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出自于哪里(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上天赋予人的特质就做"性",遵循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出自于哪里(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1)

这是《礼记·中庸》开篇第一句,我一直没敢讲,是因为实在博大精深。这次把后面的内容讲的差不多了,再回过头来看,我好像也就能看懂一点,也能看到古人的良苦用心和谆谆教诲。人家一直强调,走路要走在道上,离开的话,就会有痛苦教训再逼迫我们走正道,或者说像有些人越走越远,就太可怜了。

我们先看这几个字的意思,"性",甲骨文是"心 "生",意思是人类萌生于心的本能欲望,如食,色。"道",甲骨文是人走在十字路口的中央,还没有选择往哪边走。教,“教,是孝和攵会意而成的字。孝为上行下效,讲明道理,让别人信服;教借“校”声表示校正人的不端的思想行为。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出自于哪里(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2)

要清楚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还要看王阳明先生是怎么解释的。"人性,天道、教化,都是从根本上讲的。体现在人身上是天命,也就是人性。完全地遵循人性去生活,那么,人性也就是天道。为体悟天道而修身养性,那么道就是教。圣人完全遵循天性而行,这就是行天道。所谓的自我觉悟,才是教化。圣人能完全地遵循人性,这就是行天道。圣人以下的人,不能完全地遵循天道而生活,不是过分,就是做得不够,所以必须修道。修养体悟天道,贤明的人不会过了头,普通人也不会因此而做得不够。人都能够修养、体悟天道,不违背天道,然后才能够恢复天性的本体,那也就和圣人率性之道一样了。"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出自于哪里(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3)

王阳明先生易经说的很明确了,我自己再补充一些。先看"率性",这两个字,很多人觉得自己就要"率性"生活,可是,他根本不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自己过得悲惨了,还要埋怨别人。这就是他不知道,"天命",是需要自己去用"良心"去生活的,而不是任意妄为。做事只有将心比心,真诚待人,多为别人着想,才能走在正路上。

我今天讲这章,就是为了告诫自己,要检查自己的内心,有没有真诚待人,有没有做到去掉私欲,也就是去掉名利去做事。如果没有,就要事实改正自己,免得走错路。所以古人说"道是不能片刻离开的,能离开的就不是道了。"路虽然辛苦,但是,走在道上的所收获的快乐,会让我觉得是值得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