来比较拗口,也难以记住,正好“Medium”又对应“五成”的意思,“Raw”、“Blue”和“Overcooked”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市场,“四”又是我们比较忌讳的数字,于是“一成”、“三成”、“五成”、“七成”和“全熟”分别对应:“Rare”、“Medium-Rare”,“Medium”,“Medium-Well”,“Well-Done”就应运而生了。这完全不包含任何所谓的“高雅成分”,只是为了推广牛排更方便让国人记住而已。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我国第一家西餐厅,始于1885年广州的“太平馆”看看,里面有相关记载。

几分熟的牛排会很好吃(浅谈你吃过八分熟)(3)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国人对牛排熟度方面不再仅仅局限于“一、三、五、七”四个选择,大家对口感有了更高的追求,于是也就产生了“六层熟”和“八层熟”两种要求。以太平馆为例,如果你第一次去吃又不是会员,要求点“六层熟”或“八层熟”的话,服务员会明确告知你“六层熟”是指“红肉带点血的”,“八层熟”是指“红肉几乎不可见的”。口感方面这两者的差别也很大,笔者更喜欢“六层熟”的,因为不像“五层熟”那样带血而难以下咽,吃起来又鲜嫩多汁;当然如果你晕血的话,就可以点“八层熟”的,口感好也有嚼劲,没有全熟那么难吃。不过因为习惯和风俗原因,每一个地方的定义可能都不一样,笔者没有到北京、上海的西餐厅尝试过。当然,如果是在一些商场或者快餐店吃牛排,确实没有八层熟牛排,因为都是用烤箱烤出来的,只能做到“基本熟了”、“大部分熟了”和“全熟了”三种选择,即使“三层熟”他们也是无法做到的。总之,对于服务行业来说,顾客就是上帝,想吃什么口感的牛排事先和服务员沟通好就可以了。在笔者看来,这完全没有什么“尴尬”的成分可言。

最后,笔者想说:文化是一个不断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以我们智慧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融合西方文化,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为我们所用,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之根本所在。

几分熟的牛排会很好吃(浅谈你吃过八分熟)(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