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的四个阶段 供应链金融传统逻辑已发生改变
每经记者:张祎 每经编辑:廖丹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除了解决行业普遍面临的融资难题,多方正持续完善供应链产品服务体系,以数字化创新实现行业“强链”“补链”。
近日,由平安银行主办的“2022供应链金融大会”在成都举行,来自产业生态中的核心企业、产业互联网平台、仓储物流、港口码头、供应链服务商等300余名产业生态代表出席大会,围绕供应链金融创新服务模式与产融实践成果进行了探讨与分享。
大会期间,平安银行总行公司业务总监、交易银行事业部总裁、创新委秘书长李跃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专访。李跃表示,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供应链金融在稳链、补链、强链、延链等方面作用日趋明显。
在他看来,在构建新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过程中,银行应保持开放的心态,不再局限于实物供应链,而是以整合的思维聚集多方资源,将服务性的、数字性的资产、资源、产品和平台纳入进来。
坚信供应链金融赛道宽广
“从政策环境的角度看,现在是供应链金融最好的时代。”
大会开场,平安银行行长胡跃飞在代表主办方致辞时,向与会嘉宾们传递了对于当下供应链金融发展环境的信心,并将供应链金融视为“时代命题”。
不过,他也直言,中国供应链金融发展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到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增长11.82万亿,累计增长168%;从账款回收期看,2021年相对于2011年,多增加了19.7天。
“这些数据一方面显示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规模在不断增长,但更重要的是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回款压力在增大,各类供应链金融服务还不充分,成本效率有待提升。”胡跃飞如此表示。
他指出,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供应链金融开始进入到全新的3.0阶段,沿着供应链金融3.0阶段的演进脉络,应该始终关注两点趋势,一是线上化,二是数字化。其中,服务渠道及其功能的线上化是提升供应链金融线上化水平的重点,打造数字信用则是供应链金融真正往前迈进的关键。
在之后的主题演讲中,李跃详细阐述了供应链金融的创新服务模式,并为促进供应链金融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思考和建议。接受专访时,他进一步表达了对供应链金融未来发展的看好。
李跃认为,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供应链金融在稳链、补链、强链、延链等方面作用日趋明显。而这,源自他的三点坚信。
第一,坚信未来经济向好,对双循环格局下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第二,坚信中国数字化转型方兴未艾。无论是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还是众多的创业创新平台,数字化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特别是To B端的数字化理念,正在不断推动产业信息化水平提升。
第三,坚信银行的客户就在软件服务商、互联网平台、数据运营商、供应链场景方等四大类服务商及PE/VC机构的“4 1”关键节点客群中。以开放的心态构建差异化的、共建共赢的平台,有助于金融机构扬长避短,重建服务优势。
银行要以开放的心态建链
作为国内较早提出并践行供应链金融的银行,平安银行在2019年启动了“星云物联计划”,推动“数字化、场景化、生态化”供应链金融服务,在金融科技创新方面进行一系列探索。
谈及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发展,李跃认为,供应链金融已不是简单落脚于融资,传统的授信和风控的逻辑也已发生改变,因此在新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里,应不再局限于实物的供应链,而是要将服务性的、数字性的资产、资源、产品和平台纳入进来。“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体系依然重要,但在一些产业垂直赛道里做系统、做平台的机构,比如交易、服务的第三方平台和一些数字资产团队,其实也在为社会生产创造价值。”李跃表示,社会正在发生很多变化,供应链金融也应顺应趋势去做外延的扩展。
如其所述,更加开放的金融服务生态体系,正在带来“流量”。
平安银行近日发布的2022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持续建设“星云开放联盟”,与关键节点客群建立新型合作模式,共同触达及服务海量的中小微客群。报告期内,该行对公开放银行交易笔数达到46.35亿笔、交易金额增至14.62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3%、21.8%。
找钢网就是“星云开放联盟”的一员。在此次大会现场,找钢网副总裁张绪瑞对记者介绍,去年9月,找钢网与平安银行合作,将平台客户交易行为转化成信用数据,推出了“钢贸订单贷”这一科技金融产品。
在李跃看来,做好供应链金融,需要尽可能通过联盟和体系,以整合的思维聚集多方资源。
李跃介绍,到今年6月底,“星云物联计划”已经在智慧车联、智慧制造、智慧能源、智慧农业、智慧基建、智慧物流六大产业领域落地了20多个创新项目,服务了超过1.8万户客户,接入了超过1250万台物联网终端。今年8月初,“星云物联计划”的第一颗对地遥感成像卫星“平安3号”已发射升空,也将在供应链金融体系中发挥应用价值。
他强调,银行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敢于付出,最终只要把“链”做起来,大家一定会共享收益,“每一个人都能够在里面找准自己的角色和定位,最后把蛋糕做大。”
每日经济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