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翰林好风光(古今风尚登高台)

临沂兰陵, 每每遇见,总有美好期许。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兰陵,闻其名,宛若瑶池琼浆入凡尘,一众“香草美人”般的君子聚台而歌,举觞进酒,衣袂翩翩,成就时人追逐的一方文化圣地。

高山绵绵,古水汤汤,奇遇兰草之间,在水一方就是人生最美的桃源,因为有期许,所以充满诗意。

兰陵,寄托着世间所有的美好,彰显君子品德,家国情怀,蕴含人定胜天的哲理自然。

德胜于兰、陵高行远,古来如此,今亦如是。

重游翰林好风光(古今风尚登高台)(1)

兰草馥郁,如故如昔

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

先秦时期,唯一可以使用“天子礼乐”特权的鲁国,即使在周天子式微,礼崩乐坏之时,依旧留有初心,成为周礼典型的实施者。诸侯“望国”的每一寸疆土,无不彰显着尊尊与亲亲。

留在鲁国的时光是忙碌的,内守礼数、外传教化,并在国境东南隅的次室邑,开启了先秦闻名的“初税亩”大变革。

或许,历代鲁君并没有料到,公元前256年,其时常讥讽的“南蛮”楚国,成为了国运的终结者。

重游翰林好风光(古今风尚登高台)(2)

一方风定,一方尘落。楚改次室为兰陵,楚相春申君授荀子百里采邑,任命为兰陵令,兰陵由是揭开新的一页。

兰陵,寄托着春申君、荀子心中的那份期冀。虽处荆蛮之地,楚国从屈原到宋玉就已形成了“香草美人”的文化传统。

“兰有国香”,孔子亦有言“兰当为王者之香”。

“香草”以“兰草”为代表,“兰”之“香”最为优雅。楚王宫因“兰”而名曰“兰台”。“兰陵”,寄托着楚人对“兰台”的念想与忆映。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古来“陵”字意在高地高台。如若赋予人的主观色彩,“陵”亦有“会当凌绝顶”之“凌”的意蕴。

兰陵,是道德高尚、才干高超、修养高雅的君子荟萃 之地。谦谦君子“和而不同”,和宜而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

荀子在《劝学》篇中对君子人格之美的定义是,“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在《王制》篇中对各级诸侯们职能的定位是,“论礼乐,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兼覆而调一之,辟公之事也”;在《礼论》篇中认为人格之美源于天性与人为的完美结合,“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兰陵之“兰”原本就寄予了楚国“香草美人”的文化意蕴,那么,兰陵之地丰盈的物产必要有一个响亮的名字。

荀子在《正名》篇中说“后王之成名:刑名从商,爵名从周,文名从礼。散名之加于万物者,则从诸夏之成俗曲期,远方异俗之乡则因之而为通。”兰陵,相对于“诸夏”(中原)之地,当为“远方异俗之乡”,因而所产之物的命名,应因地制宜以变通。

人格之美,这是居住在兰陵这方文化高地上的应有修为,那么,产于此地的物产也应与之相应,“兰陵美酒”应运而生。只不过,《诗经》里讲“美酒”皆用“旨酒”以代,由此,2200 多年的“兰陵美酒”之名当为荀子所创。

重游翰林好风光(古今风尚登高台)(3)

家国情怀,唯有香如故

往事浮沉,战火硝烟弥漫,唯有兰香如故。一如香兰君子,在风度翩翩,追风附雅之外,更萌生了如屈原般的“家国情怀”,流传千百年。

巍巍沂蒙山,绵延齐鲁间。陈毅元帅曾动情的说“忘不了沂蒙人”。沂蒙革命老区,这里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作为沂蒙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沂蒙山区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兰陵县,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沂蒙精神薪火相传。

重游翰林好风光(古今风尚登高台)(4)

兰陵,这里留下了刘少奇、罗荣桓、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洒下了罗炳辉、赵镈、郭云舫等2500多名烈士的鲜血;解放战争时期,40 万兰陵儿女有8万人参军参战,20万人次拥军支前,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兰陵,肃穆瞻仰于鲁南革命烈士陵园、苍山暴动纪念碑、赵镈烈士墓、刘之言烈士就义处和英烈亭等革命纪念设施,庄严参观于鲁南革命纪念馆、信仰党性教育基地、苍山暴动纪念馆、115师东进抗日纪念馆等党性教育场所,这些革命历史和文化遗存是兰陵宝贵的红色旅游资源。

行走在兰陵的街巷,革命典故心口相传、红色精神闪耀光芒,总是让你情不自禁找寻那峥嵘岁月的见证——龙泽山水国防教育基地、压油沟景区红色教育基地、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代村社区)红色教育基地,从革命遗迹到景点社区,红色精神早已浸入到城市“肌理”,这是一种发展的升力。

如今,兰陵坚持以红带绿、以绿映红、红绿接蓝、古今辉映,加快推进农文旅有机融合,构建“一核三区多点”空间格局——

以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为核心;北部打造山水生态休闲旅游区,中部打造寻史溯源文化观光区,南部打造田园休闲旅游区;形成以鲁南烽火、抱犊崮抗日、苍山暴动、压油沟、宝山前、兰陵王城、文峰山、大宗山郎公寺、抱犊崮等景点为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重游翰林好风光(古今风尚登高台)(5)

仓廪丰实,山水绘宏图

“平政裕民,养民养农。”一如荀子的大智慧,重农耕、亲农事。

美丽的兰陵,川陵相接、气质非凡。

走过革命老区困顿的年代,步入践行绿色发展的今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老区也要跑出“加速度”。

当前我国开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崭新时代,立于山东攻坚新旧转换的关键时期,兰陵充分利用自身特有的气质——近乎完好的生态系统,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改变传统的耕种模式,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

作为全国第一批国家数字农业试点县, 兰陵县数字农业建设,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添加了“助推剂”。

重游翰林好风光(古今风尚登高台)(6)

在兰陵,数字农业从以往对天和作物表面规律的总结,跨越到遥感、地理信息、自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与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基础学科有机结合,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品牌推介战略,让兰陵蔬菜品牌响彻大江南北。“苍山大蒜”“苍山牛蒡”“苍山辣椒”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苍山牛蒡”“苍山大蒜”亦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有26家基地入选长三角中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157个农产品被认定“三品一标”。

兰陵多贤达,“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乡村振兴, 人才振兴是基础,是关键。强“头雁”、引“归雁”、育“鸿雁”、结“雁阵”,以人才振兴引领乡村振兴。

“头雁”领航,累计培育“头雁”人才358名,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463家;“归雁”丰翼,设立驻外人才联络站,回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兰陵籍大学生和高层次人才,兴办创办优质农产品基地;“鸿雁”铿锵,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遴选“鸿雁”人才,创建“鸿雁人才”示范基地35个,培育各类高素质农民1万余人;“雁阵”齐翔,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制定了《兰陵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县提升工作方案》, 重点规范发展提升合作社,全县农民合作社发展到2571家。

重游翰林好风光(古今风尚登高台)(7)

“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还是那片田野,只不过是变换了时空,便焕新了容颜。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兰陵, 每每遇见,总有美好期许。

兰之陵,德必远;醉兰陵、香如故。(陈明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