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聪明看三处(如何教育好孩子)
真正的教育是从孩子角度出发的双方努力,而不是家长的单方面输出。否则只会感动了自己,却耽误了孩子。——虎妈
昨天和一位朋友聊到很晚,感触良多。
朋友一直自认为是个开明的妈妈,她说这十几年来,从来没有打过孩子一下,遇事总是耐心地跟孩子讲道理,希望能和孩子和谐相处,共同成长。
但是随着孩子上了初中,朋友发现这套“春风化雨”的温情教育法完全失去了效用:
进入青春期的儿子越发固执倔强,也不愿意再去跟父母交流。
朋友老公说,教男孩,就得“豪放”点,不能太和颜悦色,否则孩子根本不服管。
上周,孩子和她拌嘴,她一时动气,跟孩子动了手,结果两人冷战了好几天。
朋友很难过,一方面,她觉得自己变成了之前最讨厌的家长;
另一方面,她又觉得孩子不理解自己,不为父母考虑。
其实想想,很多时候,大家都一样会钻牛角尖,总觉得孩子都是没心没肺的,大人的好他们都看不见,稍微说两句重话他们就甩脸子、发脾气。
家长就顺理成章地觉得孩子不懂事、不孝顺,养了个白眼狼。
我们恰恰忽略的一点就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反向思考:
我的教育方法真的能打动孩子吗?他们真的会听吗?
教育家卢梭说:
“世界上最没用的教育方式,就是发脾气、讲道理和自我感动。”
别忘了,教育孩子是个双向的过程。
每个孩子的性格、习惯、特长都不同,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也不同。
因此,家长不能想当然地用一套自以为管用的教育方式来管孩子,而是要不断调整,适应孩子的变化。
停止无缘无故发脾气
一个孩子和父母关系好不好,看看他父母什么性格就知道。
父母的情绪,就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
孩子就像一株小树苗,被阳光微风吹拂,细雨清露滋养,自然能生长得茁壮健康;
如果长期生活在凄风苦雨、电闪雷鸣中,是永远无法长成参天大树的。
很多父母的坏情绪,来自于自身生活的压力,回家之后,就把满肚子的牢骚怨气发泄在孩子身上;
还有一部分父母,是抱着“严师出高徒”的信念来教育孩子的,认为严厉的培养方法才能造就坚韧的意志。
殊不知,如果孩子时时刻刻都被这种“军事化管理”的氛围所裹挟,是很难承受得了的。
他们日后要么沉闷、压抑,要么冲动、易走极端,和父母的初衷南辕北辙。
我很久之前看一部电视剧,剧中一对中年夫妻吵架,丈夫大吼,你之前那么温柔端庄的一个人,现在怎么变成这样了?
妻子当场就坐在椅子上哭了,说你不是我,你自己常年在外面工作不回家,你没有经历过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撑起这个家的心酸,你永远都不会懂,如果我们的位置对调,你未必能做得比我好。
的确,人无完人,要想做到完全压抑自己的情绪,是不可能的,谁都有急赤白脸的时候。
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它渗透在每个最日常的生活细节里,可能你的一句话,就能改变孩子的人生轨迹。
所以,与其居高临下地对孩子颐指气使,不如好好想想,怎么和孩子沟通,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
发泄负面情绪的时候固然身心舒畅,但是发了脾气之后呢?
万一孩子和你的隔阂越来越深,不但无助于解决问题,还得收拾更大的烂摊子。
之前看湖南卫视的亲子节目《放学后》时,对一个场景记忆很深。
孩子发脾气了,妈妈没说什么,直接离开了屋子,让孩子一个人在屋里哭闹。
过了差不多5分钟,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了,妈妈再来温柔地跟孩子说。
这时候,孩子也更能听进去妈妈的话,也承认自己之前发脾气不对,母子两人最后达成了共识。
这样的做法,就非常值得我们参考。
很多妈妈跟虎妈说,觉得自己脾气差改不了。
但恰恰相反,你觉得改不了,是因为你提前给自己预设了心理暗示,认为“就这样了,就是改不了”。
尝试做一些努力,你会发现,其实控制情绪,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呢。
停止无休无止地讲道理
你给孩子讲100遍道理,都不如让他们自己承担一次后果来得更加有效。
去年儿子上了小学,可能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不太适应,作业他老是拖拖拉拉不愿意完成。
回家要么就先看电视,要么就玩玩具、看书,总之就是不乐意去做作业。
我和爸爸说过她好多遍,比如说约定时间啊,奖励啊,试了好多方法,嘴皮子也都磨破了,还是没用。
后来,我就干脆来次“破罐子破摔”,压根不再提作业的事了。
晚上蛋蛋又是看动画片,又是搭积木,到了上床时间,看我不像平常那样催他,突然就哭了,说“妈妈你这次怎么不催我呀”。
我说,之前妈妈说过你好多次,可是你就是不听呀,妈妈觉得你的作业是你自己的,可能你自己心里有数,或者你没交老师也不会批评你,所以你以后要自己安排好哦。
我这么一说,他就更着急了,连声说那我还是现在开始做吧,要不明天别的小朋友都交了,就我没交,我怎么办啊?
我心里一阵窃喜:你终于知道急了……
但表面上还是风平浪静:好呀,你觉得你半小时之内能做完吗?早点做完还能早点睡哦。
于是,儿子那天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熬夜”,从那之后,他再也没有因为做作业这个事儿让我们烦心了。
之前还看过一则新闻,一个孩子偷刷了奶奶两千块钱玩游戏,爸爸妈妈知道后,决定让他自己利用假期双休的时间,捡废品赚钱还给奶奶。
到了周末,父母就陪着他一点一点捡废品,卖给回收站。
这才是真正有格局、有远见、有智慧的父母做法。
古人尚且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让孩子知道梨子的味道,你描述一千遍,都不如带着他亲口尝一尝。
放弃随时随地自我感动
忘了在哪里看过一句很扎心的话:
“你以为你对孩子掏心掏肺,其实只不过是自我陶醉。”
前年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里,陶虹扮演的宋倩,就是很典型的自我感动式父母。
她为了孩子的高三操碎了心,用自己的话说:
“我起早贪黑地给你买菜做饭,照顾你的起居,我容易吗?我压力不大吗?”“我就是你的老妈子是吧!天还没亮,我就爬起来给你蒸燕窝,我自己都没舍得喝一口,你呢?你妈什么都不对,对吧!”
类似的话还有:
“我辛辛苦苦养你十八年,你知道感恩吗?知道体谅我吗?”“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养大,怎么就养出了你这个白眼狼?”
父母说这话,无非就是为了强调自己多么辛苦,付出了这么多,还换不来孩子的理解和感恩。
但是,用这样强行“卖惨”的方式,是换不来孩子的感动的。
你越这样,孩子越疏远你,他们会觉得父母对自己的好,都是有条件的、要求回报的。
这样,只会导致父母子女之前的代沟越来越深,甚至导致孩子做出更加激烈的叛逆行为。
对孩子好,是亲情的维系,是血浓于水、发自内心的体贴、关爱,希望他能成长为更好的人,而不是以此当做要挟、摆布孩子的筹码。
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我们家长不断的提升自我
“我辛辛苦苦养你十八年,你知道感恩吗?知道体谅我吗?”
“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养大,怎么就养出了你这个白眼狼?”
父母说这话,无非就是为了强调自己多么辛苦,付出了这么多,还换不来孩子的理解和感恩。
但是,用这样强行“卖惨”的方式,是换不来孩子的感动的。
你越这样,孩子越疏远你,他们会觉得父母对自己的好,都是有条件的、要求回报的。
这样,只会导致父母子女之前的代沟越来越深,甚至导致孩子做出更加激烈的叛逆行为。
对孩子好,是亲情的维系,是血浓于水、发自内心的体贴、关爱,希望他能成长为更好的人,而不是以此当做要挟、摆布孩子的筹码。
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我们家长不断努力提升自我的过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