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短民间故事传说(民间故事木匠去干活)

明朝时期,西乡王石保往西北方向走二十里就到了孤山村,据《魏氏谱》记载:明朝初年魏姓由口镇迁此建村。

村北有一座孤山,曾名“二龙山”,自从李姓迁入后在村东打水井一眼,并立石碑一座,记述村名的来历和打井的原因。

村里的乡亲们为求太平,便将村子改名“太平庄”,后来发生一个故事,又易名孤山村。

最短民间故事传说(民间故事木匠去干活)(1)

卞书杰当年随母亲逃难流落至太平庄,母亲突然病倒,只有九岁的他,便用木板拖着母亲四处乞讨。

好在太平庄的乡亲们淳朴,见他们娘俩非常可怜,经常救济施舍。只是母亲病重,无钱医治,最后还是撒手人寰。

自母亲去世,卞书杰便成了一个孤儿,村里的老先生魏琛见他可怜,便好心收养了他。

说起这个魏琛,十里八乡的人都认识他,据说早年意气风华,差点当了大官,后来因为一首诗得罪了当今圣上,结果下来一道永不录用的圣旨。

都说君无戏言,魏琛断了仕途这条路,便回到家乡做了教书先生。不过知道他身世经历的人,都不愿意将孩子送到他的学堂来读书,只有那些家境差的,因为学费便宜,才把孩子送来读书识字。

魏琛教书认真,对学生管教极为严苛,收的学费只能勉强一个人吃饱。自从收养卞书杰以后,他就把自己那一份省了下来,然后靠一些山果充饥。

在那个世道,读书不当官,顶多是个穷秀才,不靠父母和媳妇,迟早会饿死。魏琛是过来人,自然明白要有个吃饭的手艺,才能在这个世道活下去。

最短民间故事传说(民间故事木匠去干活)(2)

这一天,他把卞书杰叫到跟前,看着对方的眼睛问道:“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

卞书杰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想读书,以后参加科举,去京城里当大官。”

魏琛摇了摇头说道:“我教你读书识字,不是让你当官的,是教你学会做人的道理。”

“义父,你说的我不明白,读书不当官,还能做什么?”卞书杰满脸疑惑,他一直以为义父的心愿就是当官,可是为什么听见自己这般说,却有些不高兴呢?

“你可以学做木匠,这样以后就有了安身立命的根本。”魏琛说道。

卞书杰是个听话的孩子,义父让他学什么,他就学什么。因为他心里清楚,义父不让他考科举当官,自是有自己的道理。

村中有个叫魏忠的木匠,手艺那是没得说,十里八乡的人都喜欢找他干活,因此家里的生活还算过得去。

有魏先生亲自引荐,魏忠便收了卞书杰这个徒弟,这要是一般人,魏忠可不会轻易收徒的。

魏忠收徒首先看人品,其次看天姿。魏先生的义子,那人品自然没得说,就是卞书杰年纪太大,已经过了做学徒的最佳年纪。

老话说得好,“人挪活,树挪死。”魏忠倒也不是个认死理的人,因此看在魏先生的面子上收了徒弟。

最短民间故事传说(民间故事木匠去干活)(3)

“书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自打今天以后,你对师父需礼敬有加。”魏琛吩咐道。

“徒儿拜见师父!”卞书杰一个头磕下,便拜了魏忠为师,为了学习方便,魏琛让他搬到了师傅家。

以前拜师非常讲究,拜了师父就需要吃住在师父家。另外师父家里的什么活,学徒都要抢着干。

在木艺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年学徒,五年半足,七年才能成师傅。

因此想要学习,徒弟和师父要在一起相处好几年,有的甚至是十来年。

卞书杰打小就吃过苦头,如今有了吃饭的地方,还能学门营生,自然是倍加珍惜。

学木匠和其他手艺不一样,木匠的步骤繁杂,要先学会挑选木头,什么样的树干做房梁,什么的木头打家具,其次还要会用斧头,否则砍个半天也不见得能砍断一棵树。

光砍树的门道就够学徒学上几个月,更何况后面刨木、凿眼、搭建、雕刻……

正是因为木工难学,所以学徒一般是在六七岁时便开始,而卞书杰拜师时已经十几岁,已然超过了最佳学习年龄。

魏忠之所以收他为徒,除了看在魏琛的面子上,还有就是可怜他孤苦伶仃的身世。

最短民间故事传说(民间故事木匠去干活)(4)

拜师完成后,卞书杰学习非常刻苦,他也知道师父对自己严苛的苦心。所以他更加珍惜眼前的机会,同时也对师父感恩至极。

就在卞书杰在师父家里学了三个月后,他第一次回家,却发现自己的义父不见了,他找遍了很多地方也没见踪影。

隔壁的婶子说魏先生离开了,也许是找个无人地方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想到这些,卞书杰哭得撕心裂肺,他知道义父是不想拖累自己。

伤心过后,卞书杰又回到师父家里,他一门心思都放在了学习手艺上。因为这是义父最后让他做的一件事,他不能辜负义父的期望。

这世上任何事都讲究个天赋,就算是寻常出力的瓦匠石匠,也需要一些天赋。学木匠更是如此,卞书杰拜师晚,不过他的天赋也算可以,学习起来进步也非常快。

魏忠除了有一个女儿叫魏莹,他这辈子也没收过徒弟,因此传给卞书杰的手艺也不藏着掖着,倾囊相授。

卞书杰也没有辜负义父和师父的期望,短短数年时间,他便成了当地有名的木匠,双手做出来的家具非常精细耐用,想找他干活的人,从村头排到了村尾。

最短民间故事传说(民间故事木匠去干活)(5)

卞书杰到了十八岁时,魏忠把他叫到一旁说道:“为师老了,从今以后,你就得一个人出去干活了,不过我没同意出师前,这挣得钱嘛……”

魏忠的话没说完,卞书杰就抢着说道:“师父,我这门手艺是您教的,以后挣的都给您。”

魏忠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看来这徒弟非常孝顺懂事,也不枉他这些年苦心教导了。

自此以后,卞书杰出去干活,不管挣了多少钱,回来后都会尽数交给师父,他自己从来不藏一文。

魏忠每次都是尽数全收,似乎觉得这一切理所应当,毕竟对方吃饭的这门手艺都是自己教的。

这一天,与卞书杰在一起干活的泥瓦匠史进说道:“你怎么这么傻,挣得钱为何要全部上交,你可以藏一些起来啊。”

卞书杰摇了摇头说道:“师父他老了,需要这些钱来养老,师父还有一个女儿需要嫁妆,他们比我更需要这些钱。我年轻力壮,挣钱的机会在后面呢!”

史进对卞书杰的这番话不置可否,不过两人是要好的朋友,因此继续说道:“将来你也要娶妻生子,挣得钱给你师父了,你拿什么娶媳妇?”

“义父说过,船到桥头自然直,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我还没想过娶媳妇……”卞书杰挠了挠头,他觉得自己不能做一个忘恩负义之人。

最短民间故事传说(民间故事木匠去干活)(6)

卞书杰虽然聪明,但是认死理,他认为当年如果不是师父教他手艺,自己可能得饿死,更何况是义父给介绍的师父,他不能辜负义父的期望。

既然自己的一切是师父给的,如今能挣钱了,给师父也理所应当。

史进见他听不进劝,索性也不说了,两个人相识有一段时间。对方什么性格,多少有些了解的。

不过,卞书杰也没有对说闲话的史进感到讨厌,因为他朋友本就不多,对方这么说也是为了自己考虑。

说到两个人的相识,倒也因为几年前两个给镇上的周员外家干活。那一天两人都在屋顶上,史进不小心踩滑脚了,幸亏卞书杰及时拉住才捡回一条命。

史进被救上来以后,他觉得卞书杰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虽然两人不是一个村的,但一个是木匠,一个是泥瓦匠,因此哪里有活干都会相互介绍。

每到逢年过节,或者哪里有红白喜事的时候,卞书杰是最忙的,因为出嫁的人需要打家具,做丧事的要棺材下葬。

这一天,县城的孙员外要嫁女儿,他特地派人来请卞书杰去城里打一套陪嫁的家具。

卞书杰清早起床后想要出发,发现师父正在等自己。

最短民间故事传说(民间故事木匠去干活)(7)

此时外面刮着大风,看样子是要下暴雨,既然答应了人家要去干活,卞书杰自然是要去的,免得主人家怪罪。

不过魏莹认为这样的天气不适合去,便拦住了欲要出门的卞书杰,还朝着一旁的父亲说道:“爹,外面天气恶劣,你就让师兄在家歇一天吧。”

魏忠看着女儿,无奈地说道“书杰啊,如此天气,你即便不去,孙员外也会谅解的,要么你就不要去了。”

听了师父的话,卞书杰有些愕然,以他对师父性格的了解,应该是不会劝他留下的。

当看到旁边的魏莹,他很就明白过来,于是摇头说道:“师父,人家是给了订钱的,岂能因为天气恶劣而不去?现在还没下雨,天黑前我能赶到的。”

魏忠听要笑了,点了点头道:“既然你决定要去,就带把伞吧,防患于未然。”

“爹,你……”魏莹还想说什么,却被父亲眼神制止了。

魏莹闪身不再拦对方,任由卞书杰离去,她看着对方的背影,坐在门口发了很久的呆。

“莹儿,爹知道你心里想什么。”魏忠笑道。

魏莹脸色一红,娇嗔道:“爹,这么坏的天气,你干嘛不拦着书杰?”

“书杰还年轻,倘若现在答应了别人,却言而无信,以后还怎么行事?”魏忠沉着脸说道?

魏莹一听,不知道该如何反驳,父亲说得没错,手艺人出门在外,最重要的就是诚信,否则得罪了人,以后名声就才败坏了,以后也不会有人外找他干活。

最短民间故事传说(民间故事木匠去干活)(8)

卞书杰离开以后,他并不知道这对父女俩的对话,至于魏莹那丫头,长得非常水灵,他心里喜欢却也不敢有丝毫非分之想。

卞书杰手中提着包袱,里面装着换洗的衣服,腰间都是自己平时干活的木匠工具,有斧头、凿子、墨斗等小东西。

他走路的脚步极快,浑不把眼前的大风当回事,抬头看了几眼黑下来天空,想着只要脚步再快点,他就可以趁着天黑赶到县城了。

为了早点到地方,他准备抄一条近路,这样就可以省下一些行程。他刚行至一片树林,耳边就听见呜呜的叫声,感觉有些凄咧。

时值隆冬季节,林中的树叶大多落尽,树林中一副萧瑟景象。他忍不住好奇,便走近过去一看。

只见前面一棵大枫树下,有一只狐狸躺在地上,四肢乱颤。仔细一瞧的话,就发现那是一只母狐狸,因为腹部隆起,像是怀了身孕。

当靠近时,那只母狐突然朝他龇牙咧嘴,想要扑上来咬他一般。可是下一秒,母狐的气势全无,整个蔫了下来,躺在地上一动不动。

最短民间故事传说(民间故事木匠去干活)(9)

卞书杰觉得眼前的母狐有些不对劲,看样子是难产了,眼中流露出痛苦的神情。

母狐的目光紧紧盯着走过来的卞书杰,它蜷缩着身子,双腿护着自己的腹部,眼中有些惊恐,惊恐之下似乎还带着一丝乞求。

“你放心吧,我不会伤害你的,我可以帮你。”卞书杰对着面前的母狐轻声说道。

他的母亲以前就是接生婆,从小耳濡目染的,因此也懂得一些生理常识,他想尝试帮一帮这只母狐。

对面那只母狐好像听懂了他说话一般,眼神果然温和不少,随即仰头躺在地上,任由对方靠近。

卞书杰慢慢蹲下身子,他将母狐的身体放平,轻抚着母狐的小腹,同时嘴里吹着一种奇怪口哨。

当口哨声响起,躺在地上的母狐情绪渐渐稳定下来。他随即喊道:“用力,你一定可以的……”

母狐睁开眼睛看了看对方,好像真的相信这番话,随即配合着,身体开始有节奏的用力起来。

“嗷嗷嗷……”随着几声清脆的叫声,六只小狐狸终于平安的生了下来。

此时,母狐身体有些虚弱,不过它还是艰难的爬起来,只见全身忍不住颤抖,眼泪汪汪的看着对面的卞书杰。

最短民间故事传说(民间故事木匠去干活)(10)

“嗷嗷……”母狐叫了几声,好像要说什么。

“不用谢,只是举手之劳而已。”卞书杰大概知道了对方的意思,他摆了摆手说道。

母狐站起身向前慢走了两步,随后舔了舔刚出去的几个孩子,然后蹲下身子将它们护在身子下面。

卞书杰担心风太大,于是找来一些树干和树枝,用随身的工具给几只狐狸搭建了一个窝,里面铺上了一些干草和树叶。

“好了,这样应该没问题了。”卞书杰轻笑道。

做完这一切后,卞书杰准备赶往城里,那只母狐和六只小狐则远远看着他,直到他的身影消失。

这一趟活干了整整七天,卞书杰回到家里,将挣来的银子悉数交给师父。

“书杰,这些钱好像不对……”魏忠有些疑惑,因为因为钱的数目明显不对,和孙员外给的价钱明显相差不少。

“爹,你说什么呢?”魏莹急忙为卞书杰说话,可是却被父亲狠狠瞪了一眼。

“师父,是这样的……”卞书杰明白了师父的意思,随即把这些天的遭遇说了一遍。

原来他干完活回来的那天,好友史进对他说道:“书杰,去我家吃饭,我让你嫂子做几个菜,咱们哥俩一起喝几杯。”

最短民间故事传说(民间故事木匠去干活)(11)

史进兴致很高,不过卞书杰七日未归,心里急着回家,便拒绝道:“史兄,还是改日吧,回去晚了,肯定要被师父说的。”

见他摇头拒绝,史进有些着急,可是他好说歹说,卞书杰丝毫不为口舌之欲所心动,他急得恨不得要动手硬拖。

卞书杰掰开他的手正色说道:“史兄,你想让我吃顿好吃的,我当然感激,可是我都跟师父说好了,干完活要第一时间回去。岂能因为一口吃的便改变主意?你这样,过两天我闲了去你家里,你再让嫂子做好吃的,我们一醉方休。”

史进见状也不好再说什么,当两人走到首饰店时,史进说道:“卞兄弟,咱们进去挑些金银首饰带回去吧。”

卞书杰有些犹豫,不过还是被对方拖着进去了,不过逛了一番下来,他只买了一个小发钗,准备回去送给小师妹。

“我说卞兄弟,你这趟火可没少挣,怎么就花这点银子,是不是太小气了?”史进打趣道。

出了首饰店,史进一直说他吝啬,只知道赚钱,不过卞书杰却不以为意,认为心意到了就行,钱花的多少并没有什么。

出县城时,他们见一群人围着一个乞丐在议论。走近一看,才发现乞丐是个妇人,身上穿的有些落魄,不过姿色却是不错,难怪这些人要围上来奚落。

卞书杰觉得妇人着实可怜,她在城门口行乞,都这般境况了却还要被这些人奚落嘲讽。

于是他眉头一皱,伸手分开众人,从腰包里拿出一半钱递给妇人道:“你买些吃的,外换身衣裳,快快离开这里吧。”

最短民间故事传说(民间故事木匠去干活)(12)

妇人接过银子含泪离去,史进看到这一幕却是愣在了原地,他刚刚还在嘲笑对方吝啬,未想到他二话不说便送给了妇人一半工钱,这一点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史进道:“都说救急不救穷,你这样也改变不了妇人的命运,帮得了一时,帮不了她一世啊!”

卞书杰没有在意这些,他只是觉得这些钱可以帮到妇人,而自己还可以再挣钱,即便师父知道了,也会同意他这般做的。

如果做好事,还要顾虑这些,那这世上还有善良的人吗?

魏忠父女听完卞书杰的这番遭遇,暗自点着头,他们确实支持对方的做法,因为古人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莹儿,书杰的秉性我自然清楚,这下你还要为他说话吗?”魏忠看着女儿问道。

他这一问,魏莹的脸色羞红的说道:“爹爹真坏,我去做饭了。”

魏忠哈哈一笑,让闺女将屋中的火捅旺,又拿来一珍藏的好酒,然后说道:“书杰。来,陪师父喝一口。”

卞书杰看到这一幕,隐约猜到有事情发生,难道师父要赶自己出门了?

自从义父失踪后,他早已把这里当成了家,如果师父真的让他离开,他又能怎么办呢?

不过他心里也清楚,这都是早晚的事,毕竟小师妹还没有出嫁,他一个大男人不能一直住在师父家,只是他没有想过事情会来得这么快。

最短民间故事传说(民间故事木匠去干活)(13)

待桌上的酒盅倒满以后,魏忠说道:“书杰,一晃几年过去了,当初魏先生把你送过来,想让你跟我学门手艺,如今你已经学艺成了,从今天喝了这顿酒起便算出师了。”

卞书杰听师父说完,顿时泪如雨下,看来自己真的要离开了,于是他双膝跪地,朝着师父磕了三个响头。

“这天下本来就没有不散的筵席,你能有今天的本事,也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师父很是欣慰。”魏忠继续说道。

卞书杰眼中有些不舍,他看着对面的师父,又抬头看了几眼小师妹,可对方的目光却躲了过去,不过他还是看到小师妹眼圈红红的。

魏忠叫二人哭的跟泪人一般,继续说道:“如今你年纪不小了,也该娶媳妇,我以前担心你存不住钱,所以这些年你挣的钱我都替你存着,钱都在这里。你要走,师父把钱都给你,你愿意留下,师父把闺女交给你。”

卞书杰听到前面几句话有些感动,当听到最后一句话时,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于是抬起头问道:“师父,您,您说的是真的吗?”

“你说呢?为师什么时候骗过你?”魏忠笑问道。

卞书杰转头看向魏莹,只见对方低头不语,两手紧紧握在一起,看上去有些紧张。

“小子,你答应还是不答应?”魏忠急了,连忙问道?

“当然答应,哈哈哈……我心里很喜欢莹儿,求之不得呢!”卞书杰大声笑道。

他长这么大吃了很多苦,以前有母亲在,可是母亲却早早的走了,后来又义父收养,不过义父又不见踪影。

他在魏家感受到了很多家的温暖,在他心里,早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如今师父要将女儿交给自己,他如何不激动呢?

最短民间故事传说(民间故事木匠去干活)(14)

魏忠见这件事已定,于是对卞书杰说出了一个秘密。原来魏琛并不是失踪,而是出去寻找他的亲生儿子去了。

魏琛早年当过大官,娶过妻也生过子,只是他那个儿子不孝顺,当年和奸臣合谋,才害得魏琛被罢官回乡。

魏忠说完,从一个木盒里拿出一个金色的铃铛说道:“据说魏先生当过帝师,而这个铃铛就是圣上幼时所戴之物,后来赠予了魏先生。”

卞书杰小心翼翼的接过师父递过来的铃铛,刚入手就听见清脆的响声,非常悦耳动听。

魏忠继续说道:“魏先生临走时将这金铃铛交给我,他想把这个当做女儿的嫁妆。”

“女儿?嫁妆?”卞书杰一脸疑惑,不知道师父究竟在说什么。

魏忠说道:“我一生无儿无女,莹儿是我收养的,他的亲生父亲正是魏先生。当年他担心自己的罪行会连累女儿,才把莹儿交给我抚养长大。”

卞书杰听到这里才算明白,他看了魏莹一眼,看对方一脸吃惊的模样,显然也是此刻才知道真相。

魏忠看着金铃铛说道:“这金铃铛是圣物,价值连城,而且它相当于一块免死金牌,你一定要收好,莫让它落入坏人之手。”

“师父,我一定会帮莹儿守好这个金铃铛的。”卞书杰说道。

“还叫师父?”魏忠笑着白了一眼。

“小婿见过岳父大人!”卞书杰再次朝对方磕了一个响头。

最短民间故事传说(民间故事木匠去干活)(15)

三天后,两个年轻人大婚得成,家里非常喜庆,村中人纷纷跑来道贺。

其实卞书杰从一个无家可归的穷小子,到这里来一路走到今天,除了他非常努力以外,还有就是遇到了生命中几个贵人。

第二年开春后,魏莹便怀了身孕,为了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卞书杰又开始拼命的干活,哪里有人请他,他都不会推辞。

这一天,史进来到魏家请卞书杰去家中做客,他说这是二人早前说好的,这回可不能推辞。

卞书杰本不想去赴宴,可是自己确实说过这样的话,只好点头答应。

临走时,妻子在一旁提醒道:“去人家做客,你应该换一件干净的衣服才是。”

卞书杰一听,觉得妻子的话有些道理,于是说道:“娘子说的是,我这就去换。”

“去了人家,可得少喝酒,早点回家。”魏莹再次嘱咐道。

“我一定牢记娘子的话。”卞书杰说完,走进屋里开始换衣服。

他正在换衣服时,突然发现一只狐狸站在窗户边上,仔细一看这不是那天自己在树林中救下那只母狐吗?

那只母狐见对方看过来,突然口吐人言道:“你出门带着金铃铛,关键时刻它能救命!”

卞书杰正要说话,却见那只母狐跳下窗户消失不见,他正感疑惑时,就听见妻子外面喊道:“相公,你该出发了,再不去就晚了。”

“这就好了!”卞书杰应了一声,也没有想那么多了,看来那只母狐应该是成精了,不然怎么会说话呢?

卞书杰刚走到门口,想了想又折身返回,将师父交给自己的那个金铃铛揣在怀中,随即便动身去赴宴了。

最短民间故事传说(民间故事木匠去干活)(16)

到了史进家中后,看着满桌的菜肴,他客气说道:“史兄,你真是太客气了,两个人吃不了这些的。”

“我们边吃边喝,今天一醉方休!”史进说道。

说完,两个人倒满酒,开始畅饮起来……

等卞书杰从醉酒中醒来时,却发现自己两眼一抹黑,睁开眼睛也看不见一点亮光。他挪了挪身子,竟然发现两边都是木板,伸手往空中一摸,也是木板。

“这,这是棺木!我怎么睡在棺材里?”卞书杰是个木匠,自然很快就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原来他置身在一樽棺椁里。

他仔细回忆了一下,醉倒之前,史进好像在和什么人说着话,想用他来换什么东西。

想到这里,他猜测岳父和妻子可能有危险,于是大声喊着救命,可是嗓子沙哑,外面哪里有人能听见呢?

这时,他想起来之前带着金铃铛,于是他在怀中一摸,发现金铃铛还在,看来这些人根本没想到师父已经把金铃铛送给他了,因此忘了搜身。

他掏出金铃铛使劲一摇,随即铃铛发出叮铃铃的声音,果然比他沙哑的嗓子好用多了。

过了一会儿,他发现外面有些动静,随即用力捶打棺盖。幸亏他是个木匠,知道捶打哪里,棺盖更容易松懈。

只见他捶打几下之后,棺盖终于出现了一道缝隙,外面有光线照射进来他知道自己得救了。

最短民间故事传说(民间故事木匠去干活)(17)

当棺盖被彻底打开以后,他发现外面有一个满头大汗的妇人,正是那一日在城门口乞讨的妇人。

原来妇人叫秦香云,以前是一个大户人家的二房太太,自从丈夫意外去世后,她就被大夫人赶了出来,因此才落得乞讨为生的地步。

那一日她收下卞书杰的银子后,便拿着这些钱回到了娘家,租了一些田地种起来。

今日她赶集回来,突然听见金铃铛的声音,于是循着声音赶了过来。当她听见声音是从土地下面传出来的,便猜到发生了什么,就动手刨起土来。

卞书杰被救出以后,他对妇人千恩万谢,更没想到两人会这样这种方式相见。

他想到妻子可能有危险,便急忙赶回家中。

看到丈夫的身影突然出现,正在哭泣的魏莹吃惊的看着对方,然后不顾一切的扑倒对方怀里,捶打着胸口道:“你去哪了,让你早点回家,你却是一夜未归,让我们担心死了。”

卞书杰安慰了几句,随后就听见一旁的魏忠说道:“孩子,在你的身上应该发生了一些事情吧?”

卞书杰点了点头,随即把自己赴宴到死里逃生的经过说了一遍。

魏忠听见后深深叹了一口气,紧接着拿出一封书信说道:“你看看这个吧。”

卞书杰接过书信一看,原来自己赴宴以后,魏忠就接到一封信,信中让魏莹拿着金铃铛换他的一条性命。

他此时得知真相后,心里顿时明白,这件事必然和史进脱不了干系,对方早就想约自己,说要去家里喝酒,那时候被自己拒绝,没想到过了年又亲自来邀请。

这些人知道金铃铛在魏忠手中,他们不敢硬抢,便想用卞书杰的性命来威胁魏忠,让对方乖乖交出金铃铛。

“孩子,你已经知道真相了,不过他们还不知道你已经死里逃生,现在你打算怎么办?”魏忠问道。

卞书杰犹豫了一下,突然想起义父曾经教过他《三十六计》,于是他轻笑道:“有了,不如我们来一个将计就计。”

几个人商量了一阵后,便开始分头行事,由魏莹拿着金铃铛去跟对方换人。

最短民间故事传说(民间故事木匠去干活)(18)

到了约定的地方后,史进旁边一个男子冷笑道:“我的好妹妹,快把金铃铛交出来吧,否则你的相公,可就要吃些苦头了。”

“你们快交出我相公,我才把金铃铛交给你们。”魏莹冷声说道。

“想讨价还价?那金铃铛本就是我应该继承的,你一个女儿家有什么资格?”男子说道。

“哼,这是爹爹留给我的嫁妆,凭什么说是你的?”魏莹质问道。

“爹爹说的?他老人家在九泉之下说的吗?哈哈哈,死无对证,你说这些会有人信吗?”男子坏笑一声。

“你,你把爹爹怎么了?”魏莹瞪大眼睛质问道。

“他跟海公公斗,自然是死路一条了,哈哈哈……”男子冷笑一声,表情有些狰狞。

魏莹掏出金铃铛说道:“我把它交给你,你们快放了相公。”

男子见了金铃铛,两眼直冒金光,刚要伸手抢夺时,却见大树后面走出一个身影,正是被他们活埋的卞书杰。

“你,你是人是鬼?你不是……”男子和史进一脸吃惊的问道。

“我当然是人,我看你们心里有鬼才是。”卞书杰冷冷的说道。

两人见事情败露,顿时凶相毕露,随即掏出身上的凶器,一左一右向对面逼近,口中大喊道:“快交出金铃铛,可以饶了你们一命。”

“是吗?不过你们已经没机会了。”卞书杰话音刚落,从大树后面涌出一群人,很快就将二人给围了起来。

“你们放开我,海公公不会饶了你们的。”男人拼命嘶吼着。

“哼,海公公已经自身难保了,哪有能力护你们周全。”这时,一个年轻男子搀扶着一个妇人走了过来。

“参加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突然跪地而拜,原来走过来的年轻男子正是当今圣上。

“都平身吧。”皇帝随意挥手道。

最短民间故事传说(民间故事木匠去干活)(19)

卞书杰抬头看时,顿时大吃一惊,原来皇帝身边那位妇人正是救他性命的妇人。

妇人看见卞书杰后,笑道:“怎么,不认识我了吗?”

原来当今圣上是先皇走访民间时和一个妇人所生,后来妇人生下孩子后,就被先皇带进宫中。而秦香云由于身份低微,迫不得已只能留在民间。

后来先皇突然暴毙,当今圣上由太后养大。而太后与海公公相互勾结,一直把持着朝政,更是私下派人寻找皇帝生母,想除之而后快。

秦香云为了隐蔽身份,迫不得已嫁给城中一位员外,却没想到饱受大夫人的欺负,最后更是被赶出府中流落街头。

这些年,皇帝表面上和那些奸臣虚与委蛇,实际上暗自发狠,将老师魏琛的话都记在了心中。

通过他的努力,终于打败了太后和海公公,也找到了自己的亲生母亲秦香云。

当那天秦香云看见卞书杰手中的金铃铛时,便猜到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她急忙答应皇帝的请求回到皇宫,不过她有一个条件,就是要救下善良的卞书杰一家人。

因为魏莹的哥哥和海公公是一丘之貉,所犯之罪应当株连九族,她担心卞书杰受到连累。

皇帝自然看出了母亲的心思,他大手一挥道:“魏莹本应受株连之罪,不过这个金铃铛是朕所赐之物,具有免死之功,故此免除其罪。另外,卞书杰捉拿钦犯有功,特赏赐黄马褂,加封七品县令。”

到了这里,整个事情已经告一段落,秦香云被皇帝接回了宫中。而卞书杰也没有辜负义父的期望,他走马上任以后,在当地做了一个为民请命的好官!

这一年清明,卞书杰带着一壶好酒来到义父魏琛的坟前,他洒在地上说道:“义父,我终于明白您让我读书识字是为了什么……”

最短民间故事传说(民间故事木匠去干活)(2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