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创始人六祖慧能(王学信禅宗探秘)

本文经作者王学信同意发表,来自月湖渔樵gong zong 号。

禅宗创始人六祖慧能(王学信禅宗探秘)(1)

禅宗探秘(三):六祖慧能得法黄梅

王学信

大唐高宗龙朔元年(公元661年),一位卢姓居士从新州(今广东新兴县),来到湖北参谒五祖弘忍。五祖问:“汝自何来?”居士答:“岭南。”五祖又问:“欲须何事?”居士答:“唯求作佛。”五祖复问:“岭南人无佛性,若为得佛?”居士答:“人即有南北,佛性岂然?”五祖令他随寺众从事劳作,居士答:“弟子自心长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五祖见其“根性太利”,天资悟性甚高,恐遭人嫉恨,便叫他到槽厂去劳作。居士退下后,“便入椎坊,服劳于杵臼,昼夜不息”,比他人更加辛苦勤劳。这位卢姓居士,便是后来的禅门大匠、东土禅宗六祖慧能大师。

闻经有悟 赶赴黄梅

同禅宗多位祖师一样,六祖慧能的身世也颇具传奇色彩。慧能祖籍范阳,今京西涿县,其父卢行瑫贬官岭南,携妻李氏徙居新州。忽一日,李氏“感异梦,觉而异香满室,因有娠。六年乃生,毫光腾空。黎明,有僧来,语祖之父曰:‘此子可名慧能。’父曰:‘何谓也?’僧曰:‘慧者,以法慧济众生;能者,能作佛事。’语毕,不知所之。”奇怪的事还有,“祖不饮母乳,遇夜,神人灌以甘露”。可惜的是,慧能三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孤儿寡母,居家贫甚。慧能幼时即上山砍柴,采摘山果野菜,靠卖柴养母。

禅宗创始人六祖慧能(王学信禅宗探秘)(2)

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某日,慧能背柴走过街市,听到有外地客人在诵读《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顿有感悟,便问客人:“此何法也?”客人道:“此《金刚经》,黄梅东山五祖忍和尚,恒教人诵此经。”慧能闻听十分激动,便想出家学佛法,就请求座中一位客人为其母备好一年生活所需,辞别老母,径直来到韶州。

在韶州,慧能遇到一位志行高洁的读书人刘志略,交谈之下,结为好友,刘志略有个姑姑是比丘尼,法号无尽藏。某天,她正诵读《涅槃经》,慧能在一旁听了片刻,便为在座者解说其中含义。尼无尽藏手执经卷向慧能询及其中的字义,慧能答:“字即不识,义即请问。”尼姑道:“字尚不识,曷能会意?”慧能道:“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尼无尽藏闻听此言,十分惊异,知其绝非常人,便将此事告知乡里父老,请他住进宝林寺。尽管该寺废弃已久,乡亲父老多方筹措,日夜赶工,宝林寺迅即整修一新。慧能感谢父老们的一番心意,但他告知众人,“我求大法,止此何为?”随即辞别,直抵黄梅,参礼五祖,便入坊,舂米作务。

一偈印可 衣法得人

八个月倏忽而过,五祖知付授衣、法时机已到,便告知全寺僧众:“正法难解,不可徒记吾言,持为己任。汝等各自随意述一偈,若语意冥符,则衣、法皆付。”是时,五祖门下有僧人七百余众,其中上座神秀,博学多闻,为僧众所景仰,都道:“若非尊秀,畴敢当之。”神秀听到僧众赞誉,不再犹豫,便在走廊粉壁写下一首偈子,其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五祖夜间坐禅后,走到此处,忽见此偈,猜是神秀所作,便赞叹道:“后代依此修行,亦得胜果。”

走廊粉壁本是拟请画师卢珍绘制《楞伽经》中,大慧菩萨的一百零八问和佛祖与其对答的故事。等到五祖见题偈在壁,便中止原来的设想,不再绘制壁画,并让僧众都来念诵这首偈子。慧能在椎房忽聆诵偈,就问一小沙弥是何章句。小沙弥道:“汝不知和尚求法嗣,令各述心偈?此则秀上座所述,和尚深加叹赏,必将付法传衣也。”慧能问:“其偈云何?”小沙弥为他念诵一遍。有顷,慧能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小沙弥诃斥他:“庸流何知,勿发狂言。”慧能道:“子不信耶?愿以一偈和之。”小沙弥不答,只是看着他笑。到了深夜,慧能密告一童子,引至廊下,他举着蜡烛,请江州别驾(刺史属官)张日用在秀偈之侧,写一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后来见此偈,道:“此是谁作?亦未见性。”僧众听到五祖这样评说,也就不再注意此偈。

禅宗创始人六祖慧能(王学信禅宗探秘)(3)

至夜深人静之时,五祖悄悄来到椎房,问慧能:“米白也未?”慧能答:“米白也,未有筛。”五祖即以竹杖三击其椎。三鼓时分,慧能到方丈室参谒五祖。五祖再次验证他初悟时所听闻“应无所往而生其心”一语,此刻,慧能于言下大悟,遂对五祖道:“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静;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五祖知其已悟自性本体,对他教诲道:“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继而,五祖又教诲他道:“诸佛出世,为一大事。故随机大小而引导之,遂有十地、三乘、顿渐等旨,以为教门。然以无上微妙、秘密圆明、真实正法眼藏,付予上首大迦叶尊者。辗转传授二十八世至达摩,届于此土,得可大师传袭,以至于今。以法宝及所传袈裟,用付于汝,善自保护,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即无种,无性亦无生。’”

慧能跪地接受所传衣、法,问五祖:“法则既受,衣付何人?”五祖道:“昔达摩初至,人未之信,故传衣以明得法。今信心已熟,衣乃争端,止于汝身,不复传也。且当远隐,俟时行化,所谓受衣之人,命如悬丝也。”慧能又问:“当隐何所?”五祖道:“逢怀即止,遇会且藏。”慧能跪拜罢,捧衣而出,是夜南行,大众莫知。五祖亲送慧能来到九江驿边,令慧能上船。慧能随即握住船橹,准备南渡。五祖道:“合是吾渡汝。”慧能知是禅语,即回答:“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能蒙师传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五祖听罢,很是欣然,道:“如是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

禅宗创始人六祖慧能(王学信禅宗探秘)(4)

五祖弘忍大师

众僧追讨 慧能隐居

五祖送别慧能后,不再上法堂。僧众颇感讶异,便来询问。五祖道:“吾道行矣,何更询之?”又问:“衣、法谁得耶?”五祖道:“能者得。”僧众便议论道,带发修行的卢慧能,名字中有能字,应该是他。众人对慧能得衣、法传承很不服气,当即相约一起去追赶,务要夺回祖师衣钵。

慧能辞别五祖,一路南行,走了两个月,来到大庾岭。僧人惠明本是军中将军,他与数百人一齐来争夺衣钵,因体健善走,先赶到岭上追及慧能。慧能“掷衣钵于石”,道:“此衣表信,可力争耶?”惠明“举衣钵不能动”,便解释道:“我为法来,不为衣来。”慧能告诉他:“汝既为法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

惠明遂屏气凝神,趺坐而渐入定境,过了多时,慧能问:“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于言下大悟,又问道:“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旨意否?”慧能道:“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惠明道:“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慧能),即惠明师也。”慧能道:“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五祖),善自护持。”惠明又问:“惠明今向甚处去?”慧能道:“逢袁则止,遇蒙则居。”

惠明行礼辞别,回到岭下,对僧众道:“向涉崔嵬,杳无踪迹,当别道寻之。”岭下僧众遂四散寻找,不再上岭。其后,惠明居于袁州蒙山,潜心修持,为避慧能名讳,更名道明,亦修成正果。此乃后话。

慧能来到岭南韶州曹溪后,四处找他的人渐次闻听些许关乎慧能之讯息,便又来寻觅,慧能遂避难于四会之猎人队中,历经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令守网,有获悉放。每饭时,常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即对曰:“但吃肉边菜。”

慧能出山 剃度受戒

五祖既将衣、法交付慧能,逾四载,至大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忽一日,告大众道:“吾今事毕,时可行矣。”即入方丈室,安坐而逝,寿七十有四,肉身不腐,塔于黄梅东山。唐代宗谥曰:“大满禅师”。

大唐高宗仪凤元年(公元676年)正月初八,慧能忽念说法时至,遂出四会山林,至广州法性寺(即今广州光孝寺),正值该寺印宗法师讲解《涅槃经》。慧能暂住“廊庑间”,夜间风起,经幡飘动,两位僧人相对争论,一个道“幡动”,一个道“风动”,争执不休。慧能见状,朗声插了一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此语一出,几个僧人都惊得呆了。后世禅师对此有偈颂云:

不是幡兮不是风,

衲僧于此作流通。

渡河用筏寻常事,

南山烧炭北山红。

这个公案,是六祖初出山时的一段机用,用语极妙,然并非像有些人理解的那样,此即禅宗心法,倘如是,则大谬也。

禅宗创始人六祖慧能(王学信禅宗探秘)(5)

印宗法师闻听此事,即请慧能坐于上席,向他询问禅法奥义。见其言简理当,不由文字,便问道:“久闻黄梅衣、法难来,莫是行者否?”慧能答曰:“然。”印宗法师起而作礼,请衣钵出示大众,令大家瞻仰礼拜。正月十五日,印宗法师会集一干高僧大德,为慧能剃发,慧能至此始为出家人。二月八日,慧能就法性寺智光律师授具足戒,成为正式比丘。

法性寺及其戒坛,说来还大有来历。该寺所在原为南越王赵建德故居,三国时期,吴国骑督尉虞翻改为园林,称虞苑,聚徒讲授《易经》。虞翻去世后,家人捐出建寺,称“制止寺”。刘宋文帝元嘉年间,梵僧求那跋陀罗大师来寺,创建戒坛,称“制止道场”大师并预言:“后当有肉身菩萨在此坛受戒。”梁天监年间,真谛三藏自西印度携来两棵菩提树苗,亲手植于戒坛两侧,对大众道:“却后一百二十年,有大开士于此树下演无上乘,度无量众。”而当年菩提达摩祖师渡海来华,最初即住锡此寺中。六祖惠能受戒后,即于此菩提树下开演黄梅东山法门,就像当初约定好的一样。

禅宗创始人六祖慧能(王学信禅宗探秘)(6)

六祖慧能

作者简介

王学信,知名文化学者。1947年生于北京。高中保送北师大二附中文科试验班。1965年高二参加高考,成绩为北京考区文科第一名,因家庭出身之故,被北大中文系拒收。1968年赴云南生产建设兵团。1977年再以云南省文科第一名成绩,为北师大中文系录取。先后在《华声报》《海内与海外》媒体任编委、总编室主任,副刊部主任,编辑部主任等职。著有《南怀瑾诗话》、《春深诗酒醉中华》、《郭永琰楷书王学信绝句百首》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