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刻在什么东西上(小小一粒山西米)
位于山西长治市长子县、上党区以及晋城市高平市三县区交界的羊头山,因为中华农耕始祖神农炎帝,曾经在此“尝百草、制耒耜、教稼穑”,完成了从渔猎到农耕、从游牧文明乡农耕文明的大转折。也因此,这座山成为许多访古爱好者心目中的名山,羊头山环境幽雅,还是户外徒步爱好者的常去之地。
羊头山神农城上眺望
在前面几期羊头山游记的文章中,胡哥带领大家领略了羊头山的风情,观赏了羊头碑、欣赏了北魏石窟群,了解了黍米与中国十二平均律的复杂关系,还预告了这里的黍米与中国度量衡的关系。今天就给大家补上这篇文章。
我们都知道,在初中课本上有一个知识点: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对促进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措施是什么?正解是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统一度量衡的事情大家知道,可是,谁知道度量衡的确定和山西省的一个粮食作物有关呢?再具体一点,那就是和出产自山西长治市长子县(一说晋城高平市神农镇)的羊头山上的黍米有关。
羊头山羊头碑
度量衡是三个概念。度是关于长短的量——长度;量是关于多少的量——容量;衡是关于轻重的量——重量(质量)。
黍,五谷之一。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线形,子实淡黄色,去皮后称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从古代就是我国的主粮。
在上古传说中,神农炎帝在羊头山一带发现五谷,且品质优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26年)发布诏令:“一法度衡石、丈尺。”由中央向各级地方政府颁发统一制作的标准量器。
这个标准量器的制定标准,据《中国古算解趣》一书记载,“当时选取了全国黍、粟到了咸阳,最后确定以山西上党境内者为最佳”。这上党境内说的就是用羊头山产的黍。史称累黍。前一篇讲的就是黍米和音律关系的就叫做累黍定律,换算到长度单位,就叫做累黍定尺。
关于累黍的词典解释是这样的:累黍:累列或累积黍粒。古代计量方法之一种。其法列黍以定分、寸、尺等及音乐律管之长度;累黍以定合、升、斗等容积,铢、两、斤等重量。见《汉书·律历志上》、《宋史·律历志四》。
度量衡即是用排列黍米颗粒的方法,计算长度定尺寸、计算容量定容积、计算重量定重量。在累黍定律那篇文章中,已经说到了,横排90粒黍米是9寸,再加10粒黍米,那就是一尺。每粒黍米的直径大约2毫米多一点(大家熟知的小米直径为1毫米左右,以山西沁州黄小米为最有名),100颗这么排下来的长度,约是1尺=23 厘米,1 升=200 毫升,1 斤=250克。
商鞅铜方升。图片来自网络
秦始皇为了保证度量衡器具的准确使用,还专门在各种度量衡器上刻印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推广使用标准器。流传至今的商鞅铜方升就是商鞅统一度量衡的实物见证。目前出土的大批秦权(衡器)、秦量(量器)上都有铸刻或戳印上的这四十字诏书。
拍卖网上的秦权。
此方法一直流行了四五百年,一直到汉朝依然沿用。关于这种方法,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一书中曾记述,“唯《汉书·律历志》记载,横排一百粒黍为一尺之长。我们曾做过试验,用山西、北京等地产浅黄和深褐色黍子横排一百粒,约合23厘米,正是秦、汉一尺之长”。
随着朝代的更迭,各朝各代的度量衡也一直在变化。康熙皇帝亲自主持过度量衡的考定工作。他采用的标准就是秦汉以来一直未变的累黍定律法,用的还是山西羊头山附近出产的黍米。可是问题来了:用康熙时代的尺度去量,这100颗黍米只有8寸1分,不够1尺。怎么回事?原来古今尺度不同,清尺长,秦尺短。面对这种情况,康熙皇帝还是有办法的。他认为,古今尺度虽然有变化,但是黍米的大小不会有变化,累黍定律是可行的。
历代尺度的长短对比。
因为黍米不是规则的圆球形,他想到用纵排和横排来试验累黍定律的可行性。还真让他给蒙对了。横排不够长,纵排恰好100颗黍米是32厘米,正好是清尺的一尺。标准有了,其他的度量衡就好办了,康熙皇帝以此确定了清代营造尺寸的标准,并核定了各种衡量器的标准。
小小的山西黍米,再次建功。你说神奇吗?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文化史》第22章,作者萧剑平
《中国古算解趣》张景中主编
《魅力长治文化丛书·山水寻胜卷》编著马书岐
喜欢胡哥文章的请加关注,看更多好文。
90颗山西产的米粒排成一排,就能决定五音的音准?
想不到神农故地山西晋城的羊头山上真有一只羊头
炎帝传说故地,山西晋城市还有这样密集的石窟群
一柱奇石让山西长治这个农村有了童话般的神奇传说
变废为宝,清朝山西农民靠树疙瘩致富,却无福享受哪怕一天
成神有捷径吗?清朝山西这个农民就做到了,他咋做的?
地主等于坏蛋?没那么简单,看长治这个大地主善举如何赢得民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