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宁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村(万宁人必知的十个地名由来)
万宁古称万州,是海南古代四大名州之一,位于海南岛东南部沿海,北距海口市公路里程139公里,南距三亚市公路里程112公里“万宁”一词源自《易传·乾·象》:“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很久以前,外地人迁居万宁,随着人类繁衍发达,各地集聚居住之地,地名的由来变迁都有着它的传说,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万宁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村?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万宁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村
万宁古称万州,是海南古代四大名州之一,位于海南岛东南部沿海,北距海口市公路里程139公里,南距三亚市公路里程112公里。“万宁”一词源自《易传·乾·象》:“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很久以前,外地人迁居万宁,随着人类繁衍发达,各地集聚居住之地,地名的由来变迁都有着它的传说。
万城
唐高宗朔二年(662)万安县改设万安州,州化设通化都(今大茂镇旧州村)。唐德玄开元年间(785),州治迁还万安。
北宗神宗熙宁七年(1074),万安州更名为万安军,移军治于博辽(今陵水境内)。宋大观年间(1107—1110),军治复移于后郎村水口(今万城),原筑土城,宋绍定年间(1228—1233),城墙改用砖砌,周长未及百丈,开城南一个门。元朝至正三年(1343),摄州事郑宽彻石修城,开东、南、西三门。城周长332丈,城墙高1丈8尺。
明洪武七年(1374),千户刘才重修城池,周长增至426丈,高2丈,墙厚1丈5尺,城门4个:东门称朝阳,南门称镇南、西门称德化、北门称拱北。明成化七年(1472)指挥李泰在东、南、西三门外增筑月城门楼。明朝嘉靖六年(1527),待爵沿城墙挖池,池水环流,周长497丈,宽2丈8尺,深7尺,筑石桥通行。崇祯15年(1642),知州曾光祖以石筑月城,在东、西、南三面筑城楼。
清朝,中华民国时期沿袭其置、增建仓库、典铺、学宫、庙宇等,四周的城墙、城门、城楼和城池,于20世纪50—60年代建设中毁废。
建国前夕,万城有八街:朝阳街(今东门)、镇南街(今南门)、德化街、渲胜街(今西门)、仙河街、迎恩街(今北门)、武丁街、永福街(今城内);朝阳街设东门市场。
解放前万城(今城内)为日本侵略者、国民党政府驻地。解放后,万宁县委、万宁县人民政府从北大乡迁入万城办公,同年成立万城镇人民政府;万城成为县委、县政府驻地。
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1972年县委、县政府重新规划建设万城市区以向城西扩建为主要市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万城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旧貌变新颜。万城扩大40平方公里,建设30条街道,同时改造旧城区。万宁建市20年来,市委、市政府构建“一带两区”招商引资,万城向城北建设新区,目前城北新区建设日新月异,不久将来万城向东扩大,把万城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特色的滨海城市。
兴隆
万宁市兴隆农场建场仅50年,但“兴隆”这个地方名却由来已久,还是一位清朝官员所起的名字。
兴隆场部驻地兴隆镇,就在美丽的太阳河畔,这里具有浓厚的侨秀风情和旖旎的热带风学,是海南省著名的旅游胜地。
说起兴隆的由来,她有悠久的历史,据万州志记载,宋1137年度万安州为南宁县,隶琼州。百般年万安军领万宁(南宁县改为万安县)、陵水二县。可见兴隆一带属万安军管辖。明洪武三年(1370年)万安县更名万宁县。民国三年(1914年),更清朝的万州为万宁县,兴隆仍属万宁县管辖。
古代,兴隆一地人烯少,山林茂密,杂草丛生,野兽了没,交通闭塞,居住着黎族同胞。乾隆年间,有一位姓冯的官员来到这里居住。当时在太阳河边(即现在的兴隆镇),垦荒耕种,栽培槟榔、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附近黎民百姓,生产的农副产品均到这里集市贸易,形成一个小小墟市。从此开始热闹起来。这位官员,把这个地方起个名字叫“兴隆”。这一美好名字,沿袭至今。
兴隆这个地方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土地肥沃,山丘广阔,雨水充沛,气候温和,发展热带作物得天独厚。
解放前兴隆仅有10多间茅房,居住着黎族同胞和几户汉人。解放后,1951年9月,第一批700多人的归国华侨来到太阳河畔的兴隆墟兴办集体农庄后改为兴隆华侨农场。从此以后,兴隆农场先后安置了来自世界21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共12000多人。
到目前止人口发展到3万多人。随着大批华侨迁进兴隆,引进橡胶、咖啡、胡椒等热带经济作物,使这里更加繁荣兴隆起来。如今,万宁市正在构建兴隆大旅游圈,到海南旅游人无不知道兴隆的。
龙滚
龙滚位于万宁市东北部。龙滚这个地名,据说是先有了龙滚河后才得名的。在龙滚这个地方,远古就传下了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这里大地干旱龟裂,草木枯死,赤地茫茫,民不聊生。
有一天,忽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雨闪闪,人们听到一声巨响,天开地裂,只见一条巨龙翻滚而起,从云天直飞下。从此,当地地上留下了一条深深的弯弯曲曲的龙身痕沟,山岭的水汇集到这沟里,天长日久成为日夜奔腾的河流。河水解除了大地的干旱,缓解了当地的旱情,生产发展。
后来人们把这条河流命取名龙滚河。就在这条河畔崛起一座小墟,称为龙滚墟,解放后设立行政区域称为龙滚,龙滚一直沿用至今。
大茂
大茂位于万宁县城北,距万城5公里,古万州时称旧州。大茂是从郑洪明的名字改过来的。
郑洪明,字大茂,艺名洪明,大茂后田村人。是早期琼剧演员。1903年他组织:“三点会”提出“红旗飘飘,人马征召,革命起义,推翻清朝”,作为一个进步的表演艺术家演出进步剧目,把矛头指向清朝腐败政府和反动官吏,并组织“三点会”义军与反动官吏作斗争,在一次战斗中被广东总督派两营官兵围剿。
1905年10月郑洪明等义军首领被遭惨杀害。“三点会”起义失败为告终,在万宁革命斗争史上有着深刻的影响。人们为了纪念他,把旧州改为大茂(即现在的大茂墟),解放后设立行政区域称为大茂,大茂一直沿用至今。
乐来
“乐来”又名“六来”,位于万宁东北部,相传清乾隆期间,有“黄、王、丁、杨、严、潘”六个姓氏人家从外地迁来这个地方居住。“六来”的用意是纪念这六姓先祖在这块地方定居的。至清末期间,因“六”与“乐”同音,所以“六”被读做“乐”,清末改名为“乐来”,集市始置大新村附近,地名由此得来,解放后设立行政区域称乐来,一直沿用至今。
禄马
“禄马”又名“东岭”,位于万宁西北部地区。禄马原名走马坡也称“六马”是一片平坡,传说古时候当地人在坡上举行赛马活动,曾有“六马”赛手获奖取名“六马”,后来这片坡地形成墟,集市贸易,人们就取名为“禄马”,解放后设立行政区域称禄马,一直沿用至今。
礼纪
礼纪位于万宁西南沿海,相传元朝期间,有两位外地商人到礼纪墟这个地方开设铺仔,尔后各地商人也接踵而来,形成集市,因这两位首先居住商人,一位是黎族,一位是旗族,人们便称这个墟为“黎旗”墟。
清末时期,因“黎旗”与“礼纪”方言同音,且“礼纪”有礼仪之意,开始人们称“黎旗”后改为“礼纪”。解放后设立行政区域称为礼纪,一直沿用至今。
牛漏
牛漏又名“东和”,位于万宁市腹部的山区。“牛漏”为牛走漏的意思。相传清代的牛漏墟原是一片荒凉的山坡,有一人家在这里养牛,一天发现少了一头,主人到处寻找,蓬人便问:“看见我的一头牛走(漏)了”。人们把这个地方称为“牛漏”解放后设立行政区域称为牛漏,一直沿用至今。
龙头湾 龙尾湾
在万宁和乐、乐来境内有二地名叫龙头湾和龙尾湾,这两地名的由来,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一条金龙从两边“腾云升天”,悠悠而然向东南方向腾飞。越过千山万水,当金龙飞入和乐、乐来境内低头俯览大地,发现一条河流像银白色的玉带从五指山发源流经700百公里,弯弯曲曲向东流入后安小海,流于金龙飞越千里舌干口溻,就卧地用头伸向河里饱喝这清清的河水,然后继续向东南腾飞。因此这里一带出现卧龙的遗迹,故当地人把龙卧下把头伸下河喝水的头的河畔叫龙头湾,尾部的地方叫龙尾湾。
龙是中国的象征,古代人对卧地认为大利大吉之地,附近乡村必是风水宝地,繁荣速写。因此早在古万州时在龙头湾东南约5公里的旧州长,在唐初龙朔二年(162)始置万安州的州治。
然而,在古万州万宁人看见了龙的样子“腾龙伏地”,在万州大地流传,民间群众把龙看作吉祥之物,民间的保护神。如今万城西门和宾王村民间艺人逢春节元宵制作龙并举行舞龙活动。当龙要舞时,先要让龙到河边喝饱清水,饮水后方能舞龙,这种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古时金龙卧地给万州大地带来许多风水宝地,地灵人杰,资源丰富,特别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海湾、沙滩、小海、海岛,温泉,可开发的旅游景点有20多处。东山岭、大花角、春园湾、大洲岛,尖岭温泉、兴隆温泉、石梅湾、南燕湾、神州半岛、六连岭、金牛岭等。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各方投资者纷至沓来,黄金海岸出现了一个成片开发,多方投资办旅游业的好势头,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全市第三产业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