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手机支持esim卡吗(在还没用上eSIM之前)
如果说Apple Watch4引领了可穿戴设备从通信产品向医疗器械的转型升级,那么新一代的iPhone将为推动未来整个终端产业链的升级带来重要影响。eSIM终于走进大众视野,迎来绽放时刻。
从手机诞生之日起,”以瘦为美“这一人类的“劣根性”就开始逼迫各厂商对它进行了永无止境的“减肥”手术,从最开始的大哥大"板砖",到现在轻薄的"智能菜刀"。
手机内部的空间也不断地被压缩,里头的“地价”丝毫不逊色于北上广,对手机功能和手感有疯狂追求的大厂们对那片宝地自然是觊觎已久的,最近的两代iPhone(除了XR)为了最大化地利用空间甚至变态地使用了双层主板。
随之我们使用的手机卡——SIM 卡也瘦下来了。
▷SIM 卡的发展史
1991年,德国捷德公司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张 SIM 卡,就是名片那么大的,必须整张卡,塞进手机里,随后在第一部支持 SIM 卡的移动电话上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和以前的电话亭一样,想要打电话,需要将名片大小的卡整张插入。
我们国家的移动通信起步较晚,基本错过了“原卡”时期,大部分人最早接触的 SIM 卡,应该是 Mini SIM 卡,当然,部分00后最早接触的也可能是 Micro SIM 卡,Micro SIM 卡首次使用是在苹果推出的 iPad 和 iPhone 4。
2011年,苹果又推出了 Nano SIM 卡标准,经过2012年的一番竞争(战胜了诺基亚、RIM、摩托罗拉联合提交的方案),该标准被ETSI采纳为4FF标准。虽然诺基亚随后一直在吐槽该标准,认为该标准设计得很残废,且成本过高,不过,那时候苹果已经成了手机圈的老大哥,诺记的声音显得多少有些苍白无力。
回过头来望望,从“Mini”到“Nano",SIM 卡的减肥方法无非是剪了又剪,没有什么实质的改变,对于智能手表,运动手环,智能眼镜等等,SIM 卡仍然是太占空间。
既然SIM卡已经被剪成只剩金属部分,那还能不能再剪了呢?很多人会问,难道Nano-SIM还不够小吗?还不能满足要求吗?众所周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手机已经变得非常轻薄。即便如此,手机厂商们在手机尺寸和空间利用上依然是殚精竭虑,丧心病狂。Nano-SIM虽然看上去已经很小了,但是对于手机厂商来说,还是无法忍受。
所以eSIM 技术的到来,给沉闷的家族气息带来了一丝春风。
▷什么是eSIM卡
eSIM,全称 Embedded-SIM,翻译过来就是嵌入式 SIM 卡,本质上还是一张 SIM 卡,只不过通过电路技术,直接被封装成了一颗小小的芯片。
因为 SIM 卡功能的虚拟化和集成化,SIM 卡码号的切换也将迎来全新的用户体验: 用户不必再来回插拔传统 SIM 卡,而是直接通过与终端、App 或者网络交互,即可将终端智能设备连接到所选择的当地网络,且可动态切换,使设备可以始终处于最佳的网速和覆盖。通过这种方式,eSIM 不但增强了整体用户体验,也为设备的管理分配带来极大便利。
传统 SIM 卡的配置文件都是出厂就设置好了的,即一卡绑定一个号码。而 eSIM 卡在出厂前就已将 RSP 服务系统(关键技术)嵌入在芯片里,eSIM 卡的配置文件主要靠后期用户“空中下载”到内嵌的卡里,这也就是能切换运营商的秘诀。
eSIM 的诞生是多向压力的结果。
对终端设备商来说,有卡,就有卡槽,有卡槽就有缝隙,缝隙会进灰,进水,若想避免,需要在技能树上往防护技术发展。事实上现在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大多数手机都支持 IP67—IP68 级防水防尘,只是如此一来,手机的成本也就上去了。但对苹果华为这样的设备制造商来说,eSIM 简直不要太爽——既节约了空间,方便了设计,也降低了难度和成本。
对用户来说,现在的”一卡一运营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用户的需求,而 eSIM 将允许用户像选 WIFI 一样随时切换运营商,不爽了就换,做个十足的”渣男/渣女”。由于用户粘性降低了,运营商会在竞争中推出更多平民的套餐来提高竞争力,移动过去在5元30M上赚的钱也是时候返还给用户了。
对社会来说,随着 5G 的到来,万物互联模式即将开启,虽然听起来有点中二,但效果未必有夸张:水坝和桥梁会将维保信息自动发给工程师,纸巾盒会自动发出“哔哔”声通知添加更换纸盒;冰箱会在牛奶盒快喝空了前自动购买牛奶;虽然目前已经可以做到部分,但延迟和稳定性仍不足以大规模胜任,物联网等待的更是一种全盘的大环境变更。
eSIM 的构思,在三个角色里取得了完美的平衡,实现了“万物皆可互联”的自由愿景。
2015年7月,苹果公司和三星联手推出 eSIM 卡。
2016年6月,GSM 协会发布智能手机 eSIM规范。这一规范获得全球超过30家运营商、芯片商及苹果、三星、谷歌等智能手机厂家的支持。
作为消费者来说,你可能感觉最关心的是和运营商之间的关系,你会暗想,运营商这不是完蛋,“契约关系”说凉就凉,咱说翻脸就翻脸,运营商一点办法都没有,他们是不是会亏死。
其实,运营商看中的也是“物联网”,据权威部门预测,至2020年,新增 eSIM 连接数将达到2亿个,全球将拥有3.46-8.64亿部内置 eSIM卡的智能手机。德国电信预计,至2025年,eSIM 将全面取代传统 SIM,同年,全球 M2M(Machine to Machine)连接设备将达到300亿,这么大一块蛋糕,运营商已经完全能吃饱了。
eSIM 卡给空间有限的设备带来了无尽的可能,不得不感叹,科技的进步绝不单单是某一科技树的枝繁叶茂,而是需要彼此供给养分,才能实现共同大步的跃进。全球智能这一疯狂的想法,搭配上了 5G 网络的技术支持,最后再加上 eSIM 的设计优势。
未来,真的在向我们招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