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冶石瓢林溪(壶魅天下之响壶)

紫砂艺术起始于宋,盛于明清,流传于今。紫砂壶以其独特的艺术材质与多变的艺术造型,成为陶瓷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完美地集书画、诗词、篆刻、造型、雕塑于一体,而被社会各界人士所青睐。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紫砂艺术专业委员会联合光明网近期陆续推出紫砂艺术大家与诗词文化名家艺术交流、跨界合作鉴赏栏目——《壶魅天下》。

本期佳品【响壶“母仪天下”】

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她用血肉把我们塑造成人,用甘甜的乳汁抚育我们长大,用自己学识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默默奉献自己的一生。“母仪天下”响壶以母亲为主题,壶身圆润饱满,似母亲温暖圆实的心房,以艺术化的表现形式、拟人化的设计,结合对紫砂传统技法的继承创新,让人感受到深厚的母爱。中国是我们中华儿女共同的母亲,书记曾经说过:“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母仪天下”响壶表达了对祖国母亲深深的爱,不忘初心,感恩祖国,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

子冶石瓢林溪(壶魅天下之响壶)(1)

子冶石瓢林溪(壶魅天下之响壶)(2)

壶把设计别具一格,运用中国传统乐器“埙”为壶把,根植传统,大胆创新,极富视觉冲击力。

可以吹响的“响壶”谐音“享福”,更包含着一生幸福的美好寓意。

(注:陶埙是源于远古时代的陶制乐器,最早以狩猎用的石头为雏形,盛行于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音色古雅深沉、醇厚低回。它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乃至世界史前文化艺术史中占领极端主要的位置。无论是埙的文化内涵,还是它的音乐价值;无论是陶埙的结构、发音原理、还是它的制造工艺历程,都例证了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最聪明的民族之一。)

设计制作:李 铭

书写篆刻:李昌鸿

诗歌创作:刘笑伟

子冶石瓢林溪(壶魅天下之响壶)(3)

底槽青泥:产于江苏宜兴黄龙山。泥料原矿大致可分:头槽青、二槽青、底槽青等三类。此泥产于最底层,质量之佳,为历代陶人推崇之首,亦为数百年 来经典名器及已故顾景舟大师最钟爱之名泥;此泥矿名称,因宜兴产地方言沿用已久,为恐溷淆,故用其音直译文字,以“底槽青”名之。最早产于黄龙山四号井,后来是黄龙山五号井和台西矿。由于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稳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

【窑温】约1180℃。

【收缩比】约12%。

【矿产地】近年黄龙山四号井,因故塴蹋而封井,矿源日益短缺,残留堆积风化之“底槽青”因而愈显珍贵;宜兴紫砂举世闻名,此泥功不可没。

【泥性】底槽青由于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稳重,呈棕色,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

【特点】块状中有青绿色的“鸡眼”、“猫眼”,色呈偏紫泛青,细而纯正,十分稀少,烧成的壶呈现红猪肝色,烧成颜色具体要看矿料的成分构成和烧成温度。

【冲茗特性】温和典雅,茶汤韵味悠扬、沉着持久,养泡日久,泥色由棕变幻为古黯肝色,愈显古朴素雅,明润光和也!

【冲泡建议】普洱茶各种系列,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龙井,花茶,碧螺春,红茶,绿茶等。

上饰著名诗人刘笑伟先生诗作《韶光》,书写篆刻彰显诗词、紫砂艺术跨界合作之魅力。

《韶光》

作者:刘笑伟

人生的静静变化

发生在每一个瞬间

写下这首诗的时候

我的生命也流向远方

子冶石瓢林溪(壶魅天下之响壶)(4)

作者简介

李铭:

子冶石瓢林溪(壶魅天下之响壶)(5)

中国紫砂专业人才库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紫砂工艺美术大师。

李昌鸿,沈遽华大师长子,1980年考进宜兴建筑陶瓷厂,师从肖金娣、张焕生夫妇学习建筑艺术陶。1983年-1988年进中央工艺美院造型装饰班进修结业,后随父母专研紫砂造型设计。

1984年,作品园林陶“蘑菇陶台”获全国陶瓷评比三等奖。1986年,合作作品“流线形组壶”获江苏省青年创作设计一等奖。1991年园林陶“松树陶台”获设计三等奖。1993年,设计“华意提梁壶”获山东淄博国际陶瓷展评“火神银奖”。作品“行云提梁”获2002杭州西湖博览会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银奖。合作作品“龙提梁茶具”获2003第五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银奖。合作作品“春竹壶”获2004第六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银奖。合作作品“凌翔壶”获2005第七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合作作品“虎壶”获首届秦皇岛中国宜兴紫砂作品银奖。作品“龙吟提梁”获2010第十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作品“丰顺提梁”获2011年第十三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作品“乾坤提梁”获2012年第十四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作品“和合对壶”获2013年第十五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刘笑伟:

子冶石瓢林溪(壶魅天下之响壶)(6)

1971年出生,河北省石家庄市人。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军事文学委员会委员,现任《解放军报》文化部主任,大校军衔。已出版15部著作。多次获得军内外文艺奖项。

李昌鸿:

子冶石瓢林溪(壶魅天下之响壶)(7)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师从紫砂艺术界泰斗顾景舟大师,精于刻绘技艺。

1984年,李昌鸿作品《竹简茶具》荣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质奖,这是中国紫砂艺术品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国际奖项,也是紫砂壶第一个国际金奖,开创了当代中国紫砂在国际上荣获大奖的先河。

曾几十次荣获国际、国内金银一等奖及“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等各类奖项,在行业中有“获奖大户”美誉。

早期与顾景舟、徐秀棠合编《宜兴紫砂珍赏》,与唐伯年、叶龙耕合编《宜兴紫砂茶具实用功能的研究》等多部书籍,出版个人专著《紫田耕陶》;鉴于其对紫砂作出的突出贡献,其业绩载于英国剑桥1997年名人录和国际名人录。

(推荐鉴赏人: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紫砂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杨清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