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几章道可悟不可言(道德经开篇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出自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第一章,全文如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姓李,名耳,亦称老聃,活跃于春秋时期,相传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关令尹喜求他著书,老子书五千言,为《道德经》,过关而去,从此消失不见。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出现在《道德经》的第一章,作为全书的基调,奥妙无穷,难以理解。要正确理解这句话,首先要理解核心关键词“道”和“名”具体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老子所说的“道”?道,即是万事万物发展的规律。老子所谓“道法自然”,也就是说,这里的“道”只是对自然规律的一种称谓,而不是指具体存在的事物。
在老子所著的《清静经》中有记载: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在老子眼中的“道”,没有形状,却能生育天地;没有情感,却能运行日月;没有名称,却能长养万物;因为不知道如何形容,只能将之称为“道”。天地万物,四时更替,其中的自然运行规律,就是所谓的“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说,道这一万事万物发展的规律,在万事万物本身之上,自然的一切,都是以“道”作为基础。
什么是老子所说的“名”?
名,指“道”的形态,道是万事万物发展的规律,这里的“名”,指的就是万事万物。而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名称”。所以“名”,指代一种事物。
天地开辟之初,混沌一片,万事万物虽然存乎其间,但是皆“无名”。也就是说,在原始社会时期,人对自然界以及万事万物的也没有认知和理解,一片朦胧,并没有一个“名”与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
但是随着人类认知的发展,在氏族社会时期,首先对自我形成了名。《说文解字》中记载:
“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就是说,在黄昏之时,黑夜来临之前,原始状态下的人类为了区分自我,通过声音来为某一个人“命名”,在眼睛看不到的情况下还能区分彼此,因此人也就有了“名”。这个“名”推而广之,很多事物都有了“名”,可以用声音来形容。
“道可道”与“名可名”的理解
通过上面的解释,“道可道”第一个“道”指的是万事万物发展的规律,第二个“道”就是今天的意思,可以言说的意思;“名可名”第一个“名”指的是自然之间存在的万事万物,也就是事物,第二个“名”应该理解成动词,称谓的意思。
第二个道和第二个名,实际上是同一个意思。但是第一个“道”和第一个“名”,有着本质的区别。“道”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名”是事物本身。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什么意思呢?可以言说的规律,就不是恒久的规律;可以称呼的事物,就不是长久的事物。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什么意思呢?天地开辟之初,一切皆无名而无形;有形而有名,才有了人所认知的万事万物。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无名无形之间,才见宇宙无穷之奥妙;有名有形之间,才见万事万物之行迹。有形无形,有名无名,都出于自然,玄妙无比,自然,则是一切玄妙的来源。
END.
声明:本文由博书团队原创首发,禁止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联删。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和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