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为什么死于张辽之手(张鲁左慈于吉到底有何贡献)

后汉三国年间,公认的三大著名道士:张鲁、于吉、左慈。

巧合的很,三人的主要活动范围分别在汉中、江东、中原,几人的活跃时间都在三国正式开始以前,而他们的主要事迹范围,恰好分别为日后的三国所领有。

前三国时期,社会各阶层尤其是权贵阶层对道门的印象并不是十分美好,终究黄巾之乱就是太平道的张家兄弟挑起来的。俗话说,无财不养道,道门要发展离不开社会各阶层尤其是权贵阶层的支持。道门的不良印象必须得到扭转。

太史慈为什么死于张辽之手(张鲁左慈于吉到底有何贡献)(1)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有,商纣王的叔父箕子,殷商灭亡之后能得到武王的同情,并与之讨论治国之道;殷商遗民不恨自己,愿意跟随自己远赴海外;到朝鲜之后教化百姓,国祚延续千年。

不管从哪一点来看,这都是一位圣人。唐朝柳宗元总结的相当到位:“正蒙难、法授圣、化及民”

自然这汉末三大仙道并没有人有替他们作出总结,甚至可能也没有任何沟通交流。但却各自走上挽救道门颓势的救亡之路上去了。且三人的道路合起来,恰好符合箕子之道:

太史慈为什么死于张辽之手(张鲁左慈于吉到底有何贡献)(2)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于吉,事迹见于《三国志.孙策传》引《江表传》,史书原文并没有三国演义那么多的花里胡哨,也没有亡魂索命的纪录。但根据记载,至少此人有呼风唤雨之能,且在江东行医送药,在民间极有威望。但正因为如此,孙策极为忌惮,如果这种人要在江东兴风作浪的话,那未尝不是另一个张角。

其实,孙策当时的情况也是两难:不杀,担心留有后患;杀,必定会带来一些不满。孙策还是标准的武将性格,于吉被杀了,但对于吉来说或许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吧。江东人感恩于吉,甚至立庙祭祀。可见:江东之地对道家态度大好。于吉的作为称得上是“正蒙难”了。

太史慈为什么死于张辽之手(张鲁左慈于吉到底有何贡献)(3)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左慈,事迹见于《后汉书.方技传》,黄巾之乱主要祸害于北方,曹操集团多少人可以说就是抗黄巾起家的。哎,左慈要想有所作为的话,难度可是不小。几次接触曹操,用的都是道门法术的手段,不管到底是真有道行也罢,只是个障眼法也罢,反正是把曹操糊弄的不轻。

至后来曹操的人生中,直到临死的遗书都透漏着一股淡然的味道,颇有黄老意味,不能不说是受到左慈的影响。既然统治者都如此了,北方道门的日子就会好过很多。左慈的作为称得上是“法授圣”了。

太史慈为什么死于张辽之手(张鲁左慈于吉到底有何贡献)(4)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张鲁,三国志中有传,是天师张陵的孙子。此人到底道行如何,与史无载,但其它方面的作为却很是明确。靠着五斗米教的教义来发展信徒(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实力强大之后雄踞汉中,靠着信仰让辖地之内老百姓安居乐业(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乐之)。

之后曹操攻击汉中,张鲁考虑没有实力抵抗,选择了封藏府库而投降,避免了给汉中带来惨烈的兵灾。汉中百姓受此恩惠,爱屋及乌之下,道门必将受益,张鲁的作为称得上是“化及民”了。

太史慈为什么死于张辽之手(张鲁左慈于吉到底有何贡献)(5)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汉初便奉行黄老之学,所以四百年间道门(或者说方技)的发展还算平稳顺畅。但一场黄巾之乱却将其推到了一个极其尴尬的地步。如果不能妥善应对的话,道门能否顺利传承真就是未知数了。

无数的道门中人,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挽回此种局面。其中最优秀的自然就是张鲁、左慈、于吉了,三人的作为合起来恰好是一条完整的圣人之道“正蒙难、法授圣、化及民”。

故而,三人能被称为三国时代的三大道士,实在是实至名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