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序放大版讲解(兰亭序只是一张涂改多次的草稿)

普通人写书法作品,第二遍往往要好于第一遍。而书法高手却不是这样的,王羲之当年写兰亭序时,是在喝醉的情况下,随意打的一张草稿,中间还涂改了多次。

王羲之醒酒后,感觉有点潦草,因此想认认真真再写一篇,却怎么也无法超越这张草稿兰亭序的书法水平,写了好几遍也是如此。

王羲之兰亭序放大版讲解(兰亭序只是一张涂改多次的草稿)(1)

中间有很多涂改的兰亭序

为什么王羲之不认真写的兰亭序草稿无法超越,王羲之认真了反而写不好了?

手不熟,是我们普通人写书法遇到的最大问题。写第二遍能写好,是因为比第一遍手熟了,认真一点就会写得更好。

而对于王羲之这类书法一等一的高手来说,手熟已经不成问题,写字信手拈来几乎不用过脑子。高手的书法作品是用来表达内心的,单靠手熟就不行了。

醒酒后的王羲之再写兰亭序,心境变了,地点变了,目的变了(只是想认真一点),这时他写出的兰亭序的神采肯定与原来大相径庭。

所以王羲之越想认真写却写不好了,心境变了,写出作品的神采也就变了,无法超越原草稿也是理所当然了。

王羲之兰亭序放大版讲解(兰亭序只是一张涂改多次的草稿)(2)

这怀抱散的

书法高手写出好作品的条件是什么?蔡邕说了两个条件,解释透彻!

蔡邕在《笔论》中说,欲书先散怀抱。其中包括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欲书”,第二个条件是“先散怀抱”。

这就是书法高手出好作品的两个先决条件,王羲之也不例外。

先说第一个条件“欲书”。“欲”是突然有兴趣想写一幅书法作品,没有任何强迫。王羲之酒醒后想再写兰亭序,就有点强迫自己的意思——想写认真点,所以在这一点上就无法超越醉酒时写的兰亭序。

王羲之兰亭序放大版讲解(兰亭序只是一张涂改多次的草稿)(3)

蔡邕

再说第二个条件“先散怀抱”。光有上面提到的“欲”了还不行,还得“散怀抱”——抛开一切杂念,充分释放自己的潜意识,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意在笔先”。

醉酒时的王羲之肯定是“散怀抱”的——恣意忘情,这时写出的书法作品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达到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而酒醒后的王羲之,危襟正坐,小心翼翼,强迫自己写认真点,这样写出的兰亭序表达的内心是无法与散怀抱时写的兰亭序相比的,自然也是无法超越的。

结束语:

对普通人的书法来讲,手熟不熟是个最大问题,这与我们平时练得少有关,所以写第二遍会比第一遍好,手熟了嘛。

而对书法高手来说,比如王羲之,要出好作品光靠手熟不行了,还要看散没散怀抱——散怀抱是随机的,不是你想散就能散的。

​书法层次不一样遇到的问题也不一样,对于普通人就算你能散怀抱了,手写不熟还是白瞎。

原创作者:墨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