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丝绸之路在今天有什么变化(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七年以来,“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促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广阔平台。
历史上的“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古丝绸之路连接了世界几大文明圈,对推动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社会进步有重大意义。丝绸之路见证了千年的历史,它目睹了华夏文明的繁荣盛世。
在东西方相逢之处,在亚洲、欧洲与非洲交汇之处,不仅仅发生着贸易和商品交换,丝绸之路无疑是东西方之间的桥梁,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这一段横跨亚、欧、非的经济文化交流历史,与古丝绸之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这样说,古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的前世。
在这里也是审视历史,把握当下,展望未来的最好窗口。
01、丝路前世
丝绸之路的陆路和海路均正式开通于汉武帝时期。在此之前数百年,秦、古波斯、马其顿等强国不断向远方开拓,东西方之间已存在一定规模的民间往来。
自丝织业在中国兴起,中国就有了与域外的交易。最早带着丝绸国礼出访各国的是公元前10世纪西周的周穆王。《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西巡,曾自“群玉之山”西至“西王母之邦”的中亚地区,并给当地人带去了丝绸等礼物。以周穆王为先导,以后的商人接踵而至。
丝路开通后一直受战争、政权更迭、气候变迁等因素影响,东西方交通时断时续。路线屡有兴衰变动,流通的人员、思想、物资在各个时期各具特点。海路与陆路的利用,或并举,或有所侧重。
当时,使节、商人、宗教人士络绎不绝的往来于丝绸之路,有成百上千人组成的庞大使团与商队,也有形单影只的求法高僧。这里每个人的形迹,在时空中汇聚成一条条不同的路线,交织在一起成就了丝绸之路辉煌的历史篇章。
02、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最早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东汉时由班超出使西域开辟的以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汉代丝绸之路的行走路线
“一使胜千军,两出惠万年”是后人对西汉使者张骞的赞叹。
唐代丝绸之路的行走路线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最早开辟也始于秦汉时期。从广州、泉州、宁波、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的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
除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还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有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由中国输出丝绸而得名。丝绸质轻,价值高,方便运输,陆上东西方贸易的商品基本以丝绸为主,在古代海上通道的中外贸易中长期也具有重要地位。历史上丝织品是广大西域地区最受欢迎的商品之一。
03、文化交流
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地域限制,“神兽西来”的现象也正是此时产生的。天马最早出现在《汉书》和《史记》中,和张骞出使大宛有着密不可分的文化关联。
当时世界上的主要宗教都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国,包括佛教,拜火教、摩尼教和景教等。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就是佛教。
唐朝时期的西域文化艺术取得了超过前代的巨大成就,多种语言、文字流行反映了西域在当时国际文化交流中的显要作用。西域乐舞对长安的时尚产生了巨大影响,唐代十部乐中,西域乐就有三部:疏勒乐、龟兹乐、高昌乐。以龟兹乐为主的外来音乐流传开来,甚至成为宫廷音乐。
04、丝路美食
在驼铃声声中,有一些农作物也通过丝绸之路传递到中国,生根发芽丰富了国人的餐桌。一些历史上的饮食传统也被保留下来。千百年后,在餐桌上出现的美食,或许就有丝路的另一个印迹。
汉唐时期传入我国的农作物,主要有葡萄、苜蓿、石榴、胡豆(豌豆、蚕豆)、胡麻(芝麻)、胡瓜(黄瓜)、胡蒜(大蒜)、胡桃(核桃)、胡荽[suī](香菜、芫[yán]荽)、胡椒(辣椒)、胡萝卜、菠菜、棉花、西瓜等。
明朝之前,中国引入的农作物大多原产于西亚,也有部分源于地中海沿岸、非洲、印度,大部分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的。明朝之后传入我国的主要是粮食作物。如番薯、玉米、土豆。
大量域外作物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而被陆续引入中国。丝绸之路不仅增加了本土作物的种类,也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饮食结构变迁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05、历史定格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国》,也简称为丝路。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其后,德国历史学家郝尔曼在20世纪初出版的《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
06、世界遗产
在2014年,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经过的路线长度大约5000公里,包括各类共33处遗迹,申报遗产区总面积为42680公顷,遗产区和缓冲区总面积为234464公顷。其中,中国境内有22处考古遗址、古建筑等遗迹,包括河南省4处、陕西省7处、甘肃省5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处。哈萨克斯坦境内有8处遗迹,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有3处遗迹。
三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规模罕见。这也是中国首次进行跨国联合申遗。
07、文明的韧性
中华文明发展到西汉,已经走过2000多年的历史。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使大规模的东西方交流成为可能。纵观人类历史发展,长期处于封闭环境会导致文明的衰落,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与其他文明的交流、融合。汉唐时期,中国与世界连接紧密,国势强胜,文明高度发达。
古代中国处于与外面世界隔离的地理位置,南部高山、高原,西面沙漠,东面临着大海,北部草原地带人迹罕至,这就决定了中华文明在起源上的本土性和独立性。我国多种多样但相对自然灾害较少的气候类型,为农业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从而能大量产粮,为养活大量的人口创造了条件。
中国的大一统保证了中华文化的稳定性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发达的农业经济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从根本上提高了中华文明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中华文明的文化具有先进性和包容性。作为世界上唯一从未间断传承的古老文明,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曾经辉煌灿烂,而今又再度崛起。
08、一带一路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截至2020年1月,中国与138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份合作文件,共同建设“一带一路”,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如今,沿线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外资流入地和仅次于欧盟的世界第二大贸易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增强。
在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的情况下,从2020年1月至5月,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新增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逆势增长16%,
“一带一路”传承并发扬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作为国际化、高质量、可持续的投资和贸易网络,正在为全球经济复苏做出重要贡献。
来源:央广网、中国一带一路网、中国质量万里行、蔷薇时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