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到未来的一篇日记(我的听觉日记2022-9-12)

吴迪君 赵丽芳 长篇弹词 《金陵杀马》59回“曾师私访”

穿梭到未来的一篇日记(我的听觉日记2022-9-12)(1)

【故事梗概】一道白光,原来是飞镖所致,飞镖带了一封信,信是写给曾、陈两位的。内容无非是揭露刺马案的真相,要他们秉公执法,为民申冤。曾国藩是老公事,为了查明真相,带了一名保镖到民间微服私访,遇到了扮成船夫的雷一鸣。雷一鸣又将曾国藩带到浦口。

【细节梳理】发镖人非为别人,乃是金万云将军。事发之后,他与范丁夫、雷一鸣一起商议,要想方设法帮助恩兄张文祥脱险。最近听说朝廷已派曾国蕃接任两江总督,与钦差大人陈启超一起来南京处理马新贻一案,算算日期,这几天应该到了。于是雷一鸣扮成船夫,载着金万云在长江沿岸等候,今天见一队官船浩浩荡荡驰来,料想定是曾剃头(曾的绰号)的官船,于是金万云发镖,将事先写好的一封信,“送”到了船舱。谁料把陈钦差吓得半死,曾国藩见状,镇定自如,知道是刺客余党所为,看了信之后,又命手下将信与钢镖一起好好保管,自己带了一名心腹去南京城私行察访。

评:金万云在王德标面前已暴露身份。吴老师没有解释,王德标见过刺客,就是那天混进总督衙门的二太爷,又是出事前自己要搜身,却被金阻拦的“五香茶叶蛋”?江宁府陆卿天认出文祥,王德标肯定也能认出文祥。这是一个大漏洞!

这位保镖姓邓,大家唤他邓将军。邓将军武艺高超,救过老帅两次性命。两人扮成一主一仆,从官船上下来,换乘小舢板上岸来到南京城内。要查明案情真相,曾国藩知道只有深入民间,于是两人来到一家茶馆。这几天可能因为出了大案,老百姓惶惶不可终日,所以茶馆里人少,曾要了“一开两壶”,即一份茶叶,两把茶壶,这是平民百姓省钱的做法。这时茶馆里进来以为老人,小二叫他“三阿爹”。

原来这位三阿爹是茶馆的常客,但这位茶客,比起曾国藩来,更加节约——专门喝“白茶”。他来茶馆常常是自备茶壶,有时还自备茶叶,如果遇到熟人,他就喝朋友的茶,自己不掏钱,因为他是“乘汤喝茶”。这茶馆前走过一个挑担的中年人,三阿爹见了,连忙叫他“阿六”,阿六见三阿爹招呼,就走进茶馆。三阿爹问阿六,你不知道七月十八日发生的事情?阿六说,我在乡下只管帮人干活,哪里管它什么闲事。三阿爹告诉他出大事了,阿六说什么大事?三阿爹说两江总督被刺。阿六说,我不知道,那也不管我事。于是三阿爹绘声绘色地把马新贻遇刺的经过说了一遍,就像他是目击者一样,不过有点夸张,言过其实。说完他就让阿六买茶,还要了二客生煎,一客蟹壳黄,明明是敲竹杠。阿六是老老实实的乡下人,因为三阿爹与他有亲戚关系,还长自己一辈,所以只得忍痛请客了,原来三阿爹就是这样“喝白茶”的。接着三阿爹又告诉阿六,最近朝庭派了两个官下来,一个陈鸽子(急巴),一个是曾剃头(曾国蕃在民间的绰号)。 一旁的曾国藩听了倒也没什么,那个保镖却耐不住性子,要上去打三阿爹。曾老帅连忙将他拦住。

这时外面又进来一个人,此人便是前面大家熟悉的“小英雄”雷一鸣。刚才金万云在船上发镖后,就与雷一鸣分头上岸,各自去找曾国藩,因为他们知道曾一定会上岸。于是金到了浦口,雷到了南京。雷一鸣见茶馆里一老一少,一主一仆。因为雷一鸣在马新贻的签押房里见过曾的画像,于是认出这位长者可能就是曾老帅,于是就走进茶馆,问老客是不是要雇船,曾国蕃见一个年轻的船家(那时船家有专门的服饰),又见他长得十分精神,决非等闲之辈,知道他是有事找自己,于是就跟了雷一鸣走到岸边,又上了船。雷一鸣就把马新贻所为一一告知曾。船至江心雷谎称自己内急,就把船划回原岸,自己上岸如厕去了,却把曾国蕃扔在船上。曾等了半天未见雷回来,知道自己被小孩子耍了,只得另外雇船回浦口而去。

评:本回书里,吴老师化了较大篇幅讲到古代的“屠城”——古代如果平民杀死了他们的父母官,朝廷就要将全城的男女老少全部杀死。他举了三个清军屠城的例子:扬州、江阴和嘉定。其实这三个城市被清兵屠城,那是在明末清初的战争年代,因清兵围城,久攻不破,伤亡太大,所以攻破城池后,他们就进行了报复性的屠杀,这样的屠杀与“屠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张文祥刺马成功后,为了不发生“屠城”,他主动投案(这是一个原因),这样的情况,会不会发生屠城?我想应该不至于吧。

【唱词记录】本回书没有唱篇。我就将金万云写给曾国藩的信抄在下面。 信封上写着:“呈陈钦差、曾老帅亲拆 ”,内容是:钦差、老帅钧鉴:此番二公奉旨差遣,到金陵查办马督被刺一案。马谷山,乃是欺兄逼嫂,抛赃陷害,人伦具灭,行凶者张文祥替兄嫂报仇,妻子申冤,大义凛然,节食义凑,肝胆侠肠,仗义可服,真荆轲之手也。伏泣而恭,秉公而断。若胡乱蒙判,当以药刀警之。江南第一胆人 白。”

穿梭到未来的一篇日记(我的听觉日记2022-9-12)(2)

【评弹史话】 薛惠君(1937一)弹词女演员,江苏苏州人。薛筱卿之女。1951年起从父习《珍珠塔》。1952年与薛筱卿、沈俭安拼档演出《花木兰》。1954年进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今上海评弹团)。1957年起说唱《珍珠塔》,先任薛筱卿下手,后分别与郭彬卿、朱雪琴、陈希安拼档。又曾与陆雁华拼档弹唱《双珠凤》。还参加过《唐知县审诰命》、《点秋香》、《春草闯堂》、《钱厾召》、《春梦》等中篇演出。1962年后曾多次随团赴香港演出。说表蕴贴,台风端庄,弹唱“薛调”得乃父真传,琵琶功底尤为深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