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的历史和简介(牡丹发展历程与名人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赏牡丹》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白《清平调•其一》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王维《红牡丹》
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
月中虚有桂,天上漫夸兰。
——白居易《牡丹》节选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白居易《买花/牡丹》
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其间更有王。
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
——邵雍《牡丹吟》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
——皮日休《牡丹》
三月牡丹呈艳态。壮观人间春世界。
鲛绡玉槛作扃栊,淹雅洞中王母队。
——杜安世《玉楼春•三月牡丹呈艳态》
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面惭傅粉郎。
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韦庄《白牡丹》
桃李花开人不窥,花时须是牡丹时。
牡丹花发酒增价,夜半游人犹未归。
——邵雍《洛阳春吟》
牡丹奇擅洛都春,百卉千花浪纠纷。
国色鲜明舒嫩脸,仙冠重叠剪红云。
——范纯仁《牡丹》
芳菲触目已萧然,独著金衣奉老仙。
若占上春先秀发,千花百卉不成妍。
——司马光《和君贶老君庙姚黄牡丹》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徐凝《牡丹》
…
从以上这些诗篇可以看出当时唐都长安和宋代洛阳栽培牡丹的盛况。
牡丹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一带山区,为落叶亚灌木。中国牡丹的种植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牡丹、芍药均为芍药科芍药属的植物,二者花形相似,但前者为木本,后者为草本。在秦以前的典籍中,只有芍药而无牡丹的记载。
人们最早是从药用价值认识了牡丹。在1972年甘肃武威市柏树乡考古发现的东汉早期圹墓医简中,有用牡丹治疗“血瘀病”的处方,是迄今已有资料中有关牡丹的最早文字记栽。唐开元中,牡丹盛于长安,于宋以洛阳第一,在蜀以天彭为第一。牡丹名字来自明代李明珍《本草纲目》: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茎,故谓‘牡’(即分株繁殖),其花红故谓‘丹’。牡丹别名又称:木芍药、富贵花、鹿韭、鼠姑、百两金、唐狮子、据宋朝余仁中本《顾虎头列女传》有画面描绘了庭院中栽植的木芍药,顾虎头即顾恺之(约344—405年在世)。
牡丹作为观赏植物始自南北朝时期,文献多有记载。刘赛客《嘉记录》说:“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牡丹既已入画,其作为观赏的对象已确切无疑。
隋朝时已出现了不少牡丹品种,如“飞来红”、“天外红”、“一拂黄”、“颤风娇”等,这些栽植于御苑,这是中国牡丹由乡间进入城市、由民间田园进入皇家宫苑之开端,自此牡丹开始了她的“富贵历程”。
唐代(公元618-907)牡丹栽培开始繁盛。开元中盛于长安。传说当时有个叫宋单父的善于种花,应唐玄宗李隆基之召,到骊山种了一万多株,颜色不相同(《龙城录》)。
唐代牡丹栽培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牡丹至少有了5种颜色:殷红、深紫、桃红、通白、黄色、还出现了重瓣品种唐代宫廷中还注重牡丹插花,并对摆设环境、剪截工具、容器、几架都有严格要求。在欣赏牡丹插花的同时,还要绘画、奏曲、饮酒赋诗,唐代牡丹能如此迅速发展,国都长安人们喜欢牡丹如痴如狂, 与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生活情调的热烈使长安人喜欢一切暖色调的事物。牡丹的国色天香,雍荣华贵,正迎合了大唐盛世人们的心态。同时,帝王文人雅士带头喜爱牡丹,更形成了深厚牡丹文化氛围,不断掀起观赏牡丹、咏颂牡丹的热潮。唐代国都长安牡丹兴盛。逐渐波及到其它地方,首先,洛阳牡丹得到发展,长安牡丹也南下杭州,此外东北牡丹江一带也曾有过牡丹栽培。
明代,牡丹在全国范围内有一个较大发展,栽培中心转移到亳州,曹州还有国都北京,江南的太湖周围、西北的兰州,临夏等地也繁盛起来。牡丹在私人宅第、农家院落获得大发展。据《亳州牡丹史》记载,园艺品种增至340余个,黄、白、粉、红、紫、黑、蓝、绿等花色已基本齐全。由于宫廷用花需求,牡丹催花技术也进一步发展。明末亳州牡丹衰落。
明末清初,曹州(今菏泽)取代亳州成为牡丹栽培中心,至今菏泽仍是全国乃至全球牡丹生产基地,并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誉,曹州城因各地花农广植牡丹芍药,以养花为业,正如“曹州园户种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东部二十里,盖连畦接畛也。”(余鹏举《曹州牡丹谱》),这也是第一部全面介绍菏泽牡丹的专谱,再后,赵孟俭原著,赵世学新增《桑篱园牡丹谱》记载曹州牡丹240个品种,据清时老花农王文德记忆,曹州历史上最高栽培面积达33.3hm2,品种300多个。曹州牡丹有较大规模种植,早已形成商品。曹州牡丹集中在城东北一带,这里牡丹园星罗棋布,且多为明代所建,著名的园子有桑篱园、绮步园、玉田花园等。
清代熏花已十分普及,据《曹州牡丹-附记七则》载:“右安门外草桥,其北土近泉居人以种花为业,冬则温火煊之,十月中旬,牡丹进御矣“。再据《五杂俎》载:“朝迁进御常有应时之花,然皆藏之窖中,四周以火逼之,隆冬时即有牡丹花,道其工力,一本数十金“。这时的催花技术己达到相当的水平,此技术至今还在采用。
1949年共和国成立后,牡丹种植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牡丹的栽培数量不断增加,栽培技术水平逐年提高。洛阳、荷泽等地先后成立了牡丹专业的科研机构——牡丹研究所。在前人的栽培管理的基础上,使牡丹的栽培技术又得到了新的发展。
目前,牡丹有十大花系(红、紫、紫红、粉、白、蓝、绿、黄、黑和复色等)、不同花型(如:单瓣型、荷花型、皇冠型、楼子型、绣球型等)和具有抗旱、耐寒、耐热、耐湿等特性,可以种植在温带、寒热和亚热带地区的品种300多个,还有日本、美国、法国品种100余个
一、花色品种丰富、适应性广的中原牡丹
(一)、复色类
什样锦 、娇容三变 、斗艳 、二乔 、 三变赛玉 、玛瑙荷花、 彩蝶 、花蝴蝶
(二)、绿色类
绿香球 、春水绿波、豆绿 、 绿玉 、
(三)、黄色类
姚黄 、金桂飘香、玉玺映月、黄花葵、 金玉交章
(四)、墨紫色类
冠世墨玉 、烟绒紫、青龙卧墨池、墨楼争辉 、乌金耀辉 、 黑花魁 。
(五)、粉色类
赵粉 、鲁粉 、粉中冠、、桃花飞雪 、贵妃插翠、雪映桃花 、
软玉温香 、淑女妆 、桃花飞雪 、粉荷飘江 、银鳞碧珠、 盛丹炉 、青龙卧粉池
(六)白色类
夜光白 、景玉 、香玉 、金星雪浪、
琉璃冠珠、雪塔、白玉 、雪桂 、昆山夜光、玉楼点翠、玉板白 、雪莲 、水晶白 、白鹤羽、风丹白 、水晶球 、风丹白 、玉板白 、清香白 、清香白、
(七)粉蓝(紫)色类
蓝田玉 、 紫蓝魁、蓝宝石、菱花湛露、垂头蓝、朱砂垒
绣桃花、雨后风光 、彩绘 、大朵蓝 、似荷莲 、蓝芙蓉、鲁菏红
(八)紫色类
胜葛巾 、魏紫 、赵紫 、葛巾紫 、小魏紫 、紫魁 、深黑紫
(九)紫红色类
红霞争辉 红霞迎日 锦袍红
乌龙捧盛 藏枝红 百园红霞 映金红
大棕紫 首案红 状元红 盘中取果
锦绣球 洛阳红
(十)、红色类
珊瑚台 丛中笑 晨红
火炼金丹 娇红 萍实艳
锦帐芙蓉 迎日红 十八号 霓虹焕彩
红宝石 宏图 山花烂漫 脂红
明星 春红娇艳 肉芙蓉 虞姬艳装
飞燕红装 银红巧对 胡红
红珠女 十八号 璎珞宝珠
二、植株高大、抗寒、耐旱性极强的西北紫斑牡丹
(一)、白色类
书生捧墨 紫斑白 玉壶冰心 一片丹心
菊花白 玉蝶 中川玉 小雪
观音斗 鹤羽白 云中鹤 红海微波
(二)黄绿色类
黄云 雏凤还巢 佛头青
(三)红色类
三转 红冠玉珠 大红袍 醉胭脂
(四)黑色类
黑绒莲 夜光杯 黑凤蝶 紫冠玉带
(五)紫红色
锸头凤 紫蝶迎风 九州大紫 红莲
宁安红 英雄红 重瓣红 玉兰紫
喜庆 红蔷薇 古城相会 金花状元
(六)粉色类
素粉绫 金城粉 和平二乔 紫斑粉
红云 粉天香 粉麒麟 粉墨登场
(七)紫蓝色类
陇原壮士 花和尚 大汉风云 灰鹤
蓝鹤 和平蓝 蓝蝶迎春 蓝海银波
三、花色奇特的国外牡丹
芳纪 日月锦 太阳
新七福神 花王
日暮 八千代春 五大洲 连鹤
日本岛锦 美国公主 金阁
花园珠宝 金岛 正午(海黄)
金晃 花大臣 黑光司 初乌
牡丹不仅是中国人民喜爱的花卉,而且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珍爱。日本、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加坡、朝鲜、荷兰、德国、加拿大等二十多个国家均有牡丹栽培,其中以日、法、英、美等国的牡丹园艺品种和栽培数量为最多。
作者简介马学民,山东师范大学毕业,大学学历,中共党员。先后在菏泽市十中、菏泽市实验中学、菏泽市开发区党群工作部、党工委政策研究室、丹阳街道办事处工作,曾任中共菏泽市开发区工委机关报《今日开发区报》主编,菏泽市民俗学会会员,菏泽市儒学研究会、牡丹区作家协会、开发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菏泽市祖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2012年主持编写《丹阳志》。2017年出版由菏泽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常健作序、150多万字的个人新闻作品集《春华秋实》一书。2011年起历时6年,牵头发起主修涉及山东、河南、江苏、安徽、陕西等23个省、700多个村、30万人的《开濮曹徐马氏族谱》。2017年11月份,《在“第三届中华家谱展评暨文创产品交流大会”上,经全国姓氏家谱专家综合评审,荣获“中华好家谱”最佳内容特等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