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和海螺到底哪个有病毒(吃了半个世纪的海螺)
你想进ICU吗?你想年纪轻轻就英年早逝吗?很简单,尝一颗这种螺,两个愿望一起满足。这种螺的毒素,福寿螺来了也得叫大哥。
有毒的织纹螺2007年5月7日晚上,6个吃货,哦不对,6位患者依次被抬进了医院的急救室里。脱离危险之后几人交流病情,没想到竟是来自同一家餐厅的食客。难道是这家餐厅有问题?
织纹螺
不止如此,从2002年一直到2015年,福建莆田、宁德等地接连出现了食物中毒事件,造成多人抢救无效死亡。有的小孩和妇女中毒后,甚至还变成了植物人。
究其元凶,就是眼前这小家伙。内陆地区的小伙伴可能看着眼生,但在沿海地区,它却是夜市摊难得的美味。
这种螺学名叫织纹螺,俗称海蛳螺、麦螺、白螺等。个头也就一公分左右,指甲盖那么大。在以前,它一直是沿海城市夜市摊的必点美食。爆炒之后螺肉爽嫩,一口一个十分美味。
织纹螺
在福建莆田流传着过节吃螺的习俗。福建的沿海居民一直都很喜欢这种螺的海味,尤其是在端午节前后,老人小孩都爱吃。
然而,随着食物中毒事件频频发生,2012年7月20日,卫生部发布通知,禁止售卖和食用织纹螺。任何食品生产单位都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
但即便是这样,还是有很多人不以为意。去年这时候,宁波市就逮到了一个私自贩卖织纹螺的傅某,最终罚了他40万,奖励了8个月银手镯。
织纹螺为什么有毒?虽然卫生部为此发布了通知,但架不住吃货们仍存侥幸心理。有些人还不以为意,心想我福寿螺都吃了,这个小海螺又算得了什么?殊不知,福寿螺来了都得叫声大哥。
织纹螺
福寿螺不能吃是因为寄生虫,实际上完全煮熟就没事了。只不过一些吃货觉得煮熟了肉太老,就心存侥幸地煮至半熟,这才进了医院。
而织纹螺不能吃是这家伙真的有毒,高温烹煮也不能分解。织纹螺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狭舌目。一般来说这个目的动物是没毒的,织纹螺也是。其实它们并不生产毒,它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这家伙处于食物链的最下级,主要就是吃一些藻类,浮游生物什么的。说白了就是捡垃圾吃。吃得多了,吃得杂了,难免就会吃到带毒的藻类。
织纹螺
据目前的研究来看,海中的藻类大概有两万七千多种,其中只有0.2%的藻类有毒。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吃了半辈子织纹螺什么事没有,有的人吃一个就中毒了。
织纹螺体内的毒素最早是从阿拉斯加石房蛤中发现的,因此也被称为石房蛤毒素。
这是目前已知的海洋生物毒素最强之一,是一种贝类神经麻痹毒素,简称为PSP。一个60公斤的人只要摄入0.6到0.8毫克就能致死。
而前面我们也说了,织纹螺在食物链中的地位很低,平常只能捡捡垃圾。在消化的过程中,织纹螺就讲这回宗石房蛤毒素在体内不断累积、富集,久而久之就把这种毒素的浓度提高了很多倍。
织纹螺
换算下来,大概也就是几个织纹螺的量。如果是注射的话就更厉害了。大概就是被蚊子叮得那么一下,15分钟内就会一命呜呼。
织纹螺的毒性从哪来?织纹螺在福建被叫做麦螺,是夏天最受人喜爱的美食之一。网上大致一搜,几乎说的都是:俺们吃了一辈子都没中毒过,为什么现在不让吃了。怎么说呢?罪魁祸首还是近些年爆发的赤潮。
织纹螺
赤潮虽然名字叫赤潮,实际上还会出现红色、黄色、褐色、绿色等等。主要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水里的一些浮游生物和细菌爆发性增殖,最终导致的水体变色的生态现象。
根据赤潮形成的原因,可以大致分为有毒类和无毒类。无毒的赤潮基本就是某种特定的浮游生物数量增殖,造成一系列轻微的污染变色。实际的毒性并不大,有时候在晚上还会泛起荧光。
织纹螺
而有毒类赤潮基本就是人为活动引起的了。随着现代工业、化工产业的发展,沿海城市人口的增多,导致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没经过处理。
而这些午睡就是导致海水富营养化的根源。再加上海运带来的外来藻类,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就导致了有毒类赤潮的发生。
都说蝴蝶效应,这其实也是蝴蝶效应的一种。最终导致的结果也很明显,就是吃织纹螺进医院的概率呗。运气好了吃几十斤都没事,运气不好了吃两个就嗝屁。
织纹螺
并且,石房蛤毒素和河豚鱼毒素一样,没有特定的解药。高温煮不烂、盐腌杀不灭。运气不好中奖了,就算去医院也只能用山莨菪碱来对症治疗。
所以说,这种螺能不是最好还是不要吃。红螺、花螺、香螺、田螺,哪个做好了也一样美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