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名言名句(归属于自己的内心)

公元730年,诗人漫游吴越时作《宿建德江》这首天籁之作,是孟浩然归隐生活思想的反映与写照,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孟浩然的名言名句?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孟浩然的名言名句(归属于自己的内心)

孟浩然的名言名句

公元730年,诗人漫游吴越时作《宿建德江》。这首天籁之作,是孟浩然归隐生活思想的反映与写照。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把船停泊在建德江中心的一个小洲旁,天色渐暗,薄雾弥漫,我凭空增添了许多新愁。旷野无垠,夜幕低垂,远处的树木与天相接。江水清澈如练,明月映在水中,和人那么亲近。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诗句如同诗人自语,舟泊暮宿本是极其自然的事,但诗人客居在外,羁旅之思蓦然升起,渐起的暮色引起诗人的思乡之情。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对仗极其工整,意境极其深远,画面感极其强烈。我们仿佛在观看电影,一个远镜头,野旷天低树,一个近镜头,江清月近人。在这里,凛然的景物——野旷、树木、清江、明月,一一闪现与推进,表达着诗人内心的情绪,夜是那么静谧,人是那么孤寂。但明月和人相亲相近,诗意顿时亲切起来。凛然的景物与诗人的情感恰到好处地衔接在一起。正如赵其钧在《唐诗鉴赏辞典》中所说:‘低’与‘旷’相互依存,相互映衬,‘清’与‘近’相互依存,相互映衬,这一实一虚,相互映衬,相互补充,正构成了一个人宿建德江,心随明月去的意境。

只有心灵极其安静的人才可感知到那月夜的宁静,原野的空旷,江水的如练,明月的亲近。只有才思诗情敏捷之人才可捕捉到自然景物与人的心灵交互的刹那,并用极其精练准确的语言描述出来。在此佩服孟夫子的才思诗情。

此诗远离尘嚣,远离世俗之人所关心的名利,归属于自己的内心,归属于静谧的自然。孟浩然一生没有功名,他的隐逸是一生的追求与事实,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就是在今天,在这个人人都可发声的大好时代,孟浩然这种行止落落,精神凛然的气质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孟浩然的心中,故园——襄阳是占了很重要的地位的。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闻一多先生曾在《唐诗杂论》中这样评价孟浩然的隐居:为着一个浪漫的理想,为着对古人的一个神圣的默契而隐居。

吾爱孟夫子!爱归属于自己的内心,归属于自然的孟夫子,爱青莲不染心的孟夫子,爱愁心落寞,感叹“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的孟夫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