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传统习俗有哪些(还记得当年奶奶讲的故事吗)

6月21日17:13:40就进入2022年的夏至了。公元前7世纪,先祖们用土圭(一种测日影长短的古老工具,利用垂直于地面而立的一根杆来观察记录它正午时影子的长短变化以此确定季节的变化)观测日影,确立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

夏至的传统习俗有哪些(还记得当年奶奶讲的故事吗)(1)

夏至三候

关于夏至的起源,民间流传许多动人的传说

在此我分享一则,小时候奶奶讲过的夏至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家里有夫妻二人,还有一位聪明贤惠的姑娘,爹妈给姑娘取了个名字叫巧姐,巧姐的针线活没人能比。不管是做个衣服,裁裤子,还是女子的裙子,男人的袍子,让她瞅上一眼,全剪裁出来了。做鞋,绣花根本不用拓样,只用喝一碗茶的工夫,绣出的蝴蝶会飞,鲤鱼会游,鹿儿会跑,就似是真的一样。

夏至的传统习俗有哪些(还记得当年奶奶讲的故事吗)(2)

巧姐远近出名,年芳一十五,媒人把她家的门坎都踏断了。巧姐的爹妈为女儿在这些说媒的人中,选定赵财主家。选好了日子,热热闹闹的与赵公子成亲了。

夏至的传统习俗有哪些(还记得当年奶奶讲的故事吗)(3)

结婚后的第三天,巧姐要回门,当巧姐要上轿车前,公公婆婆吩咐她在太阳落山前,分别做十双袜子和鞋子带回来。丈夫也提出要绣十个烟荷包。

巧姐只得应诺。她带所需应用,在车上开始剪裁。时间飞快,眼看太阳就要落山。剩下的活儿,说什么也做不完了。巧姐急得哭了。 这时候,屋里进来了一位老奶奶。她问巧姐:“娃,你哭的咋了?”

夏至的传统习俗有哪些(还记得当年奶奶讲的故事吗)(4)

太阳就像风筝般牵在了巧姐的手中

巧姐就把婆家让她做的事情说了一遍。老奶奶听了说:“娃,你不要着急,我帮助你。”巧姐将绣花的红丝线递给老奶奶,老奶奶一手抓着线头,另一只手将丝线轴抛向空中,只见红丝线似一支箭直飞太阳,并将太阳牢牢地拴住了。巧姐回头,老奶奶早就不见踪影。太阳就像风筝般牵在了巧姐的手中。轻轻一牵,太阳就向东方飘了回来。一天的时间得以延长,巧姐也圆满完成任务。

夏至的传统习俗有哪些(还记得当年奶奶讲的故事吗)(5)

太阳终将要落山,只见红丝线带着巧姐轻轻飘了起来,牵引着她向西边的天空飞去,美丽的彩霞布满天空,巧姐渐渐地融合在霞光之中。

这一天就是夏至。

夏至的传统习俗有哪些(还记得当年奶奶讲的故事吗)(6)

俗话说 “不到冬至不寒,不到夏至不热”, 说到夏至,我们便把它与“热”联系在一起,气温的普遍升高,预示着盛夏的开始。

夏至的传统习俗有哪些(还记得当年奶奶讲的故事吗)(7)

夏至日还是我国最早的节日。清代之前的每逢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据传在宋朝,在夏至时节,百官可以放假三天。

夏至的习俗

一、观莲节

夏至的传统习俗有哪些(还记得当年奶奶讲的故事吗)(8)

浙江嘉兴南湖的荷花节

夏至是观赏莲花的最好时节,民间将6月24日作为荷花的生日,宋代也有“观莲”节。

二、夏至吃面

夏至的传统习俗有哪些(还记得当年奶奶讲的故事吗)(9)

中国民间有说,“冬至饺子夏至面”。意思是说冬至日要吃饺子,夏至开始以清凉的食物为主要,面条则是平民百姓的首选。

三、夏至祭祀

夏至又称夏节、夏至节。在古人看来,夏至不单是一个节气,还是重要的节日,在夏日祭地是国之大典。

四、放荷灯

夏至的传统习俗有哪些(还记得当年奶奶讲的故事吗)(10)

放荷灯是夏至的民间风俗。千百盏河灯在夏至夜晚被人们释放到河边、溪中,似天上的繁星点点散落到大地,令人心旷持久,放荷灯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也是对生活在大地的人们的祝福。

你还知道夏至有哪些习俗?欢迎留言分享!

【国粹者,民族文化之精髓也】欢迎您的关注、转发,评论,期待您的批评和建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