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骗人的花卉(盘点历史上三次花卉炒作事件)
盘点历史上三次花卉炒作事件
花木君
在人类历史上,由于各种特殊因素的积聚和影响,曾发生过一些轰动一时的泡沫事件。时隔几百年后,历史往往会再次重演,这些荒唐事往往人身在其中而不觉醒,肾上腺刺激以致大脑发热,最后很多人血本无归以至于丢掉性命。花木君就从花卉入手,仅从花卉炒作事件来盘点这些荒唐事,其他投资炒作品另文再叙,以期能有借鉴意义。希望广大投资者能够清醒头脑,克制冲动,不要被欲望驱动,最后一无所有。
荷兰“郁金香泡沫”
众所周知,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然而在历史上,荷兰国花竟给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一场经济灾难。
郁金香原产于小亚细亚。早年间,土耳其人从天山山脉将郁金香花种带入君士坦丁堡,使郁金香进入宫廷,成为东方时尚。后来的德国植物学家进行人工栽培,发现病毒突变会导致郁金香球根有美丽的变种。1593年,传入荷兰。17世纪前半期,由于郁金香被引种到欧洲的时间很短,数量非常有限,因此价格极其昂贵。在崇尚浮华和奢侈的法国,很多达官显贵家里都摆有郁金香,作为观赏品和奢侈品向外人炫耀。1608年,就有法国人用价值3万法郎的珠宝去换取一只郁金香球茎。不过与荷兰比起来,这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
当郁金香开始在荷兰流传后,一些机敏的投机商就开始大量囤积郁金香球茎以待价格上涨。不久,在舆论的鼓吹之下,人们对郁金香表现出一种病态的倾慕与热忱,并开始竞相抢购郁金香球茎。1634年,炒买郁金香的热潮蔓延为荷兰的全民运动。当时1000美元一朵的郁金香花根,不到一个月后就升值为2万美元了。
1636年,一株稀有品种的郁金香竟然达到了与一辆马车、几匹马等值的地步。面对如此暴利,所有的人都冲昏了头脑。他们变卖家产,只是为了购买一株郁金香。就在这一年,为了方便郁金香交易,人们干脆在阿姆斯特丹的证券交易所内开设了固定的交易市场。
正如当时一名历史学家所描述的:“谁都相信,郁金香热将永远持续下去,世界各地的有钱人都会向荷兰发出订单,无论什么样的价格都会有人付账。在受到如此恩惠的荷兰,贫困将会一去不复返。无论是贵族、市民、农民,还是工匠、船夫、随从、伙计,甚至是扫烟囱的工人和旧衣服店里的老妇,都加入了郁金香的投机。无论处在哪个阶层,人们都将财产变换成现金,投资于这种花卉。”
1637年,郁金香的价格已经涨到了骇人听闻的水平。与上一年相比,郁金香总涨幅高达5900%!1637年2月,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售价高达6700荷兰盾,这笔钱足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而当时荷兰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兰盾。
(永远的奥古斯都)
就当人们沉浸在郁金香狂热中时,一场大崩溃已经近在眼前。由于卖方突然大量抛售,公众开始陷入恐慌,导致郁金香市场在1637年2月4日突然崩溃。一夜之间,郁金香球茎的价格一泻千里。虽然荷兰政府发出紧急声明,认为郁金香球茎价格无理由下跌,劝告市民停止抛售,并试图以合同价格的10%来了结所有的合同,但这些努力毫无用处。
一个星期后,郁金香的价格已平均下跌了90%,而那些普通的品种甚至不如一颗洋葱的售价。绝望之中,人们纷纷涌向法院,希望能够借助法律的力量挽回损失。但在1637年4月,荷兰政府决定终止所有合同,禁止投机式的郁金香交易,从而彻底击破了这次历史上空前的经济泡沫。
更悲哀的是,郁金香事件不仅沉重打击了举世闻名的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更使荷兰经济陷入一片混乱。虽然此后郁金香继续在荷兰繁衍生息,但这个曾经繁荣一时的经济强国却开始走向衰落。从17世纪中叶开始,荷兰在欧洲的地位逐渐被海峡对岸的英国所取代,而“郁金香现象”则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一个著名的名词。
简言之,“郁金香事件”是社会集体投机获利心理造成的,后果是迟早要爆炸的炸弹传来传去,落到最后的人倒霉,造成社会经济恶性动荡,损害了经济本来的发展趋势。
“疯狂的郁金香”事件生动地告诉我们:当残存的理性远离了市场,盲目投资行为的后果将会是毁灭性的,它与纯粹的赌博行为并无两样。如今,郁金香已经成为常见普通花卉,不少地方的公园景点都栽培成片的郁金香,人们从身边经过也只会拍照留念,不会再去追捧采挖了,郁金香在田野盛开,随风摇摆,仿佛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君子兰事件
君子兰原产南非,属石蒜科君子兰属,为多年生常长绿草本植物。1854年,日本一位理科大学的助理教授大久保三郎,根据这种植物的拉丁学名给这种植物起了名字。翻译成日文名,因为日文主要是用汉字,于是把日文写成三个汉字,即“君子兰”。后来这种植物引进到我国栽培,因它的日文名用的是汉字,所以也就原封不动的随文被引进我国,其写在纸上的日文和中国文字都是同样的三个汉字“君子兰”。但两者在各自国家的读音是不一样的。
君子兰从日本来到中国以后,因为有“君子”二字,加之其本身的特点释然,叶片四季青翠,整齐排列,因此被国人赋予了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很快“君子兰”就被中国人认可,而且适应性强,繁殖迅速,很快就得到人们的喜爱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以吉林长春栽培最多,八十年代初当地政府号召“窗台经济”,从而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栽培几盆。
上世纪80年代初,长春开始有了买卖君子兰的市场,随着养花爱花人士的增多,外地对君子兰的购买持续增长,市场供不应求,君子兰价格一路走高。然而,一些大户开始囤货居奇,以至于出现缺口,一盆品相好的君子兰,价格往往是长春人月收入的几倍,甚至十几倍。逐步攀升的价格引起了政府的注意。1982年,长春市出台君子兰“限价令”,规定一盆君子兰售价不得超过200元。
随后,长春市提出发展“窗台经济”,号召家家都要养3盆至5盆君子兰。1984年10月11日,长春市通过《关于命名君子兰花为长春市市花的决定》,君子兰正是成为市花。然而,限价令不但起不到限制作用,反而变相推高了一些大户的炒作欲望,媒体的宣传,市场人为制造的紧缺,造成价格逐渐攀升,此后,限价令也不了了之。
再加上市花的身份(当时很少有评市花的现象),让君子兰在市场上“艳压群芳”,天价纪录屡屡刷新。当时,长春市家家户户都以养君子兰为荣,珍品君子兰的市价超过万元甚至10万元,价格往往是长春人月收入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君子兰被称为“绿色金条”。
君子兰的疯狂,带动了所有行业人士参与。歌唱家王洁实、谢莉斯为君子兰一展歌喉;画家范曾为君子兰作画;作家万忆萱为君子兰赋诗;书法家启功为君子兰题字;大师侯宝林为君子兰说相声……,君子兰的疯狂,引起了多起刑事案件,许多人为之铤而走险。
1985年6月10日,人民日报在二版显要位置刊发《“君子兰”为什么风靡长春?》,文中将“君子兰交易”称为“虚业”,并提出“四化建设要我们多干实事”。然后,不久政府就采取行政手段抑制超高的花价,大量的君子兰被投放市场,人们意识到君子兰物非所值,很快,君子兰花价贬值约100倍,“一夜之间鸡毛遍地”,史称“君子兰事件”。
2000年长春农博会上,一些君子兰名品标出188万、288万的高价,而一株标价7777万元的君子兰堪称魁,格外引人注目。但是人们已经知道这只不过是商家的自我安慰和自我陶醉,也只是看看而已,已经没有傻子去买了。
如今,君子兰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从几元到几十元,花卉市场上百元的已经很难销售,除非是那些作为礼品的摆设,大众消费还是固定在二三十元元左右的品种。当然还有部分君子兰养殖户依然在做着清秋大梦,时不时放出某种稀缺精品一类消息,冀希望有人能够进入,可是,时光不再,人们已经变得精明起来(仅仅在君子兰上面,其他产品难说),不会再那么盲目冲动了。
君子兰事件给我们的启示:亚当斯密的“无形之手”虽然是正确的,但是不能一味地鼓吹市场经济,必须在必要时候出现有形之手去管理,否则可能大多数人会被无形之手毁掉。
兰花之殇
兰花一直是国人的最爱,两千年的栽培历史,兰花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被赋予了人格品质,一直是爱花人士追捧的对象。只不过在过去大多为士大夫或者有钱人的奢侈品,即便是有了好品种也很少示之于人,经常是“藏在深闺人未识”。而且当时也没有组织培育温室栽培等现代园艺技术,因此品种流传有序。然而自从组织培养技术出现后,基本上所有的花卉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大规模培育栽培,于是,兰花又成了下一个炒作品种。
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两岸交往频繁,台商投资热情高涨,内地由于人工地皮成本基本上可以忽略,所以很多兰商在南方建厂设棚,但是台湾正是墨兰高涨时期,日本需求非常火热。而墨兰在兰花一族里边只是一个小兄弟,真正的国兰传统精品是春兰和蕙兰。当时苦于技术局限,克隆出来的春兰、蕙兰在株高、叶色、花色和香气上相差太远。
在传统品种上无法取得突破,于是就在新品种上开始做文章。九十年代末期,金融危机使得很多资金寻找新的保值市场,一些“热钱”开始涌动,兰花作为一个稳中有升的奢侈品市场,成为这些资本的最佳目标。当时“热钱”涌进,资本介入,逐渐布局,然后释放,很多品种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然后推向市场。最典型的方法就是,由几个资金雄厚的庄家投入几百、上千万资金联手坐庄。比如,庄家以3万一苗的价格购买一批兰花,然后又以5万一苗的报价对外销售,合伙庄家又给买回后,再以10万高价卖给另一个庄家。不断买进卖出的过程中,再通过媒体的软性宣传,推波助澜,吸引其他投资者跟风买进,造成某一个或某几个兰花品种价格飙升。
余蝴蝶
再一个就是“科技草”的传入,很多兰友对外面的市场了解很少,一直在传统领域养殖兰花,对新品种(其实就是基因杂交和改良)一无所知,再加上很多黑心兰商把科技草说成下山草,属于新品种。而兰界都知道新品种下山草非常稀缺,可遇不可求,历来是兰友们的梦想,于是疯狂就此开始。
(滇梅)
(兰花换宝马)
尤其是2003年到2007年,各种天价兰花报道不绝于耳。最早的是云南某兰主三苗兰花换一辆宝马上了新闻,“大唐盛世”一株260万,2006年“天逸荷”更是标价1100万,令人咋舌。兰花的价格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涨势,各路资金进场疯狂炒作,从四川、云南一路蔓延到了浙江,乃至全国。
(天逸荷)
真的是“人有多大胆,兰花就有多少价”。几百万元、几千万元的天价兰花不断出现在各种展会上,各种新品种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展现。老品种也是跟风直上,九龙梅的价格在500元一苗,后来升到1000元、5000元,再后来1万元、10万元、20万元地疯狂上涨。一盆兰花能换一辆高档轿车,甚至一栋别墅都不算什么新闻。
(大唐盛世)
随着价格疯涨,大量资金进入兰花的炒作,从珍爱到投资、从投资到投机,种植者、商户、投机者都来爆炒兰花。基本上南方很多省市都开始发热,个别城市家家养兰,藏獒、摄像头、铁栅栏成了标配。投入的资金难以统计。当时,真正懂兰的人,都觉得价格高得不可思议,可因为仍不断有资金进场,才维持了曾经的“高位运行”。
(黄金海岸)
(九龙梅)
(汗血宝马)
直到2007年,泡沫在一些媒体的曝光下终于破裂,一些品种被揭露,科技草现了原形,而资本因为房地产的疯狂也进行了撤离,于是,荒唐过后,一地鸡毛。上百万的一株兰花到了08年只有不到一千元。比如2005年一株水晶艺兰花,可以卖到200万元,到08年只有2000元,到如今也就百元,只有顶峰时期的万分之一。而“大唐盛世”、“余蝴蝶”等等一些科技草只有区区十几元,80多万的馨海蝶才2、3百元。“黄金海岸”最贵的时候40万变成百十元。
(馨海蝶)
很多品种被打回原形,太多的人为之倾家荡产。很多炒作兰花的人,今年可能是千万富翁,明年可能就成为千万“负翁”,身价在一年之间就可能缩水到连之前的百分之一都不到。
(三星蝶)
(三星蝶)
而游资、“热钱”赚取巨额利润撤资之后,飘然而去,进行下一波炒作(房地产、普洱茶),天价兰花无人接手,市场随之很快坍塌,多少人为之伤心落泪,多少人为之夜不成寐,多少人为之倾家荡产,多少人为之有家难归。
兰花炒作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的本性无异于橡树林中的各种野兽,人生来就是贪婪的,那我们就能肯定,炒作事件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还会再发生。
(滇梅)
人是逐利的,市场变幻莫测,供需两股力量总是暗流涌动,所以市场的疯狂是无人能预料的,我们能做的就是理性、冷静,等着风浪过去。而政府则应恪守监管之责,必要时予以调控,最忌讳的就是甘当推手,把泡沫越吹越大。
2018、11、1榆木斋(修改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