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分析)

代表汉乐府民歌最高成就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是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中的一座高峰,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爱情悲剧,极具高度的典型意义。他们的爱情故事一直感染着后人,其悲剧结局让人唏嘘不已;焦、刘都是在那个制度下的受害者。即使是作为那个社会中具有一切传统美德的刘兰芝,依然逃脱不了自尽的悲剧命运。毁了他们的爱情的正是这种无情冷酷的封建制度和专制的封建礼教。焦仲卿、刘兰芝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其他的选择,要么屈服,要么死亡。

如何看待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分析)(1)

一、受封建家长制度、封建礼教的迫害

1.焦母逼儿子休妻

刘兰芝是封建制度下完美的妇女代表,具有封建传统美德的女子。她相貌出众,年轻貌美,品行端正。对待爱情,她专一、执着。她不但有着无与伦比的外在美,同时也兼具无可挑剔的内在美。尽管嫁入焦家才短短两三年(“共事二三年”),但是她对小姑的感情却很深,临别时真情流露(“却与小姑别,泪落连如子”)。“初七及下久,嬉戏莫相忘’的叮咛可以看出,对小姑子的疼爱发自肺腑,感人至深。但是这样具有良好品质、德才兼备的女神,不但没有赢得婆婆的好感,反而加速了她的悲剧命运。

其丈夫焦仲卿是封建知识分子的代表,他对贤惠貌美的妻子刘兰芝至情至深,从“愿得一心人,白首不分离”的爱情信念,到面对以焦母为代表的封建家长要拆散他们夫妻,逼他休妻,更是以介绍貌美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的女孩秦罗敷来威逼利诱,可是焦仲卿对妻子的爱始终坚贞不渝,丝毫不为所动,他只想要他与妻子如磐石般的爱情。先是恳求焦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而后长跪乞求:“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面对母亲的顽固态度和固执,他无能为力,唯有伤心,在心爱的妻子面前,他伤心落泪,话不成语(“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当听到兰芝投河溺亡的消息后,他“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最后用自己的生命追随刘氏到阴间相会,在阴间与挚爱的妻子相濡以沫。

如何看待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分析)(2)

2.兄长逼婚

虽非丈夫本意而被婆婆逼迫休弃的兰芝郁郁寡欢地回到娘家,自觉颜面无存。与丈夫焦仲卿分别前的约定和誓言,对那份坚定爱情的期盼是她活下去的动力。直到县令、太守家遣媒人上门为儿子求婚,加速了兰芝生命的陨落。

先是县令遣媒人上门为儿子求婚,兰芝毅然拒绝;几日后太守家的遣媒人上门求婚,兰芝依然不为所动,仍然拒绝,面对着县令、太守两家的求婚,兰芝一点没有动。可是,在古代,女子必须遵循许多戒条,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兰芝的父亲已逝,那么长兄为大,刘兰芝兄长在家里具有绝对的支配地位,就是家庭的“当家人”,兰芝被休弃住在娘家,尽管她不愿意答应太守家的求婚,可是封建礼教中的“三从四德”让她无法无法拒绝兄长的安排和决定,在答应求婚的同时,她在心里已抱着必死的决心。

如何看待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分析)(3)

二、被焦母以“无后”封建思想为借口而毒害

《礼记·本命》明确规定: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意思是说:休妻需要满足其中一条:不孝顺父母,没有子嗣,品行不好,有严重疾病;爱闲谈非议,善妒和偷盗。贤惠的兰芝就有“七去”中的“无子去”,嫁到焦家后两三年都没有生育,使本就不喜欢她的焦母找到了理由和借口让儿子休妻,因为在宗法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最讲究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以这个理由休妻堂而皇之。

刘兰芝婚后不育,致使焦家面临绝嗣的危险。焦母对她更加的厌恶嫌弃,因而兰芝最终被休弃在所难免。其实,这只是焦母让儿子休妻的其中一条理由。面对着一位对封建礼教循规蹈矩的儿媳,焦母要儿子休妻必须要拿得出正当的理由,而兰芝的不孕不育恰恰就是最好的理由。其实他们二人结婚的时间并不长,此时兰芝的年龄不过二十来岁,况且婚后有许多人好多年才生育的现象司空见惯,据此就武断的认为她今后不会再生育是不合情理的,兰芝的不孕不育本无可指责,可是对一个本来就看她不顺眼的婆婆来说这就是不可饶恕的罪过。

我们都知道,女方的不育不孕并非女方一人的事,不能生育的原因也极有可能在男方身上。但是,在那个封建年代,一旦女方晚点怀孕,或者不育不孕,所有的人都只会把原因归咎为女方。刘兰芝完全无法辩驳。

如何看待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分析)(4)

三、 焦母畸形的心理

前面我们说到,刘兰芝是一位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知书达礼,女神一样的女子,对小姑子是发自内心的疼爱,对婆婆是尽心尽责地侍奉,在夫家没有任何的过失和罪过,可焦母为何定要自己的儿子休掉她?真正的原因在于,恰恰是兰芝的优秀和美丽让焦仲卿对她爱得深沉,爱得痴迷,这让有着畸形心理的焦母无比嫉妒和仇恨,她觉得儿子是自己的唯一,兰芝抢了她唯一儿子对她的爱。焦母怒火中烧,从她让儿子休妻,可是焦仲卿却不愿意,看到儿子为兰芝说情,焦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当兰芝上堂拜别焦母时,焦母不但冷酷无情的面对,甚至“怒不止”,可以看出,焦母不休刘氏誓不罢休。

焦仲卿和刘兰芝两人结婚时间不长,但却非常恩爱。纵览全诗,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恩爱体现在:虽已结婚两三年但却犹如新婚燕尔(“共事二三年”“始而未为久”)。面对焦母的逼迫,说出“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被迫离别时,他们“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让人伤感,让人同情。

如何看待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分析)(5)

他们之间的爱是那么的情真意切、信誓旦旦,后人所追求的爱情莫过于此,坚如磐石的爱情(“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如此坚贞的爱情,任是谁都感动,可是却偏偏遭到了焦母的嫉妒。为了自己的痴心爱人,为了守护这份坚贞的爱情,两人相约共赴黄泉(“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

焦母其实也是封建制度下是受害者。丈夫早逝,独自一个人将儿子抚养长大,更是与唯一的儿子相依为命,可以说,她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儿子,儿子就是她的一切。可是自从儿媳兰芝过门后,与自己相依为命的独子却与儿媳恩爱有加,这可能造成与焦母相处的时间变得少了,更是大大削弱了母亲在儿子心目中的重要性,这让她产生一种失落感,孤独感、这种油然而生的焦虑,让焦母心中不是滋味,理所当然的把这一切归咎于儿媳对儿子的狐媚吸引,认为是儿媳把儿子从自己身边生生抢走了。于是自然而然地迁怒于儿媳,觉得儿媳兰芝“失恩义”,“此妇无礼节,举动自由”,让自己“大不悦”。

这就是(“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知书达理,勤劳能干而又谨奉孝道,虽尽心侍奉婆婆而又失宠于婆婆,具有传统美德的刘兰芝终遭休弃的真正原因。

如何看待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分析)(6)

四、焦、刘的悲剧结局不可避免

焦、刘两人是一对恩爱的夫妻,他们期望这份爱情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现实是残酷的,即使他们彼此相爱,遵守法度,方方面面都无可挑剔和指责,依然难逃悲剧的命运。

女方刘兰芝,被遣回娘家后,面对县令家、太守家为儿子的求婚,她的反抗表现为毅然拒绝,当被兄长逼迫嫁给太守家,她表面答应,实则决心一死赴之。新婚当天,她投河自尽,用自己的死来反抗这黑暗的封建社会。

男方焦仲卿,面对母亲无故地逼他休妻,他先是表明自己对妻子的爱,如果定要我休妻,我愿意与她“黄泉共为友”,通过自己的态度希望能改变母亲的决定。但焦母不为所动,更是以介绍貌美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的女孩秦罗敷来威逼利诱,然后焦仲卿长跪乞求:“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面对母亲的顽固态度和固执,他用自己的行为来反抗。当听到心爱的人——兰芝投河溺亡的消息后,他“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最后用自己的生命追随妻子到阴间相会,在阴间与挚爱的妻子相濡以沫。

如何看待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分析)(7)

《孔雀东南飞》,让人感动,感动于刘兰芝、焦仲卿执着纯真的爱情;诗中坚如磐石的爱情(“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从古代到当代,一直都是世人所追求的最美好的,最崇高的爱情。透过诗句本身,我们在感动的同时,能够从刘兰芳和焦仲卿的悲剧中,真真切切地体会到,那种被逼无奈、生不逢时的哀怨。比起他们所处的时代,无疑我们是幸福的。作为生活在当代的幸福的我们,也有人不懂和不能体会这种幸福,因为金钱最大是很多人的信念,有人说“宁愿坐在宝马上哭,也不要坐在自行车上笑”,这种赤裸裸的金钱观、价值观,有人赞同有人诟病,我们应该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对待爱情和处理好爱情与金钱的关系,而不是为了其他的物质利益降低了爱情的温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