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的帝王(南北朝最强帝王)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诗人辛弃疾在诗句里描绘出刘裕气吞胡虏的震撼场面,就跟猛虎下山一样波澜壮阔,足以吞并万里征程范围内的敌寇,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南北朝时期的帝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南北朝时期的帝王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诗人辛弃疾在诗句里描绘出刘裕气吞胡虏的震撼场面,就跟猛虎下山一样波澜壮阔,足以吞并万里征程范围内的敌寇。
刘裕是南朝的开国皇帝,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平定了叛乱,改善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百姓的生活,他的政治格局和执政手段被后世称颂。
刘裕也被称为了南北朝时期最强的君主,很多人如果刘裕不是突然病死,历史一定改写,不会有后来的南北朝的混乱局势,也不会有隋朝的杨坚什么事。
一、刘裕的出身刘裕的身世在历史上有一定的争议,有的说他是原本出生于士族阶层,有的说他出身贫寒,白手起家,正所谓英雄莫问出处,就像历史上的刘邦与朱元璋,凭借自己的努力,从最底层拼到了权力的最顶端。
说刘裕是士族阶层,认为他身上流淌着“刘氏皇族”的血,主要是因为东晋末年发生的五胡乱华,让中原大地陷入被胡人践踏和蹂躏,导致了大汉王朝的分崩离析。哪怕是皇家后人,也不例外,命运是和整个中原大地紧密相连的。
刘裕出生的时候家里非常苦,结果屋漏偏逢连夜雨,刘裕的母亲在生他的时候难产死了,刘裕的父亲刘翘因为没钱雇乳母,一度有了将刘裕丢弃的念头。
后来是刘怀敬的母亲,因为不忍心看刘裕饿死,收养了他。长大后的刘裕为了生活,砍柴、打渔、种地,日子非常艰苦,乡亲们也没给过他好脸色看。
不过生活的艰苦不影响刘裕伟岸的身材和非凡的气度,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贫寒的出生对刘裕来说,是修行,也是历练。
刘裕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他选择了投军,很快凭借他的骁勇善战和用兵如神,成为了将军孙无终的司马,后来转入刘牢之的麾下,成为了一名参军,开始了他所向披靡的政治生涯。
刘裕兢兢业业,拼死奋战,成功地守住了东晋,在一定程度上给对中原大地磨刀霍霍的游牧民族沉重的打击,一直到有一天,刘裕幡然醒悟,想从一个打工人成为一个创业者。
面对风雨飘摇的东晋王朝,刘裕有了自谋出路的念头,开启了一场更换朝代的大戏。公元418年开始,刘裕连废两任东晋的皇帝司马德宗和司马德文,自立为王,建立了南朝宋。
刘裕逼迫皇帝让位,还上演了一出“被迫”称帝的现象。司马德文要禅位给刘裕,刘裕的反应是连忙上书表示推辞,朝臣也纷纷献计献策,有的还进献了祥瑞。
奈何国不可一日无君,在大臣的“逼迫”和无奈之下,刘裕只好硬着头皮勉为其难继位,这场大戏终于落下帷幕。
二、刘裕的丰功伟绩1、优秀的政治家
历史上有名的“义煕大改革”就是刘裕登基后和他的谋士刘穆之推出的,针对当时的赋税和土地为主的改革,贫苦出身的刘裕从来没忘记曾经的苦难,他深刻知道土地对于百姓的重要。
刘裕重振了皇权,结束了从东汉时期开始的门阀政治,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经济上的发力发展很好地支持到了他在军事上大展拳脚,改革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为后面王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另外刘裕坚决打击地方豪绅对土地的占有,抑制土地兼并,强制将很多豪绅的土地分给农民,并开放山野给农民耕种,和自由的捕猎。百姓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有了质的改善。
跟政治上的成就相比,刘裕在军事上堪称卓越。
2.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
军事上的成就是很多人对刘裕的第一印象,尤其是他的练兵和战术,每次稳中求胜,在利于劣势的情况下,也能有办法转危为安。
在那个动乱和战火纷飞的时代,刘裕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和神话,让胡人闻风丧胆,战场上从来都是骑兵追着步兵打,而刘裕麾下的水军步兵在所向披靡。
在在与胡人的对战中,刘裕没有硬碰硬,而是灵活应对,在技术上实现了创新。刘裕将水、车、骑、步四种类型的队伍和弓箭联合在一起共同作战,让曾经北魏的佼佼者们败下阵来,只留下一对对的白骨。
刘裕创造的这种兵法叫“却月阵”。
3.个人修为上的不忘初心
从一介布衣到一国之君,刘裕从来没忘记自己的出身和使命,当了皇帝后依旧保持节俭的生活作风,时刻三省,居住环境也没有富丽堂皇,开始过萎靡的生活,历史上的刘裕依旧朴素,下令地方禁止对朝廷的进贡。
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贫寒出生的刘裕在登上帝位后开始学习学习和练习书法,在北伐的过程中,他积极搜罗散落在民间的典籍,使得国家图书馆的藏书量从6千到4万。
刘裕也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保留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是一个有远见和有智谋的皇帝。
4、人格魅力上
刘裕的性格多面,但总体上他是宽容的君主,虽然在袒护旧部上表现出他性格上的狭隘,但面对胡藩和朱氏兄弟的延揽,看出了刘裕的宽容与接纳。
继位之后没有其他开国皇帝的跋扈与杀戮,保持低调谦逊的作风,在当时来说是朝堂的一股清流,也为国家的治理树立了榜样,被后世评为一代英雄。
三、历史上最为可惜的帝王刘裕被称为历史上最可惜的君王,他是具体统一中原大地的势力的,可是最终他与一统大业失之交臂,主要是因为三点。
1.刘裕生不逢时
东晋是门阀势力最强的时期之一,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想要改变命运可以说是难于上青天,偏偏刘裕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哪怕是一路上披荆斩棘百战百胜,刘裕真正崭露头角已经是36岁的年龄了。
这样一个神人一直拼搏到45岁,才占到了权力的最中心,不得不让人感慨,如果刘裕出生在士族家庭,那他的作为一定是翻天覆地的,话说投胎也是门技术活,刘裕输在了起跑线上。
2.首席谋士刘穆之在关键时期死了
刘穆之是刘裕的首席谋士,是他帮助刘裕建立了行政制度和法律制度,刘穆之的法律制度执行性非常强,让整个军队的战斗力迅速提升,刘穆之因此得到了刘裕的信任。
在面对扬州问题上,刘穆之也是建议刘裕在格局上的定位,必当是胸怀天下,而不仅仅局限于带兵打仗,要得天下,必定拿下扬州。在刘穆之的影响下,刘裕开始学习文化和书法,学者如何治理天下。
因此有人说,谋士榜诸葛亮是第一,刘穆之是第二。在对待诸葛长民的问题上,刘穆之更是将运筹帷幄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快速捕捉到了诸葛长民的野心,防患于未然。
刘裕和刘穆之之间的搭档非常默契,一个在外强攻天下,一个对内掌管后方,可是黄金搭档,公元417年,刘裕正打算继续北伐,结果刘穆之死了。
刘穆之死得非常蹊跷,历史上关于刘穆之死的原因也有很多的推测。刘穆之死了以后,给了强劲对手赫连勃勃机会,乘着长安城内没有主心骨非常混乱的机会,击败了刘裕帐下的名将。
一场大战后,刘裕队伍中变得人才凋零,包括有统帅之才的王镇恶也死在了这次战役中,赫连勃勃成了刘裕北伐路上最大的劲敌。
3、人才队伍出师未捷身先死
刘穆之和精锐部队死后,原本有着统一中原大地人才资源的刘裕,就这样被毁于一旦,顶替刘穆之的徐羡之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不论事情大小都要向千里之外的刘裕汇报请示。
担心后防不稳的刘裕只能打道回府,奈何后来关中还落入胡夏之手,成了刘裕一生最大的遗憾,成了北伐路上最大的绊脚石,让原本巨大的成功化为乌有,最终还是未能统一中国。从此,刘裕再也没有一次北伐过。
雄才伟略的刘裕,最终没熬过死神的降临,公元422年,身体情况每况愈下,在预知到自己或许命不久矣,刘裕开始安排身后事,主要是要把江山社稷托付给靠谱的人,延续刘宋传奇。
他们分别是司空兼长侍徐羡之、中书监兼尚书令傅亮、中书令谢晦、和镇北将军檀道济,四人为顾命大臣,辅佐刘裕的长子刘义符。
刘裕精心安排的顾问大臣们,在刘义符登基两年后,先被废后被杀,上演了一出顾命大臣灭掉少主的政治悲惨事件。
接着他们奉迎刘裕的三子刘义隆回京上位,不久徐羡之一伙被新帝一网打尽,结局让人唏嘘不已。
总结寒门出生的刘裕,靠着自己的打拼一步步走向了人生的巅峰,总体来说,是一个忠于民族,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军事才能在那个时代也是独一无二的。
只是奈何波澜壮阔的一生,还是留下了些许遗憾,或许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刘裕没完成的事情,会有下一个继任者来实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