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福之人的五种特征(有福之人两腿毛)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已经经过了5000年的传承,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都要去发扬,但是文化中难免会有很多糟粕的地方,对此我们就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去合理的发扬。在古代虽然没有各种学科的分类,但是老祖宗们总是能够用一句经典的话,来诠释一些事情的道理。在古代中,人们对粮食非常的重视,并且古代农民占人群的大部分,生活也非常的辛苦,每天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并且古代常常发生战争,而战争爆发受到最大伤害的那就是农民了。
扎根于民间的俗语,自古就以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深受人们的喜爱。其实农村俗语,并不仅仅是因为通俗易懂而深受人们喜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它们往往能以简洁明了的几个字,就能表达出丰富的内涵,而且对后人有借鉴和指导作用,民间俗语虽然没有唐诗宋词元曲那样看起来优美,因为她们毕竟不是诗词文赋。但是它们所包含的意蕴却是极其丰富的,因为民间俗语自诞生以来,有它自己独特的一面,读起来不仅朗朗上口,而且更是口口相传。
自古以来,我们听到过很多流传下来的俗语,这些俗语基本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有一些可能放在现在仍然是很有道理的,但是也有一些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社会了。本文我们要来说的就是一句中国古代的俗语,“有福之人两腿毛,无福之人毛两腿。”默念这句话,是不是觉得十分的拗口呢?“两腿毛”和“毛两腿”难道不是一个意思吗?怎么还和有福没福扯上关系了呢?一直以来我们也听过很多关于有福没福的说法,比如耳垂大的人会有福。但是也从来没有听说过体毛也会和福气有关系啊。下面我们就从这句古语的源头上给大家解释一下。
首先要说的是前半句有福之人两腿毛,对于古人来说非常看重自己的发肤数量,古人常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轻易割剪,尤其是古代无论男人女人都留着一头长头发。相比于现在男人要剃短发来看,古代的男人也可以算得上对自己的发肤极为爱护。所以在清朝也就出现了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标语,并以思想上对头发思维的转变强调对新任政权统治的确认。
如果一个人的腿上长满了毛发,那么这就意味着这个人极大程度上就是一个有福气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在我国历史上,我们都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导,一个家庭的收入几乎就是靠种田来维持。因此,古代的人都会去劳动,因为只有靠劳动才能赚钱,只能出卖自己的苦力,那个时候的工商业其实并没有彻底放开。因为有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所以很多人都不能发展商业,只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再看看穷人,为了碎银几两不得不做最辛苦、回报最少的体力工作。古代生活很苦,穷人根本没有学习知识的条件,想要生存就要去种田、做苦力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身外在会因为长期干活发生较大的变化。背不再高大挺拔,而是被生活压弯了一些;皮肤缺乏保养会变得更加粗糙,尤其庄稼汉的双手就像是干枯的树皮一样;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就是他们腿上的毛最后都掉光了:为了方便干活他们时常卷起裤腿,双腿和地里的泥巴混在一起,泥巴掉落时腿毛也会被拔掉。
腿毛长在哪个部位是无福之人呢?简单来说,就是膝盖以上有毛的人生活比较辛苦,而膝盖以下毛发旺盛的人则福气深厚。这句话是相对有福之人而来的,无福之人腿上无毛为何还是毛两腿呢?其实这里的“毛”读作“忙”,是奔波劳碌的意思。整天奔波在外,哪有时间关心有没有腿毛。即便整日的辛苦打拼但终究免不了“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宿命。古代农民靠天吃饭,赶上灾荒就会颗粒无收,再加上连年的战争,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观刈麦》中记载“家田输税尽”,可见当时的苛政猛于虎。
此外,“无福之人毛两腿”当中的“毛”字其实在古代跟“忙”字是谐音关系,这里含有一语双关,“毛两腿”等说的就是“忙两腿”,穷人每天得早出晚归,到处奔走忙活,两腿根本停不下,故此被叫做“无福之人毛两腿”。其实,有无福气和腿毛多少没有什么关系,想要有福必须要靠自己的努力。但是老人说的话并非没有道理,在古代养尊处优的腿和穷人的腿自然是不同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老一辈人总结出的生活经验,肯定是有一定的道理。
“有福之人两腿毛,无福之人毛两腿”这句俗语是在古代封建社会环境下产生的,所以对于当时的社会是很适用的,看一个人的腿毛就能判断出是贫穷还是富贵。不过,到了现代社会这句俗语就不适用了。现代社会农业仍然是基础,只不过,科技比起古代社会先进了太多了,一些机械设备甚至能完全代替人工劳动力进行耕作。另外,现代很多农民都已经放弃了“农民”这个职业外出打工。所以,当下的农民群体比起古代社会少了许多,而且他们的劳作程度也轻松了许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