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最后一天的生活(慈禧的最后一天)

这一天,一个老人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床边站着四个人——庆亲王、醇亲王、袁世凯还有溥仪。

这个老人就是慈禧老佛爷。

此时此刻的她,已经在弥留之际了。可是她的头脑依旧清醒,对帝国的未来做着清晰的任命和安排。

很快,光绪皇帝驾崩了。这时候的慈禧,虽然也命在旦夕,可是仍在榻上安排着光绪皇帝的身后之事,同样是在这一天,慈禧颁布了一道重要的懿旨:

“现予病势危笃恐将不起。嗣后军国政事均由摄政王裁定。遇有重大事件,必须请皇太后 (光绪的皇后隆裕)懿旨者,由摄政王面请施行。”

而在这天17点(未正三刻),慈禧也闭上眼睛,穿上了寿衣。

关于光绪之死,大家持有两种观点:第一是认为光绪之死只是一种突发事件,与慈禧没有什么关系;第二,光绪就是被慈禧害死的,而慈禧临死前的种种安排,只是她提前准备的结果。

关于光绪之死,大家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光绪之死是突发事件,另一种则认为光绪死于慈禧之手

不过关于第一种观点,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等机构的联合调查下,已经得出了一个结论:光绪皇帝之所以驾崩,是因为急性肠胃型砒霜中毒。

经此结论,我们可以排除第一种可能,判其为人为。

那么我们为什么可以判断此为慈禧所为呢?

其实这里有一个疑点,那就是慈禧临死前曾下达过一道懿旨:立溥仪为嗣皇帝,命醇亲王载沣为监国。

可是早在光绪死之前的两天,溥仪就已经被召进宫了。也就是说,光绪还没死,慈禧就提前把未来这个“嗣皇帝”召来了。

因此很有可能,光绪之死,慈禧提前是知情的。

由此可见,光绪与慈禧先后之死,背后必有蹊跷,而这与慈禧对后事的安排,恐怕也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慈禧最后一天的生活(慈禧的最后一天)(1)

慈禧虽然处于弥留之际,打她的头脑依旧清醒,对帝国的未来做着清晰的任命和安排

一.精密的政治图画

对于慈禧,我们一直以来有一个误解,那就是慈禧是一个纯粹自私的政客。不错,慈禧是一个私心很重的人,不过她对大清国的未来,也有一定的考虑。

其实在戊戌变法的时候,由于慈禧对“帝党”的坚决打压,使得光绪的政治势力已经几乎绝迹。而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慈禧这边的政治羽翼也被拔得所剩无多。

可是与此同时,当时的袁世凯却因为韬光养晦,成为了威胁朝廷的一股政治军事势力。让光绪这么个光杆司令应付这种局面,真的可能吗?

而慈禧的一系列操作,却丝丝入扣,切准了朝廷的命脉。既然朝廷中存在着各方势力,那便不能由光杆司令光绪独撑局面。

可是溥仪只是个孩子啊,他能比光绪更有根基么?有,他的父亲——摄政王载沣,就是慈禧给他安排的保护伞。

如果没有载沣,直接威胁溥仪帝位的,便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军机大臣庆亲王。可是把载沣提到摄政王这个高位,庆亲王也拿他没有办法,同时由于庆亲王又有很大的势力,摄政王也奈何不得庆亲王。

可是毕竟载沣摄政王的位置处于诸王之首,若挟着小皇帝大肆号令群臣,岂不是个威胁?慈禧还留了一步棋——隆裕太后。慈禧懿旨规定,摄政王的诸多决策,还必须经由隆裕皇后的懿旨。

摄政王载沣的位置虽然处于诸王之首,却受着各方力量的牵制,无法肆无忌惮。

不过隆裕太后只是牵制载沣的棋子,政事上不能真的让她当家。慈禧离世当天起草懿旨时,便说过这么一句话:“几次垂帘听政,是因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这句话说的看似是自己,其实是指隆裕太后。她并不希望隆裕太后真的走到当家的位置,所以在慈禧的懿旨中才说,大事由摄政王裁定。换句话说,隆裕太后最多只有否决权,却没有决定权。

如此一幅朝廷中各方均衡,相对平稳的政治图画便由慈禧清晰地勾勒了出来。虽然清政府没过几年便灭亡了,但这临死前的政治安排,还是令人叹为观止。

二.慈禧对光绪的深切忌惮

当然,慈禧的这一系列政治安排,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私心——对光绪的忌惮。

光绪刚降生不久,便被慈禧作为政治傀儡扶持为皇帝,可是光绪虽不似同治那般桀骜不驯,但也不让慈禧省心。尤其在光绪搞出戊戌变法之后,更是惹出一大堆麻烦,甚至危及到了慈禧的地位。

慈禧最后一天的生活(慈禧的最后一天)(2)

同治帝没有作为傀儡的自觉,光绪帝对慈禧而言,则也不是省油的灯

于是慈禧就把光绪囚禁到了瀛台。这期间,他百无聊赖,倒是对一门手艺产生了兴趣——修钟表。

不过哪怕在瀛台里修钟表,慈禧也是不乐意的——由于戊戌变法之事,她已经产生了废掉他另立新皇的意思。

可是这时候,令慈禧心烦的事情出现了。原来各个国家都来“干涉内政”,纷纷询问为何不让光绪主政。

慈禧对外的表达一概是:皇帝病了,没法主政。

可是洋人们便“好心”派来医生们过来,美其名曰“探病”。

实际上,洋人一直对光绪是更加友好的,因为透过戊戌变法,洋人起码从光绪身上看到了一丝开明创新的痕迹,慈禧相对而言便太守旧了。

况且光绪还年轻,可利用的时间还有一大把,所以洋人们对光绪的病情自然十分“关心”。

不过面对洋人探病的请求,慈禧却统统拒绝了,硬要用本国的太医给光绪瞧病。

瞧来瞧去,还真的瞧出来一大堆“病”来。直到1908年,光绪一场感冒,真的一病不起,最终在慈禧去世的前一天离世了。

毫无疑问,1908年光绪的病一定是真的,但这病的来头,恐怕和太医之前瞧出的一大堆“病”没有什么联系。至于光绪的医案,当中其实含了不少的水分。

慈禧最后一天的生活(慈禧的最后一天)(3)

光绪的病像是一步步加重的,似乎并没有中毒的迹象——不过这一点却和我国专家“砒霜中毒”的结论完全不符

根据医案,我们能看到光绪的病像是一步步加重的,似乎并没有中毒的迹象——不过这一点却和我国专家“砒霜中毒”的结论完全不符。

实际上,光绪的这些所谓“医案”完全可以伪造一个出来。什么意思呢?其实光绪的治疗过程,慈禧太后一直很关心,而且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慈禧最亲信的大臣奕劻把关。

慈禧给光绪找的医生本身是没毛病的,是江苏巡抚送来的名医陈莲舫。不过真正有问题的是,医生为光绪诊病的过程。

医生诊病时,光绪像是哑巴了一样,不能给医生讲述病情,而是由慈禧代他来讲,光绪顶多应一两声。

所谓“望闻问切”,医生总应该瞧瞧光绪的舌苔之类的吧?可是这也不行,也得是太后讲述,医生只能给光绪诊诊脉。

医生给光绪瞧病时,连光绪的舌苔都不能瞧

在这整个过程中,光绪除了偶尔蹦出一两句话外,基本没他什么事,主角反而是慈禧。于是医生也只好根据慈禧的交代,提出一些治病之法,开几种药交上来。

如此诊病之法,能指望诊出什么名堂来呢?

至于光绪之死,早在1904年的时候,便有人预言了。这个人是清朝外务部右侍郎伍廷芳,他与日本公使内田康哉谈话时曾提到,光绪一定会死于慈禧太后之前。

慈禧最后一天的生活(慈禧的最后一天)(4)

右侍郎伍廷芳与日本公使内田康哉谈话时曾提到,光绪一定会死于慈禧太后之前

不过他给出的理由是,如果慈禧先死了,那些曾经围绕在慈禧太后身边的官员太监必然会遭殃。然而这个预言,认为未来谋害光绪的人会是官员太监,显然有偏离之处,毕竟官员太监不大可能脱离慈禧的力量做出此事。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人也曾指出了杀死光绪的阴谋,这个人就是陪侍光绪皇帝的翰林院侍读学士、 起居官恽毓鼎。

这位恽毓鼎的任务,是记录光绪的起居言行,而且著成了一部关于光绪帝的著作——《崇陵传信录》。

恽毓鼎的任务,是记录光绪的起居言行,而且著成了一部关于光绪帝的著作——《崇陵传信录》

这部传记曾记载了这么一件事——

在十月初十这个特殊的日子(慈禧的生日,光绪死前十一天)里,光绪曾带领百官去慈禧处请安。

这时的光绪,似乎身体还是相当康健的。因为他扶着太监的肩头起落身体活动筋骨,没有一点病恹恹的样子。

可是慈禧却拒绝面见皇帝与诸位大臣,并传下口谕:光绪已有病卧床,不必再见面了。

光绪一听此话,不禁冷汗直流,整个人呆在原地。光绪明明身体健康,慈禧却硬说他“有病卧床”,话中似乎含着一层杀机。

而这整个过程,都被他身旁的起居注官恽毓鼎记录下来了。

好,到这里我们的确可以确认,光绪是被慈禧杀的,可慈禧为什么一定要置光绪于死地呢?

这一点,还要从光绪这个“修表匠”说起。

自从光绪做了“修表匠”后,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竟然日积月累的,屋子里放了一堆钟表,而且钟表被修理得一个比一个完好。

慈禧最后一天的生活(慈禧的最后一天)(5)

光绪的钟表背后有着一个重要的含义——慈禧永远也赶不上光绪的时间。等光绪熬过慈禧之后,慈禧就遭殃了

有一天慈禧临时起意,想要来瞧瞧光绪,便走进了他这充满钟表的大屋子里。这钟表屋里的钟表各式各样,响声也五花八门,慈禧刚走进屋,忽然响起一阵此起彼伏的钟声,久久在慈禧的耳中回荡。

光绪手中的手表,意味着慈禧永远也赶不上光绪的时间。

听到这个声音,慈禧目光一闪,他仿佛能看到光绪在笑,是在嘲笑不久之后的她。没错,慈禧再厉害,也已经是老迈之躯,还能活多久呢?可是光绪还年轻啊,此刻光绪虽然是她的阶下之囚,可是等光绪熬过自己后,会怎么对待她呢?

这一刻,慈禧竟然有些害怕了。历史是由拥有话语权的人书写的,待光绪手握大权,想报复自己,可是太容易了。

三.慈禧毒死光绪的用意

其实慈禧对光绪的防范,不仅是因为担心自己死后之事。

实际上,慈禧当时未必想到自己会死,而且也不愿意死。证据是她立的皇帝是当时还只有三岁的溥仪。

很显然,溥仪这么年幼,是为了方便慈禧的控制,毕竟这一招已经不是慈禧第一次用了,而且立载沣为摄政王,而不是直接立他为皇帝,显然也是为了给自己垂帘听政划出了空间。

慈禧最后一天的生活(慈禧的最后一天)(6)

慈禧立载沣为摄政王,而不是直接立他为皇帝,显然也是为了给自己垂帘听政划出了空间

不过这时候又有一个问题,那既然要便于慈禧控制,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劲找个摄政王呢?其实这个问题也可以解释,那便是此事的慈禧恐怕已经发现自己年纪大了,对朝政的控制力已经比过去弱了,因此需要一个人辅政。

那么这种情况下,为何还要杀掉光绪,也就可以理解了。毕竟慈禧不能主持朝政的话,总不能把朝政交给光绪吧?就算他强行把光绪压下去,全国各地还是有大量保皇派,处理起这些人势必非常麻烦,甚至出现戊戌变法时维新派意图劫持自己之事。

慈禧现在不如以往了,对此事只会更加警觉。历史上这样的事并非第一次出现,如武则天年迈之时,下面的大臣便趁她对朝廷控制力减弱,逼得武则天将李显立为皇帝了。

而能避免此事出现的唯一方式,便是杀死光绪,于是光绪最终便以砒霜中毒的形式离开了这个世界,慈禧便永远安全了。

慈禧最后一天的生活(慈禧的最后一天)(7)

避免自己权力受影响的唯一方式,便是杀死光绪,于是光绪最终便以砒霜中毒的形式离开了这个世界

光绪死了之后,慈禧是更不可能让载沣当皇帝的。载沣虽然听话,但毕竟已经成年,当了皇帝以后,恐怕难以控制。只有把载沣安排在摄政王的位置,载沣的听话才会变得“可爱”,事事必问慈禧。

如此一来,慈禧才能做到稳坐钓鱼台。

当然,当时的慈禧已经躺在了病床上,也可能已经想到了,自己大限之期已经不远了。那么这种情况下,慈禧为何依旧执意毒死光绪呢?

其实这种情况下,杀死光绪是更有必要的,毕竟光绪对慈禧的恨,是不可估量的。

四.深藏于光绪内心的报复之意

实际上,只要有机会,光绪是一定会报复慈禧的。

自从光绪出生不久,被抱到慈禧身边后,慈禧就像亲生母亲一样照顾他。可是如此做,却并非出于爱,而是为了让光绪对她形成依赖。

随着光绪一天天长大,慈禧便在礼仪上对光绪严加管教,将光绪驯服的服服帖帖,甚至光绪一跪,慈禧不发话他都不敢起来,可是光绪在内心深处,是希望自由和皇帝的尊严的。

慈禧最后一天的生活(慈禧的最后一天)(8)

慈禧在礼仪上对光绪严加管教,将光绪驯服的服服帖帖,甚至光绪一跪,慈禧不发话他都不敢起来

可是在光绪17岁那一年,他感受到了不可磨灭的屈辱。

那一年,光绪已经17岁了,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对于他而言,这一天不仅仅是他将要结婚的日子。

因为按清朝的惯例,结了婚就意味着长大成人,皇帝可以亲政了。

在这么特殊的日子里,光绪虽然深知背后有慈禧牢牢钳制着他,心里还是忍不住的兴奋。从今以后,自己的权力便再上一层台阶,即便是亲爸爸,也不好事事干涉他吧?

可是这一天,慈禧给了光绪一个下马威。

慈禧告诉光绪,这五个候选人他尽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挑,喜欢哪个,就把如意给她。话是这么说,可光绪眼见这五人一字排开,为首的那个人,恰恰是自己的亲表妹、慈禧的侄女叶赫那拉氏。

慈禧最后一天的生活(慈禧的最后一天)(9)

光绪选择皇后时,只见为首的那个人,恰恰是自己的亲表妹、慈禧的侄女叶赫那拉氏

这不是暗示和逼迫是什么?光绪讨厌慈禧的虚伪,不想“心甘情愿”地选择这个女人,于是推辞说,还是亲爸爸来选吧。

可是慈禧却意味深长地表现出一副开明的样子,表示光绪可以由着自己欢喜的来。

结果光绪咬一咬牙,心里鼓起勇气,竟然把玉如意递向了第二个人,德馨的长女。

“皇帝!”慈禧忽然对光绪大喝一声,目光阴冷可怕。

慈禧最后一天的生活(慈禧的最后一天)(10)

这一喝,又唤起了光绪内心深处对慈禧的恐惧。于是又一咬牙,黑着脸将玉如意递给了叶赫那拉氏,至于德鑫家的长女,雷厉风行的慈禧立刻将她打发走人了。

这一次选皇后,比之前光绪任何一次被慈禧操控都要屈辱。因为当他满怀着“中兴”的期望,做好了登上全新舞台的准备时,慈禧却浇了他一盆冷水,告诉他君还是那个君,臣还是那个臣。

可是光绪现在才刚刚“亲政”,绝不甘心就此放下满腔壮志,他一定要反抗。

不过现在的他完全斗不过慈禧,自己甚至不能选择自己的皇后。于是怨气无从发泄的光绪,只得选择了一种懦弱的办法反抗——不和皇后“圆房”。

你管得了我娶谁,但你管得了我房中的事情么?

慈禧最后一天的生活(慈禧的最后一天)(11)

因为当他满怀着“中兴”的期望,做好了登上全新舞台的准备时,慈禧却浇了他一盆冷水,给了他莫大的屈辱

自此之后,光绪更加叛逆,亲政的欲望亦更加强烈,这才有了戊戌变法以及他被慈禧囚禁于瀛台。

可想而知,被慈禧欺负至此的光绪,在慈禧死后会如何报复她。

这一点,我们不妨参考武则天的做法。

武则天是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政治手段,其超越常人的魄力,实在罕有人比。可是即便是如此“霸气”的武则天,还是在自己去世之前认了怂——废除自己的帝号,重新变回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所谓的“武周”自然也不复存在。

慈禧最后一天的生活(慈禧的最后一天)(12)

如此“霸气”的武则天,还是在自己去世之前认了怂——废除自己的帝号,重新变回唐高宗李治的皇后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她自己心里也清楚——一旦自己以推翻李唐的身份离开这个世界,绝对不会得到一件古人非常重要的待遇,那就是祭祀和“庙食”。

哪怕李显再善良,还认她这个母亲,但武则天也深深清楚朝臣的人性,一定会在她死后疯狂拷打她,李显经此撺掇,否定她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因此武则天很聪明,与其成为李唐江山的“罪人”,还不如自己退一步,成为一个可以获得“庙食”的皇后。

而慈禧虽没有做皇帝,处境与武则天自然极其相似,必然也会考虑“庙食”问题。何况慈禧对光绪,完全不输于武则天对李显。

慈禧最后一天的生活(慈禧的最后一天)(13)

慈禧能想象到,一旦自己死了,仇恨自己的光绪会将她置于何等境地。所以为了自己的“庙食”,光绪必须死

慈禧能想象到,一旦自己死了,仇恨自己的光绪会将她置于何等境地。所以为了自己的“庙食”,光绪必须死。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溥仪会被选为皇帝,载沣会被命为摄政王。这些人不仅不会危及慈禧,反而会维护慈禧的位置,因为维护慈禧的合法性,就是维护他们的合法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