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变法失败是真的吗(太和改制熙宁变法)
公元534年七月的一个深夜,一群身着锦衣的人在一众兵马的保护下匆匆离开北魏国都洛阳,一路向西,往以宇文泰为首的关陇集团控制之下的关中地区疾驰而去。
这行人便就是北魏孝武帝元修率领的西迁队伍,他的出逃象征着曾经那个统一北方,力压刘宋、南齐的北魏帝国正式走向分裂,彻底的分崩离析——同年十月,大丞相高欢以元修弃国逃跑为由,废其帝号,改立元善见为帝,至此,东魏建立,北魏灭亡。
此时,距离那位锐意改革的一代雄主孝文帝去世仅仅只过去了三十五年……
公元1127年正月,在一片呜咽声中,金军攻陷北宋王朝首都汴京,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皇室宗亲、后宫妃嫔共计三千余人被金军掳走。在东平府避敌锋芒,侥幸逃得一命的康王赵构在北京大名府登基即位,是为宋高宗。随着徽钦二帝被俘和宋高宗登基即位,享国一百余载的北宋王朝宣告灭亡。
此时距离北宋那场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失败,也就只过去了四十二年……
太和改制、熙宁变法,这两场改制变法运动对于北魏王朝、北宋王朝的覆灭,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评价这两场变法呢?
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大致地了解一下这两场轰轰烈烈的改制变法运动。
太和改制,又称孝文帝改革,是指北魏冯太后和孝文帝祖孙二人在太和年间掀起的一系列变法。
公元476年七月,作为太上皇的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离奇病逝于平城,因孝文帝年幼,冯太后再度临朝称制。此时的北魏帝国内部统治腐化,社会矛盾、民族矛盾不断激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出身汉人、饱读诗书的冯太后见此,便在北魏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
从公元476年到公元499年,冯太后与其继任者孝文帝先后在吏治、税制、俸禄制、官制等制度进行了改革,影响到了经济、政治、军事、社会等各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之中,北魏孝文帝曾多次受到贵族掣肘,一度导致新法推行不下去,孝文帝见此,决意迁都洛阳,远离平城这个鲜卑贵族们经营百年的巢穴。等到迁都洛阳之后,孝文帝又掀起了第二次的变法高潮——全面汉化,在各个方面掀起了新一轮的改革,直至公元499年孝文帝英年早逝,这场改革运动才宣告结束。
熙宁变法,说起这个名字或许很多同学都会一脸茫然,但是只要提起这场变法的另一个名字,相信屏幕前的你一定知道这是哪场变法了。
熙宁变法,是发生在宋神宗在位时期,由时任参知政事的王安石针对北宋面临的积贫积弱局面掀起的变法运动,因此又被称之为“王安石变法”。而这场变法前后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是发生在宋神宗熙宁年间,是由王安石主持,后一个阶段是发生在宋神宗元丰年间,是由宋神宗亲自主持,因而,这场变法又有第三个名字——熙丰变法。
公元1067年,“享负天下盛名三十年”、屡次拒绝朝廷征召的王安石接受了刚刚即位的宋神宗的征召,不久便被拜为翰林学士。随后,王安石以一本《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深得宋神宗信任,得以一跃成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开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变法。
王安石在熙宁年间以及宋神宗在元丰年间主持的变法,以“理财”、“整军”为中心,先后推出了青苗法、保甲法、保马法等一系列的政策,涉及到了北宋社会的各个方面,规模之大曾被史家誉为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从正面的结果上来看:
太和改制使得北魏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社会矛盾得以缓和,北魏的统治根基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稳固,对于自西晋末年以来,饱受战火摧残的北方经济起到了极大地积极作用。不仅如此,这场改革运动还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熙宁变法,也就是王安石变法,虽然没有在根本上解决导致北宋积贫积弱的“三冗问题”和低效的行政、军事体系,但也在一定缓解了北宋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使得北宋在一定时期内“国富兵强”,在此期间,北宋还取得了“河湟开边”的大捷,一改在世人眼中“弱宋”的形象。
从负面结果上来看:
孝文帝在迁都洛阳之后,不分糟粕地进行了全面汉化,使得无数汉文化中的糟粕也随着全面汉化影响了鲜卑贵族,极大地削弱了鲜卑的武勇,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而后更是因此诱发了京北贵族与洛阳贵族、京北军民与北魏统治者的对立,直接导致了那场使得北魏万劫不复的“六镇起义”。
而王安石变法呢,因为没有坚实的既得利益集团,所在他与宋神宗面对大地主阶级的强烈反对之时,一度退却,再加上王安石用人不当和中下级官员上下其手,导致新法在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引起了百姓的反对。在一片唾弃声中,就连王安石的至交,写下了那句“享负天下盛名三十年”评价的司马光都站在了王安石的对立面,面对这些反对声音,王安石只能黯然退场,而宋神宗也因变法失败忧郁而亡。在此后的四十余年时间里,新法、旧法成为了一些权佞手中党同伐异的利器,使得北宋陷入了新旧党争之中,最终走向了灭亡。
对于王安石变法,这没什么好评价的,这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影响到了北宋社会的各个方面,但是因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加上宋神宗动摇,最终走向了失败,还激起了此后数十年的党争。
而对于太和改制来说呢,你说是成功的吧,北魏又是因为这场改革或直接、或间接地走向了灭亡;你说是失败的吧,但是这场改革的确达到了目的——使得北魏走出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的统治危机,而后更是在历史大潮之中,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可谓是功不可没。总而言之,对于这场改革,只能说孝文帝与其祖母冯太后在一个极度危险的时刻,选择了一条不能不走的路,等到冯太后故去,孝文帝走到了历史岔路口的时候,很不幸,他选择了一条并不符合北魏国情与鲜卑族情的道路——不分糟粕的全面汉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