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后小乞丐报恩(她给小乞丐一顿饭和10块钱)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孟子·告子》

十二年后小乞丐报恩(她给小乞丐一顿饭和10块钱)(1)

这是孟子“性善论”中的一段,与荀子的“性恶论”恰好相反。孟子也认为,人性就像水一样,会受到外来的影响而变善为恶,但人的天性都是善良的。

世上还是好人多。同一片天空,同一个世界,在善良的人眼里,必定显得更为美好。

一个人在困境中,遇到好心人的帮助,往往会终生不忘,知恩图报。对好心人来说,一个小小的善举,有可能扭转他人的命运。本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件事,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

十二年后小乞丐报恩(她给小乞丐一顿饭和10块钱)(2)

何荣锋(左)和戴杏芬夫妇

少年辍学,流落他乡

1993年,家住四川酉阳县董河乡麻园村的何荣锋才17岁。他的父亲是个屠户,在乡下收土猪,杀好的猪肉在县城集市卖掉之后,再把买猪的钱付给人家。可是,那年春天,何荣锋的父亲还没来得及给人结算买猪的款项,1万多元钱却被偷走了。

那时候的1万多元是一笔巨款,卖猪的人家拿不到钱,会影响生活。何荣锋的父亲吓得不敢回家,躲了起来。就算他卖掉全部家当,也不够还债的。被激怒的债主们找不到他,就到他家里又打又砸。何荣锋的母亲还受了伤。

十二年后小乞丐报恩(她给小乞丐一顿饭和10块钱)(3)

配图

何荣锋知道了,决定辍学在家保护母亲,自己也受了点伤。母亲担心他出事,让他出去避避风头。何荣锋无奈,和两个同伴一起远走他乡,去浙江打工。他们准备去温岭找一个同伴的姐姐,让她帮忙找工作。

可是,到杭州的时候,三个少年已经没钱坐车了,只好步行去温岭,风餐露宿。几天后连饭钱也没了,不得不沿路乞讨。讨饭并不容易,有的人家警惕性很高,把他们当成贼,根本不理睬,三人饿得饥肠辘辘。何荣锋的伤口还化脓了,只能强撑着赶路。

十二年后小乞丐报恩(她给小乞丐一顿饭和10块钱)(4)

《一辈子的姐弟》剧照

好心女子伸出援手

十几天后,三个人到了台州仙居县杨府乡杨府村。因伤口感染引起发烧,何荣锋已经走不动了。天色已晚,三人里年龄稍长的丁笠上前敲开了村头一户人家的门。出来应门的是个年轻女性,看见三个蓬头垢面的小乞丐,她的面色很和善。

丁笠有气无力地说:“大姐,我们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这是他们讨饭第一次遇见笑脸。

十二年后小乞丐报恩(她给小乞丐一顿饭和10块钱)(5)

剧照

女青年戴杏芬二话不说,赶紧让他们进了家门,她的父母也热情地招呼三个“不速之客”。三个小乞丐有点受宠若惊,饱饱地吃了一顿晚餐。吃完饭,戴杏芬和母亲又为何荣锋处理了伤口,给他吃消炎药,何荣锋感动得流泪。

善良的戴家人收拾屋子,让三个落魄的少年留宿了一晚。戴杏芬是一家工厂的会计,一大早就去打听哪里用工,试图为何荣锋他们找点事做,可是只问到一个岗位。何荣锋和同伴只得按原计划去温岭。临走时,戴杏芬给了他们每人10块钱,让他们坐车去温岭。那时候,戴杏芬的月薪还不到90元。

与戴杏芬挥手告别时,何荣锋忍不住泪眼模糊。对三个见惯了白眼的少年来说,她就是个天使般的姐姐,永生难忘。

十二年后小乞丐报恩(她给小乞丐一顿饭和10块钱)(6)

剧照

事业有成,知恩图报

到了温岭,丁笠的姐姐也没能给三个人找到工作。他们被迫逃票上了火车,去天津投奔老乡。由于睡过了站,他们到了沈阳,终于在沈阳找到了工作。

何荣锋在砖厂干过力气活,在家具厂打过工,经过多年拼搏,他在沈阳创办了自己的公司,生意做得很大。但他一直都记着当年的恩人戴杏芬姐姐。

十二年后小乞丐报恩(她给小乞丐一顿饭和10块钱)(7)

何荣锋

戴杏芬说过的一句话让他记忆犹新,“做生意,有了好的口碑,老乡们才都有钱赚!”何荣锋在日记里说,自己奋斗多年,一直尽最大的努力照戴杏芬的话去做,讲究诚信。这也是何荣锋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何荣锋当了老板之后,一直在试着联系戴杏芬。可是由于口音的差异,他把戴杏芬记成了戴信芬。他前后写了十几封信,都石沉大海,对方并没有收到。他通过公安机关寻找,倒是发现了几个同名的当地人,但年龄和照片都不对。

十二年后小乞丐报恩(她给小乞丐一顿饭和10块钱)(8)

戴杏芬

直到2013年,一个来自浙江仙居的生意伙伴告诉何荣锋,他专门去了一趟杨府乡杨府村,找到了何荣锋的恩人,她叫戴杏芬,而不是戴信芬。何荣锋大为惊喜,先通过电话联系上了对方,一下子就听出了戴杏芬的声音,非常激动。

几天后,何荣锋和妻子一起去了浙江,终于见到了阔别20年的恩人。为答谢当年的恩情以及戴杏芬对他的“点化”,何荣锋拿出了一张百万元的支票,希望戴杏芬收下。可是戴杏芬想也没想就拒绝了:“我做点小生意,现在生活得很好。你出息了,我很高兴,这就够了。”

十二年后小乞丐报恩(她给小乞丐一顿饭和10块钱)(9)

何荣锋和戴杏芬

何荣锋过意不去,临走时,又花费10多万元买了一些高级补品之类的礼物,悄悄留在戴杏芬家里。没想到,何荣锋刚回沈阳,戴杏芬也到了,又把礼物送还给他。她说,“当年做的就是一个正常人做的事,不值得一提。”

2014年,何荣锋夫妇将戴杏芬邀请到沈阳,在东北旅游了几天。记者采访了戴杏芬,她说:“当年我做的实在微不足道,而何荣锋的感恩才是真正值得称道的,他的成就不是来自我的什么‘点化’,而是他的善良。”

结语:中国有句俗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荣锋的感恩之心令人称道,而戴杏芬不图回报的举动同样难得。话说回来,唯有这样的真性情才能有这样的举动。他们的故事还被拍成了公益电影《一辈子的姐弟》,很值得一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