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养课本笔记(论教养教学后记)

论教养课本笔记(论教养教学后记)(1)

《论教养》是一篇自读课文,从标题的“论”字可以看出,它是一篇议论文。这篇文章的学习对于学生成长的实际意义是很强的。

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学习课文之前,通过剪辑好的短视频导入:一农民工因为害怕身上的脏衣服污染了凳子而选择用疲惫的身躯站立;一个妈妈用自己的双手盖着孩子的脚,害怕蹬了别人的腿;一位母亲去学校给孩子送东西恰逢上课,为不干扰教学秩序,她把高跟鞋提在手上光脚上的楼梯……让学生谈谈“”为什么这些人让人备受感动”而进入本课的学习。由于是自读课文,故以学生为主,基础知识如文体,字词,作者,背景,学生通过预习都可以自主完成,课堂提问考量即可,不用过多占用时间。

论教养课本笔记(论教养教学后记)(2)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第二部分(2-17)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论题。

第三部分(18):再次强调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中心论点:做一个有教养、有优雅风度的人。(①教养首先应体现在家里②要有优雅的风度)

3.作者认为教养应首先体现在哪里?

“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论教养课本笔记(论教养教学后记)(3)

自读探究,学习成长

本课通过以下问题的提出和探究来贯穿始终:

1.学生在文中勾画出“无教养”及“有教养”的表现。作者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把有教养与无教养的具体事例做对比,更能突出有教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教养”和“风度”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教养的本质是尊重,教养是风度的基础。

优雅的风度则是有教养的外在表现。

3.作者认为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的风度?在论述优雅的风度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优雅风度是靠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人的经验积淀而成的,并且标志着人们渴望变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优越、更美好的愿望,这是一种世代相传、持续不懈的追求。”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

4.作者在论说“风度”时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首先由谈论“风度”的书籍谈起,提出待人接物的问题;然后批驳错误的观点,接着解说风度的缘起,接着列举有风度的现象,论述优雅风度遵循的准则;最后得出结论: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才能保持优雅的举止。)注意强调论证思路的答题模式。

5.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①举例论证。本文的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11-12列举了有教养的表现,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这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增强了说服力。

②对比论证。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方法。5—10段每一段都是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了没有教养的具体指向。第二部分的两层也是前一层为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对比起来,更能体现真正的教养。

论教养课本笔记(论教养教学后记)(4)

作业布置:联系中学生实际,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增强自我修养呢?完成一篇小练笔。

本文的学习讨论很热情,虽是外国作家的作品,但是联系学生的实际,非常具有指导意义和说服力。所以“让语文走向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文。”会让语文变得很接地气,大大提升学习的认知和兴趣,让他们感觉到语文学习的实用性,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